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扩招后的10余年里,扩招、贷款、建设、负债……几乎没有高校能避开这一现象。沉重的债务包袱,成为制约山东省高校发展的一大瓶颈。
在今年山东省“两会”期间,省长姜大明再次提及高校债务问题,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承诺,今年要办好35件民生实事,实现高校化债120亿元就是其中之一。
时至今日,高校化债进展如何?
债务负担影响教学科研
记者了解到,1999年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7.9%。为适应高校扩招的需要,在财政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各高校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筹措资金,加快新校区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使山东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
“巨额的贷款,虽然支持了新校区建设,但每年少则四五千万元,多则七八千万元的利息,压得高校喘不过气来。”省财政厅教科文处副处长王宇轩说。
2010年,省属25所高校贷款余额为127亿元,按一年期贷款利率6.31%计算,一年的利息就达8亿元。山东师范大学财务处处长陶务端告诉记者:2008年学校债务最高时达8亿元,一年银行利息就接近5300万元,一天利息就超过14万元。山东建筑大学财务处处长唐建民回忆说,学校最困难时一度出现工资发放紧张问题,有一年寒假结束眼看就要开学了,学校账户仅剩下二三十万元。
在此情形下,学校的教学、科研受到严重影响。
在山东轻工业学院,作为全省惟一一座轻工类专业图书馆,在校园规划之初有着美好的未来:计划投资1.5亿元、新馆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但在建了一半后,因为缺乏资金,这座校园标志性建筑停工了,许多学生还没有来得及走进图书馆就毕业了。学校不得不把餐厅一楼腾出来,暂时用作图书室。
120亿,钱从哪里来
通过综合考虑,我省提出,到2012年底力争化解120亿元高校债务,努力将高校债务负担降至合理水平。
120个亿,钱从哪里来?
对此,省财政厅厅长于国安向记者解析了化债资金的来源渠道——
地方财政预算安排一块。省财政在2011年将省属本科高校、高职学校生均定额分别提高1200元、400元的基础上,2012年继续大幅度提高定额,由生均9500元提高到1.2万元,并根据高校的负债率,在定额经费增量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归还银行贷款。各市财政也参照省里做法,增加对市属高校的投入。
争取中央财政奖励一块。中央财政对地方化解高校债务给予奖励,奖励资金最高可达地方财政预算安排高校化债资金的50%。
高校增收节支筹措一块。高校是偿还债务的主体,省财政将按化债成效对高校给予奖励。通过增收节支、土地置换等措施,最大限度挖掘高校内部化债潜力。
谁努力谁分的“蛋糕”就大
为充分调动各高校和各市化债的积极性,我省创新高校化债激励机制,将财政蛋糕分配与化债努力程度挂钩。
“谁努力程度高,化债工作做得好,谁分得的‘蛋糕’就越大,获得的奖励就越多。”于国安表示。
作为国内单体校园面积最大的大学,临沂大学(微博)在形成一大批优质国有资产的同时,也因该校目前的“零负债”而引人关注。据临沂市财政局副局长主父笑宜介绍,由于学校及其所在地临沂市政府的积极努力,到2011年末,临沂大学金融贷款全部化解,由此获得上级财政奖励资金2.3亿元。
“财政奖补政策,燃起了高校化债的希望。”陶务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山师为例,省财政安排的化债专项资金这一项总和就达到1.62亿元,从2010年度到2011年度的化债奖励一次性兑现。”陶务端告诉记者,这笔资金加上山师在2011年通过各种渠道自筹资金8000万元,到2011年底,贷款总额由年初的6.32亿元降到3.9亿元。
“今年,我校到期偿还银行贷款1.64亿元,如不新增贷款,到今年底我校债务余额将降至2.26亿元,负债率将降到40%,完全达到省政府化债要求。”陶务端说。
还会出现新债吗
一组数字令人欣慰:2011年,我省省级财政投入资金15.8亿元,引导各市财政安排化债资金16.7亿元,激励高校筹集化债资金12.4亿元,获得中央奖励化债资金15.1亿元。这一年,山东高校债务“瘦身”60亿元,高校负债率降低40个百分点。
“化完旧债,还会增新债吗?”面对记者的疑惑,王宇轩和几位高校校长、地方官员们异口同声:“不会。”基本理由可概括为三点:一是山东省高等教育已由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发展,不再搞大的基本建设项目;二是政府部门有一套审批和监控机制,对高校贷款控制很严;三是高校经过这些年的债务困扰,对举债搞建设,也变得比较理性。
更关键的,“是因为山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化债长效机制。”王宇轩说。
为防止新债发生,我省一方面加强了对高校债务情况动态监控;另一方面加强了对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强化对高校财务收支的审计监督。同时,强化高校财务和收支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此外,为确保化债资金专款专用,我省还建立了资金管理机制,所有财政化债资金均采取国库直接支付的方式,确保专款专用。在锁定2009年底债务的基础上,根据高校实际化债情况,每年动态调整锁债金额。同时,跟踪管理奖励资金,防止化债后债务反弹、及虚报套取、挤占挪用化债奖励资金等现象发生。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在逐年增加。“我省今年提出教育投入占到整个财政支出的20%,政策支持的力度逐渐加大,希望山东能有越来越多的一流大学。”姜大明省长对此充满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