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启动建校75周年庆祝活动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12日 16:17   人民网微博

  人民网北京6月9日电(记者赵婀娜) 中国人民大学(微博)今日启动以“回归大学本位、引领明天的聚会”为主题的建校75周年庆祝活动。

  本次校庆,中国人民大学将不举办传统的以少数领导和嘉宾为主体、有限师生及校友参与的庆典大会,不使用学校预算内经费,而是“以学术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校友为中心”,回归大学本位,追寻大学真谛,展现校庆的本来意义,把校庆办成“一个让全校师生和校友共同体会使命感、自豪感和幸福感的欢乐节日,一场同步、盛大而时尚的全球性聚会,一种具有人大特色的校庆模式”,充分体现“学术校庆、公益校庆、你我共同的校庆”的特点。

  中国人民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人民大学75周年校庆力求打造校庆“PARTY模式”:P代表pioneer(引领者),即引领校庆新风尚;A代表academic(学术),即“以学术为中心”;R代表responsibility(责任),即体现责任与担纲;T代表touching(感动),即达到“让校友受感动、让师生受教育、让社会受影响”的效果;Y代表you(你),即上述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你的参与”,要把75周年校庆办成“每个人的校庆”、“你的校庆”。

  一、“你”“我”共同的校庆

  在中国人民大学的管理者看来,校庆就是“给学校过生日”,要体现“以校友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术为中心”的理念,回归大学本位,展现校庆的本源意义。

  “以校友为中心”即改变以少数重点校友为主体的传统校庆模式,采取一对一做法,发动每位在校生联系一位校友,持续沟通校庆信息,邀请校友返校,并于校庆当日结对接待。每位在校生都是校庆志愿者的做法,既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感,又达到了最大范围地覆盖校友群体的效果,建立了在校生与校友的长期互动机制,体现了薪火相传的人文精神。

  “以学生为中心”即强调人才培养是大学至高无上的使命,学生是校庆活动的重要发起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例如,拟于今年暑期举办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千人百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围绕当前中国农村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组织1000名人大学生深入100个村开展入户调查,从而搭建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的坚实平台,弘扬人民大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助推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把“人大精神”带到全国各地。

  二、公益的校庆

  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广场,75周年校庆的第一项重大活动——“关爱师生基金”校庆义卖互动卖场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广场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共支起了40余个展卖帐篷,摆放着方汉奇教授签字文集、全套《二十四史》、奥运会世博会纪念章、老师亲自绣制的校庆徽标、近5年的人大毕业纪念衫等物品,很多物品定价仅为75元,每件均贴有校庆义卖的标志作为纪念。

  义卖物品共有6000件,均由师生自发捐献,义卖所得全部用于支持“关爱师生基金”,为身患重症疾病、遭遇意外伤害或遇到其他困难的师生提供援助。活动缘起于今年4月上旬,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提出的“举办义卖活动,为学校生日送一份礼物,为需要帮助的师生献一份爱心”的活动构想。得知学生的设想后,校方高度重视,决定将校庆义卖活动列为75周年校庆的12项重大活动之一,希望通过义卖活动搭建一个老师、学生、校友全员参与、互动互助的平台,激发人大人的责任感和互助精神,努力引领校庆新风尚,开创学生自我教育新模式,开创“公益校庆”新格局。

  三、学术风格的校庆

  中国人民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学术为中心”是本次校庆的又一亮点,这是指在强调大学作为“学术共同体”的本质。在中国人民大学75周年校庆的10大类活动中,仅学术类活动就占了1/3,约为121项。其中,最隆重的是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评选及颁奖活动,今年将新设“吴玉章人文社科终身成就奖”,力争成为与“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齐名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最高荣誉。此外,中国人民大学将在校庆年举办的重大学术活动还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2012、第三届世界汉学大会等等,包括国际研讨会、院长论坛、报告发布会等多种形式,涵盖了“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汉学与当今世界”、“中国宏观经济”、“微观数据与实证方法”、“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清帝逊位与民国肇建”、“生物统计”等重要领域。这些高端学术活动,紧扣当代中国与当代世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脉动,将为中外学者提供前沿对话和思想碰撞的学术平台,为发展繁荣人文社会科学作出重要贡献,从而使“学术校庆”的特色得到凸显。

  四、继往开来的校庆

  据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将75周年校庆定位为“一座连接历史与未来的里程碑”。校方希望通过校庆活动,全面回顾建校75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的光辉历程,系统总结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经验;同时,面向未来,以校庆为契机——

  推出“继中贯西的人大学派”,进一步发挥人民大学在推动国家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思想库”、“智囊团”作用,繁荣和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为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参与全球治理、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促进和谐世界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发布中国人民大学人才培养路线图,按照“国民表率、社会栋梁”,“能够在东西方两个文化平台上自由来往、拥有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杰出领导力的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绘制出一条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培养、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的改革路线图。

  启动通州新校区建设,整修和宣传陕北公学旧址,推进张自忠路老校区主楼修缮工程和中关村校区改造工程,展现人大独有的校史校貌,建设“最有风格校园”,为学校事业发展、人才培养创造优越环境。

  进一步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发布《中国人民大学章程》和形象体系2.0,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推进精细化管理改革与创新,加快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