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记者沈婷婷摄影报道: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广受社会关注,不少人认为大学出了问题,得了“病”。27日下午,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朱清时院士,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平原教授齐聚深圳,共同探讨“国民教育与高校改革”。
毛入学率4年走完50年的路
“国民教育与高校改革,是相辅相成,要造就高素质的国民,必须进行教育改革。”刘道玉说,现在大学的问题,是人们议论最多的问题。他毫不忌讳地说:大学病了。
他认为,从“临床”表现来看就是道德滑坡、精神虚脱、学术泡沫,这是临床的病症。“我诊断就是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犯了狂躁病。”
他说,1999年大学扩张的速度相当于1998年的9.45%,并从1999年以后的10年平均增速20%。“我们国家在1995年规划提出到2010年实行大学毛入学率大众化,达到毛入学率15%。可是我们提前了8年,到2002年就达到了15%。从1998年到2002年只用了4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大学毛入学率大众化需要50年、100年所走的道路,这是不是大跃进?是不是狂躁病?”
黄河学者“拼”长江学者
对于设立长江学者,刘道玉认为有特定作用。但很多进不了长江学者的就巧立名目,设立黄河学者、泰山学者、长白山学者、峨眉山学者、黄浦江学者、珠江学者等等。刘道玉说,用名山秀水任命一个学者,没有改变实质,他们还是原来的教授、学者,显得浮夸。
大小校庆频繁刊登报纸
此外,关于大学的校庆,刘道玉也有自己的看法,他统计了去年5月份以前,全国有42所大学举办了校庆。其中从10周年到100周年。“每个十年都要搞一次校庆,这是世界闻所未闻。”他说,牛津大学900年不举行一次校庆,剑桥大学800年举行一次校庆,哈佛大学每50年举行一次校庆,中国的学校不单校庆频繁,还要在报纸上刊登几次,实在狂躁。
“我们的教材太落后了”
关于大学的问题。朱清时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教育体系在这几十年来没有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我们教学大纲太落后了,没有把现在科技前沿的真本事教给学生,所以学生读了大学后,离世界科技前沿还很远,这样办下去我们高等教育是没有希望的。”
“教授们如果讲一门新课,还要重新学习,每讲一门课可能要花7、8个小时备课,还不如讲老课,老课讲了几十年了,不用任何备课就可以讲得很流利。”
朱清时十分无奈地说,中国大学的评价体系是靠数论文篇数和成果奖来提高职称,用凭职称获取物质报酬和所有这些待遇。
高校以追求学术卓越制定一切
刘道玉建议,应成立一个内行的、富有改革精神的教育改革规划指导小组,制订包括改革教育部在内的全国高等教育改革体系的方案,“唯有如此,我们中国高等教育才能找到出路”。
朱清时认为,中国高校必须恢复高校本来面目。让高校是一个学术机构,这样的学术机构唯一一个推动力是追求学术卓越,高校以追求学术卓越制定一切。”
朱清时还说,高校要重新回到自己的道德高地,除了有从事教改的人外,还需要全社会支持,因为高校在社会中间,学生的道德水平不光受学校的影响,也受全社会的影响。只有全社会道德水平都提高了,高校的道德水平才会提高。
陈平原也希望公众给大学时间,也给大学空间。空间的意思是说给大学,越界、踩线的可能性。
现场语录
南科大不改革就失去价值
南方科技大学朱清时院士
南科大不改革就失去价值
南科大一定要坚持改革的道路。如果我们不改革,不做新东西,不尝试新的东西,南科大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今年高考招生也是这样。
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教授
高考选专业陷入误区
我觉得现在许多大学生从参加高考就陷入了误区———选专业,一个人是不是成功不决定于专业,而是决定于你的智取和志向,学位、学历、名师都只提供一个条件。第二点就是要学会自学,老师要适应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上世纪80年代我在武汉大学改革的时候,允许学生不上课。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平原教授
“早留学”倒逼高校改革
作为个体,出国留学是大家的权利。但是我反对尽可能早把孩子送出去的思路。中国大学有问题,但是最佳状态是念完本科出去,太早出去,整个人生观、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对中国文化的感情会有很大遗憾。当然我希望今天家长(微博)把孩子送出去,回过头倒逼中国大学改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