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咬文嚼字》杂志大家都知道吧?那么“咬文嚼字微博”应该就是《咬文嚼字》的官方微博吧?还真不是,“咬文嚼字微博”可比《咬文嚼字》的官微“咬文嚼字”粉丝多多了!前者是个人的、不带V的,后者是官方的、加了蓝V。“咬文嚼字微博”,她关注的则是草根,网友的奇思妙想、汉字的处处机关都是她微博里的主要内容。
“咬文嚼字微博”,不是《咬文嚼字》的微博哦
以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为己任的《咬文嚼字》杂志被誉为“文化清道夫”,极为受以文字为工作或为爱好的人士所喜爱。乍看“咬文嚼字微博”,数万的粉丝、有趣的图文,很多人都以为就是《咬文嚼字》的官方微博,但细一看却又发现该微博虽粉丝不少但却没带那个代表实名认证的“V”,而微博内容也相对较为轻松、草根和网络化。再一查找发现,《咬文嚼字》的官方微博是带蓝V的“咬文嚼字”,粉丝4000余人。而这个草根的“咬文嚼字微博”倒是有7万多粉丝。
内容上,“咬文嚼字微博”和《咬文嚼字》杂志也有很大不同。《咬文嚼字》杂志最近频繁跟名人“过招”,韩寒、郭敬明、李承鹏、李银河等人都被“咬”过,最近的目标则是收藏专家马未都。比如《租房》中把“脱缰之马”误成“脱疆之马”,《空饷》中把“外快”误成“外块”,《李白与李煜》中把“吟诵”误成 “吟涌”等等……甚至还打趣地说:“马未都,马未都,一双慧眼不含糊,可惜笔下有点粗。”对于《咬文嚼字》专家们锲而不舍地为马未都这样的名人纠错,大多数网友并不觉得他们“多事儿”,反而认为这是有利于文化的好事。
当然,咬住文人容易引起关注,一个名人犯过的文字错误被发现后必能更大程度地提醒大家别再重犯。不过“咬文嚼字微博”却把目光投向了普通网友、网络趣闻等处的文字。当然也会正儿八经,比如网友在请假“馫”的读音时,TA会认真解答:“馫(xīn),古同“馨”,再比如在方舟子和司马南在争论“千金”一词的用法时,TA力挺方舟子,“【千金】确实是古时对别人女儿的客气称呼,沿用至今”。
多数时候TA比较幽默调侃,比如东莞时报在预报将进行的蹦床比赛时在标题上玩了个文字游戏:“谁的‘床’上功夫最好?今晚比一比就知道”,“咬文嚼字微博”在转发时同样玩起文字游戏,“东莞特‘色’”。再比如林丹在比赛中大爆粗口的动态图被网友在网上流传并依口型“求配音”,而“咬文嚼字微博”则采用了“8个避孕套”的“神配音”版本。
喜欢咬文嚼字,《咬文嚼字》不够娱乐
“咬文嚼字微博”的标签包括“咬文嚼字、编辑、校对、历史、阅读、文字、文学、语录、小说、看书”,一看也是个跟文字较劲的孩子,在记者采访之后发现TA是位女孩子,跟《咬文嚼字》没有直接关系,是这份杂志的忠实读者,自我介绍为“是个出版行业一员,喜欢《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微博”毕业于清华(微博)的研究生,而且是理工科,她在微博上显示出的慧黠、幽默和深厚的文字功底使这个没认证的草根微博赢得了7万多粉丝,她坦言曾有猎头通过私信挖她去企业做文化总监,年薪数十万,但她一点不动心,宁愿做自己喜欢的出版工作、维护自己喜欢的微博,“自信的说单个微博里没准很少有清华的硕士清心寡欲地在这按兴趣维护的,我还是想追求自己的内心,不想太累”。“本着善良的心态去对待错。”她这样告诉记者。(记者:张 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