导语
夕阳的余晖散落在茂盛的枝叶间,光影斑驳;月季红艳艳的盛开在路旁,在雨后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寒来暑往,又一届毕业生将离开校园,他们带着知识与理想,在校园里留下了年轻的身影。本周扬子大学生记者寻访江苏各大高校,从上世纪30年代穿越到现代,搜罗尘封在岁月里的老毕业照,和那些永远年轻的毕业生们。
扬子晚报大学生记者 钱程 姚少卿 朱丹林 孙宇
李晓溪 吕新阳 王禹 程文灵
统稿 宋璟
A “金陵十三钗”女学生原型
时间:1937年
毕业照: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微博)前身)毕业生
在中国现代历史上有一所蜚声海外的女子学院,它从1919年到1951年毕业人数为999人称“999朵玫瑰”,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女子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上图为1937年毕业生在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宁海路随园主楼前毕业留影。
这张照片大约拍摄于1937年9月,图中和蔼的外国老师就是著名的魏特琳女士,那群女学生就是当时金女大的毕业生。这些女生就是电影《金陵十三钗》中女学生的原型。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有两位了不起的女性:魏特琳教授和程瑞芳。她们用日记记录下女性曾经面对的野蛮和暴力侵害,以及她们对生命的感悟,她们的战争观和民族观,也记下了在这一时期聚集于金女大的女性们如何互救与自救。
南师大金陵女子学院(金女大)的老师告诉我们,早在1937年日本军人进入南京之前,女大的学生就撤离了,因为金女大致力于培养精英女性,当时毕业生很多去了上海、北京,还有很多拿到奖学金,去了国外,没有毕业的就随校撤离到了武汉。留在校园里的女孩子并不是女学生,魏特琳女士为了防止日本军人的骚扰,对外宣称校园还在办学。但是日本军人并没有因此放过无辜的百姓,魏特琳女士在无奈中默许他们带走了其中做过妓女的女性,渐渐地连一些小女孩也被带走了。“所以张艺谋讲的只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并不完全是历史。”
这张毕业照带我们回到金女大熠熠生辉的年代,先进的女性教育,救国救民的丰富内涵。1987年,根据原校长吴怡芳女士的遗愿,金女大在南师大随园校区建立了金陵女子学院,成为南师大的一部分。金女院保存了先进的女性教育,开设了多个学科。和当年的精英女性不同,今天的金女院部分专业开始招收男生。前有“四朵金花”,后有“金陵十二钗”的戏称,7:200的男女比例,让金女院的男生们有些苦恼呢。 “我们承认它美丽的过去,类似一个不再年轻的女子,这美丽不明显。”学生们由衷祝愿这个历史悠久的学院可以越走越远,也希望通过校友和老师的一道努力,它可以再续往日的光辉。
B 那时候,南师大男生比女生多多了
时间:1964年
毕业照:南师大美术系师生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在南师大西门遇到了一群白发苍苍的校友在班级合影,听他们无比洪亮的喊着,‘班花美不美?美!’的时候,他们中唯一的一位奶奶笑得无比灿烂,突然好想让时间停下来不要走了。”男女比例和现在是反过来的?这样的情况在南师大1964年美术系的毕业照中得到了印证。
这是文化大革命之前,南师大美术学院的一张毕业照,革命岁月的气息虽然不那么明显,但总是透过了什么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张照片里有5位女学生,包括女老师都留着革命式的短发。特殊的历史时期,总是有不一样的标记,但是在这张照片里,最具亮点的地方并非此处,而是男女比例。
如今,南师大的男女比例已经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整个200多人的大教室点缀着五六个男生的情况很常见,校园里流行一句话:“南师大就是女人的战场,吃饭要抢,自习座位要抢,校车要抢,连男朋友也要抢!”
记者拿着照片采访了现在在美术学院学习的同学,他们不仅惊叹于照片上“学长学姐”的青涩,对于当年的男女比例不少女生也更表示艳羡:“要是现在像当年那样我们也不愁大学找不到男朋友了,不过在南师大男生都是宝啊。”
为什么一直以来以女生多而著称的南师大,曾经会有如此“不正常”的班级出现呢?在中国,尤其是农村一直以来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这样的现状直到现在在中西部地区依然存在,更不要说在那个年代。毕业照上的学生当时都已经20多岁,推算可知,他们大多出生在40年代,那时候生育观念不仅仅是重男轻女,还有多子多福,这是生育状况的客观情况。再者,当时能上得起学的人本就很少,而且能一直接受良好的教育,同时还能够最终到高等学府深造的人就更是凤毛麟角了。一般家庭只会供男孩上学,女孩子很少得到上学的机会,受到的阻碍更多、更大。
从1964年到2012年,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过去了,照片中当年风华正茂的学生已然迈入古稀之年,有些也已过世。“我当时才4岁,我只认出第三排右8刘稼祥老师做到副教授退休的,其他人真不知道了。”南师大美术学院院长刘赦笑着告诉我们。记者致电离退休人员档案馆,询问老校友的去向,在那个特殊年代他们有没有“上山下乡”还是留在城市里发展?档案馆的负责老师说时间久远,不少档案丢失。这些校友们的详细去向也无从查究。
C 毕业没有眼泪,只有对未来无限憧憬
时间:1981年
毕业照:南京工业大学(微博)化机系
在学校图书馆门前,梳着整齐的头发、身着黑色中山装的笔挺的有志青年,按顺序,前排坐在长板凳上,后面依次站起来,拍了文革后的第一张大学生毕业照。
南京工业大学1977级化机班毕业生岳菡老师向我们介绍,1976年备考期间,他正在苏北插队,恰逢当时的大地震,因此他们大多数人都是在防震棚里复习功课。而且也面临着许多其他的困难:教科书以及参考资料是“稀缺资源”,很不容易凑成一套,也是很多人共用;没有辅导老师;时间很紧,没有时间复习。而至今让他难忘的是“人多,热情高”。到了正式考试的时候,由于人多,考试分为两部分进行:先是全省初考,然后参加全国考(微博)试。那时知青们相互扶持,初试失利的人将资料无偿提供给复试的,复试成功的又将资料移交给没有考上的,希望大家再接再厉。
回想起自己刚刚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情景,岳老师到现在还不能平复自己的心情:“很激动,感到人生出现了新的生机!1979年国庆阅兵式上,首都的大学生打出了‘小平,你好!’的横幅,这是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的心声!”
在大学四年期间,他们由于经受了文革的摧残,而更加用心,想着要“刻苦学习,振兴中华”。当然,他们的课余生活也很丰富:大家一遍遍地看那些年经典的影片:《追捕》、《远山的呼唤》、《华丽家族》、《海峡》、《人证》、《幸福的黄手绢》等,“到现在,还清楚地知道影片里的内容。”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迅速发展起来,他们也有了自己的偶像:中国女排、高仓健等。在一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成长起了一批挑起新中国大梁的“巨人们”。
而转眼就到了毕业的时候,77级毕业生却并没有像现在那样毕业时的伤感。岳菡说:“那时候,大家是斗志昂扬,纷纷渴望奔向新的工作岗位,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于是,毕业照上大家的双眼充满着的,不是泪水,不是不舍,而是对未来的无限期望和向往。
D 女生穿连衣裙,男生戴蛤蟆镜
时间:1988年
毕业照:“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江苏师范大学(微博)谢老师1984年考入徐州师范学院(现江苏师范大学)中文系,1988年毕业。当时班上共有66位同学,48位男生和18位女生。“拍毕业照那天天气很好,我们在学校花园前的小操场上,阳光透过树叶照在我们脸上,四处很安静。当时大学还没有流行现在很普遍的学士服、学士帽,更不会有另类的想法。大家对毕业照都很重视,女同学们都穿上了漂亮的连衣裙,有的男同学还戴上了当时流行的蛤蟆镜。”没有夸张的表情,没有搞怪的动作,大家规矩地面对镜头,表情还显得拘谨,应该是80年代的人都带有含蓄的情感。
谢老师说,毕业的时候正处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服装种类繁多并且各具特色,既有经典优雅的风格也有休闲实用的风格。班级里为数不多的女生大多都带有活泼、自信的个性特征,女孩子们喜欢穿裙子,一方面是受到港台等地的影响,觉得电影、歌曲MV里面的女星穿裙子很漂亮;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自己喜欢的裙子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展示美丽。从照片里就可以看出,每位女生根据自己的风格,裙长从膝盖到脚踝不等,腰线突出,颜色各样。看着她们风格各异的裙子,加上她们含蓄真诚的笑容,颇有一种百花齐放的美感。男装走舒适休闲风,不像以往那般老旧、沉闷,而是更趋于整洁。照片中的男生大多选择了素色的衬衫或T恤,但也有一些男生穿了大红色、深蓝色等色彩鲜艳的衣服,在人群中,格外抢眼。
还有些事是照片上无法获取的,比如八十年代的歌曲,如今好多已成为经典老歌,比如《歌声与微笑》、《外婆的澎湖湾》等等。除了这些校园歌曲,还有一些社会流行歌曲,当时大家都比较喜欢港台明星,例如张国荣、梅艳芳、邓丽君等等。不仅经常传唱他们的歌曲,而且还喜欢模仿他们的着装,甚至将歌词抄在小本子上,经常翻看。“我作为一位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教书育人,虽然经常会有很多事情要忙,但觉得这样的生活也很好,和年轻的同学们在一起充实而富有希望,就像我们当年一样。我的很多同学毕业后也踏上了教师岗位,真心地祝愿当年的同学们都能健康幸福。”谢老师说。
E 旅游“野战军”变为“正规军”
时间:1995年
毕业照:南师大旅游管理专业
上图是南京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1995年的毕业生,他们1993年入校,那年是旅游管理这个专业刚刚走入正轨的第二年。照片上的姑娘青春亮丽,而老师们个个严肃认真、有板有眼,都是杠杠滴“学术派”。教旅游这样的新兴专业,“古板”样的老师能hold住吗?
旅游管理专业的金同学告诉记者,南师大以前是没有旅游管理专业的。1992年才开始正式招收学生,“那个时候,这个专业是专科,学生高考(微博)分数要到一本线以上才有机会报考这个专业啦。”由于国内旅游发展的局限与师资力量的匮乏,刚刚开始的旅游管理专业是个十足的“野战军”,没有相关专业的老师,只能引进美国的管理方,请教地理的老师来“凑数”。但随后十几年的发展,南师大旅游管理专业已经步入正轨,成为学生争相报考的热门专业啦。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大学里新兴了许多专业,我们现在挤破头想上的所谓热门好就业的专业都是从那时候兴起的,譬如金融,计算机技术,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当年的他们也都是“野战军”,被不少人看不上的“非主流”专业,而今风水轮流转它们终究成为社会的宠儿,而各大高校也跟着市场走加强学科建设,“野战军”终于转变成了“正规军”。
南师大地理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杨老师就在这张照片上,她告诉我们,当年照片上的同学,大多走到了各个大型旅行社或酒店,成为单位中最早的专业性人才。“前几年毕业的学生还有一个在新加坡的酒店里接待过胡锦涛总书记”,如今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不仅仅满足于毕业后去酒店旅行社这类的稳定岗位,还有不少选择了自主创业。
F 挂高树(数)民国风,想怎么拍怎么拍
时间:当代
相比过去中规中矩的老式毕业照,近些年大学生自发拍摄的“创意”毕业照更加生动,再加上网络平台巨大的传播威力,这些“新新”毕业照总能走红网络,引得无数人浏览转发。
挂高树(数)——主角们穿着学士服爬上树杈,垂下四肢,作昏迷状,这叫作“挂高树(数)”,以此纪念大学期间与高等数学之间那段惨痛的往事。
拍“婚纱”——主角们统统穿着婚纱礼服,相依相偎,俨然婚纱照秀甜蜜。
“性感路线”——男女比例较悬殊的南广,女生当然少不了在毕业季一展风采。有毕业红地毯传统的南广学院,身着各色礼服的毕业女生们用一个个性感靓丽的背影,和大学做最后的道别。
“创意路线”——有毕业生拍出这样一组照片:用身体组合成字母,拼出了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英文缩写CUCN(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in Nanjing)。大家用这种方式,纪念自己即将离开的母校。
玩穿越——男生穿起青年中山装,女生上身斜襟蓝布褂搭配黑裙和黑布鞋,让人仿佛来到了民国时代,再配上校园内颇有年代感的建筑,浓浓的民国风情让人过目难忘。
其中,“民国风”毕业照尤其受到南京各高校的学生欢迎, “西祠胡同”甚至从四月起就有广告帖进行相关服装的租赁宣传。南京本地高校由于历史原因,多少都保留了一些民国建筑,这些“活标本”成了毕业季最受欢迎的拍照场所,其中,南京大学的北大楼、金陵大学堂石刻、钟楼、大礼堂,南京师范大学的随园校区,东南大学(微博)的原中央大学建筑群等古色古香的场景总能在各色民国风照片中见到。曾拍过一套民国风毕业照的南大数学系07级毕业生沈琴说,一本正经的传统集体毕业照已经拍过,就想尝试点个性、多元化的风格。
这组照片一经发布,迅速在各大论坛、网站受到了广泛关注,天涯论坛网友QH8Y评论说:“日本韩国的校服都是浮云,原来最漂亮的是咱们中国的!”西祠胡同上网友春和景明则回复道:“这个都是我当年拍过照片的地方呀!好怀念母校。”“怀旧”和“纪念”是毕业照永恒的主题,正如沈琴在采访最后所说,不论是怎样的服饰、造型,都是想在生活过的校园里再留下一点记忆,表达一份对学校、老师和同学的不舍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