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今年9月1日,是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民促法”)颁布满10周年的重大日子。我们看到,10年来,广东省民办教育发展迅速,规模稳步扩大,民办学校数及在校生规模均位居全国第一。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底,广东省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含幼儿园,不包括培训机构)11156所,491.83万在校生,占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总数的25.67%。民办教育对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已成为建设教育强省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深入贯彻和落实“民促法”,总结宣传广东省民办教育的办学成果,促进民办教育科学健康发展,今年9月~12月,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与广州民办教育协会、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信息时报社,将携手在《信息时报》“学周刊”推出“‘民促法’颁布10年·广东民办教育发展”系列报道,介绍广东省民办教育优质品牌学校、优秀教育工作者及其先进办学理念等。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李珍
在“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十周年到来之际,审视民办教育的发展情况和政策执行所致的生存环境,有利于我们走向下一个十年。在今年8月举办的广东省民办教育调研座谈会上,有专家指出,“民促法”颁布10年来,广东民办教育生存现状得到极大改善,但其发展的“冰川特征”已显现,而广东民办学校要突破困境,其着眼点、着力点都应该立足创新,突破现有制约民办学校创新发展的三大难题。
现状
广东还不是民办教育强省
“民促法”颁布10年来,广东民办教育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广东已成为民办教育第一大省,规模占全国的1/7.5。据悉,截至2011年底,广东省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含幼儿园,不包括培训机构)11156所,491.83万在校生,占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总数的25.67%。民办教育对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已成为建设教育强省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公民素质,增加公民就业能力,缓解国家就业压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尽管如此,但广东省还不是民办教育强省。目前在民办教育、特别是民办高职教育的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从去年开始民办高职院校招生“遇冷”,不少民办高职院校出现了萎缩的苗头;民办高校在社会上地位不高,社会上普遍存在看不起民办高职的现象等等。
目前面临重大转型升级
在今年4月举办的广东省民办高校座谈会以及8月举办的广东省民办教育调研座谈会上,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副秘书长钟院生表示,目前广东省民办教育面临重大转型升级。在他看来,现在民办教育冰川特征已经出现,民办教育必须由过去的“补充型教育”转变为今后的“选择型教育”。
据他介绍,20世纪80、90年代,在国家财力有限、公共教育资源供给有限的情况下,相对于公办教育而言,民办教育主要是一种“补充型教育”。比如,90年代民办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主要是专修、自考类,那时文凭紧缺,批个指标就能招生;2000年至2009年,民办高校凭借普通专科、本科指标招生,形势一片大好。
但是今天,公共教育资源日益充足,公办教育不断做大,群众对个性化、特色化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在这种新形势下,民办教育必须主动调整发展战略,向“选择型教育”转变,以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这是民办教育未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空间。如果仅靠招生指标,民办高校就将在与公办高校的竞争中全面退潮。
困境
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仍存在
综观广东民办学校之生存状态,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依然存在。在广州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峰看来,民办教育目前有6大发展之困:
1、区域教育政策制定和执行之中民办教育的“失位”。如学前和职业教育的规划等。教育行政部门在谋划教育发展的大计之时,在考虑和发展某板块的教育时,仍存在欠缺教育系统思维,较少把民办教育的发展纳入其中。主要着眼于公办学校视角,如何新建公办教育机构、配置公共教育资源,较少预留民办教育的发展空间,较少“动员”民间(教育)资本的参与,客观上也排挤了民办教育的发展。
2、新“公校办名校”现象的滋生和蔓延。顺应学生升学的国际化趋势,不少重点高中都办起了国际项目,有的学校甚至把一栋楼拿来作为国际化合作办学用。办学之中,由于缺乏经验和资质,往往和某培训机构或出国留学(微博)机构合作,由对方实际举办和收钱,将公共资源拿来服务于选择性教育现象抬头。
3、教育主管部门管理仍有缺失。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坚持“一视同仁”原则,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个标准、一种途径、一套程序等要求,又缺乏符合实际的针对性对待,对民办学校办学的自由度和自主权,缺乏政策鼓励等。
4、学校和教师“非物质待遇”上仍存在“歧视”。民办学校参加政府和下属业务部门组织的各项教育评比,要主动申请、争取资格,政府性的评奖往往自动自发地考虑公办学校和公办教师。
5、政府民办教育管理还不健全。经过10年的建设发展,目前在教育行政机构虽然内设民办教育管理机构,但还是分散职能于各个机构之中,其管理经常出现“两难”选择,一些业务的执行过程中,由于民办学校的自主性而自动“忽略”或“选择性忽视”。
6、外来工子弟学校面临重大危机。办学多位于外来人口居住较多的城乡结合部,办学场地多为租赁,生源呈现萎缩状况,办学条件一般,教师待遇低下,造成学校发展恶性循环,面临生存的困境。
出路
制度创新是关键
针对目前广东省民办教育生存现状及发展特征,广东教育学院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铁明表示,要做好转型升级,必须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
一是政策制度要创新。制度创新至关重要,否则就是在同心圆内转圈圈。因此,有必要在顶层设计、制度安排方面深入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如能为政府采纳,我们的生存条件就有可能更好。而在钟院生看来,必须转变公办教育、公办财政观念,给民办教育政策、财政的支持;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公益性民办学校的税收优惠,加大金融扶持;必须把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同等对待,统一管理,只有教师待遇提高了,民办学校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二是内涵发展要创新。广东虽是民办教育大省,但还不是民办教育强省,品牌建设、推广落后于江苏、浙江。首先要特色创新。同质化最危险,是自我灭亡。没有特色发展,要成为后起之秀就很难。其次要体制机制创新。民办教育的优发于后的体制机制优势不要抹杀掉,要强化创新,否则就没有生命力。丢掉机制优势,非常危险!学校机制体制创新关系到学校能否健康发展,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一定要落到实处,各负其责,学校运行才能顺畅。
三是队伍建设要创新。队伍不稳定,收入低下,是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大瓶颈。希望政府解决,但民办投资者一定要加大投入,要重视师资建设,要真金白银,要让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感到受到了尊重,创造出一个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使用环境。
最后,在品牌竞争上也需要创新。陈峰指出,目前对民办学校所面临的竞争理解存在狭隘化、浅薄化倾向。把同质伙伴、民校兄弟当成主要和唯一的竞争对手。而从学校竞争的领域来看,大家比较多地理解为资金的竞争、资源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生源的竞争、管理的竞争、质量的竞争。然而,经过几十年发展的民办学校应该步入到为人所忽视的、更深一个层次的竞争之中:观念的竞争、品牌的竞争、创新的竞争。而品牌的竞争是民办学校竞争的最高级的形式和境界,是民办学校创新的归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