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晚报讯 又是一年毕业季,当大家满载知识与梦想离开生活多年的大学时,心中难免会升起难舍难分的情结。人虽离校,爱心不散场,昨日上午,吉林大学(微博)联合本报共同举办了“爱心不毕业”毕业生捐赠活动,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大家纷纷把衣服、生活用品、书籍捐出来。
学校多地设立捐赠箱
昨日上午,在吉林大学南校区,学生志愿者们在学校多个地点设立了捐赠箱和宣传板。经济信息三公寓门前,南苑六公寓门前,莘子园正门门前,只要是人流多的地方,就会有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更有毕业生排着队来献爱心。此次捐赠活动将持续10天,所得物品将全部捐赠给贫困人群。
南苑六公寓门前,很多毕业生看到爱心捐赠箱时,都会主动上前询问,“可以捐什么,捐往哪里?”没过一会,就有同学从楼上抱着叠放整齐的衣服放进捐赠箱。
昨日的活动中,物理学院的郭同学一次就捐赠了8件崭新的毛衣。旁边的志愿者笑着说,“我们现在已经收到不少全新的衣服了,还有没拆封的热水袋、暖宝宝等。”
除了毕业生将爱心留在母校外,很多在读本科生和校内后勤人员也深受感染,积极地参与到此次捐赠活动中来。一位大三的法学院女生听说莘子园有捐赠点,拉着两大行李箱的衣物赶来。体型娇小的她没歇一会儿就说:“我寝室还有呢,你们等着啊。”就这样,志愿者又陪她来回走了三趟才取完。原来,这个女生听说了捐赠活动,动员班里好多同学才收集到这么多的衣物。
捐赠物品远超过预计
随着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毕业生的捐赠热情越来越高,情留母校的气息充盈在校园内。截至昨晚,活动共收到900多件衣服,500多本书籍,远远超出了预计。
昨晚,由于捐赠衣物远远超过预计,搬运和整理成了大难题,但志愿者们没有抱怨,挽起袖子就开始一趟趟地往返于校园内。同时,学校新闻网志愿者也及时开辟出了经信教学楼的办公地点,用来储存受捐衣物、书籍等。
吉大学子们用行动默默地搭建着爱心桥梁,演绎着不毕业的爱心,不散场的温暖。学生志愿者李笑雨说,如果可以,学校也可以成为本报的“爱心驿站”,类似的捐赠活动以后会经常举行。
未来几日,此次活动所收集的物品还会持续增加,而本报记者和学生们也会将物品陆续送给贫困人群。(记者 吕闯/报道 盛雪松/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