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李老师一提起这件事就非常激动 本报记者 吴廷 摄 | ![]() |
![]() |
|
一提起学生“借钱”这件小事,李亚兴就非常激动 本报记者 吴廷 摄 |
![]() |
A06版
17年前,一位大学老师借给一位生活困难的学生150元钱;
上周,这150元钱的借款,连同“利息”,终于还到了老师的手中。
这位老师叫李亚兴,今年79岁。17年前的这件事,他本已忘记,
但上周,一位学生的突然来访,拉开了他记忆的闸门。
昨天,李亚兴对记者讲述了这150元钱所记载的那段美丽的“误会”、难忘的故事,以及不变的师生情。
■故事
1995年 向老师借了150元钱
长春大学西校区,曾是吉林省林业学校,李亚兴当年是这里的一位生物老师。1991年,他迎来了40多年执教生涯中的又一批学生。虽然李亚兴只教了他们一年,但是师生之间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加上李亚兴的家就在学校里,他时常和学生们一起打球,还邀请他们到家里做客。
借钱的事,发生在1995年,那时李亚兴已经退休了,那批学生也即将毕业。就在毕业前夕,一位男生来到李亚兴家里,提出了借钱的请求。李亚兴回忆:“他当时跟我说‘李老师,我快要回家了,但手头有困难,你能不能借我点钱?’我说‘行’,一口答应下来,还问他需要多少钱。他说150元,我立马把钱取来,放到了他手里。”
今年8月30日 托人还300元
时光荏苒,17年前的这件小事,李亚兴早就忘到了脑后,和这位借钱的男生也失去了联系。
然而,今年的8月30日那天,当年的学生李辉(化名)突然来到了他家,交给他300元钱,并告诉他,这是当年那位借钱的男学生还给他的,而且,李辉还另外拿出200元钱,表示这也是那位男生特别交代,给老师买水果的钱。
拿着这些钱,李亚兴有点发蒙,在李辉的提示下,他这才回想起当年那件事,想起自己的初衷,他马上推辞。“可是,150块钱,却变成了300块,咋还连‘利息’也一起还了。”李亚兴说,“他向我借钱,是对我信任,而且,他是农村的孩子,家里条件不好,把钱借给他时,就根本没打算让他还,我只是想帮帮他。”
经过李辉的一番解释,李亚兴才得知这跨越了17年的150元钱,曾发生过怎样的故事。于是,他收下了这300元钱,但是另外的200元钱,他说什么也没收。
■“误会”
当时月薪280元 曾托人还钱
借了17年的钱已经归还,但这150元借款身上的故事,远不止一借一还这么简单。这期间,还曾发生过一个“误会”。那位借钱的男生是刘鹏(化名),昨天,刘鹏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其实,毕业离校后大约两个月,自己就曾托人把这150元钱还给李亚兴。当时,他每个月的工资是280元左右,而还给李亚兴的150元钱,是他半个多月的工资,在当时,150元足以支付一个月的生活费用了。
但是,受刘鹏所托寄钱给李亚兴的这个人,却因为一些原因,没能把钱寄过去,也忘了告诉刘鹏。随后的17年里,刘鹏一直以为,他已经把钱还到了老师手中。
两个月前聚会 才得知钱未还
直到两个月前,刘鹏和当时所托的这个人,在一次聚会中碰面了。聊起往事,无意提到“还钱”这件事,刘鹏这才得知,17年过去了,那150元钱其实并没有还给老师。
“我非常内疚,这150块钱,居然这么多年都没还给老师。”这个误会,使刘鹏觉得心里挺不是滋味,欠了老师的钱,必须得还,但是,欠老师这份17年的情,他却不知如何面对。“害怕老师因为这件事对我有想法。”于是,刘鹏就找到了当时的同学李辉,拜托他代自己到李亚兴家把钱还上。
“那天我站在窗边,看见小区里有个人在楼前转悠,我俩一照面,他认出了我,我也认出了他。”李亚兴说,李辉并不知道他现在还住不住在这个小区,于是四处打听,总算找到了他,欠了17年的150元钱,终于连同“利息”还到李亚兴手中。
■师生情
学生的诚信 感动老师的暮年
这件事,使李亚兴对刘鹏的记忆变得更加清晰。“当年,他就是一个特别好的学生,他很朴实,爱学习,对人也很真诚。”听说刘鹏因为这件事有些心理负担,李亚兴还向李辉要来他的号码,专门打电话给他,安慰他。
一周过去了,这150元钱的故事仍然不断地浮现在李亚兴的脑中,“我19岁就当了老师,教了40多年的书,教过的学生数不胜数,我也经常借钱给有需要的学生,有的人还了,有的人没还,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像他这样执着。”李亚兴很欣慰,“他对老师的尊重,对诚信的坚守,让我很感动。”
老师的善良 影响了学生一生
对于刘鹏来说,李亚兴的出现,影响了他的一生。“他对每个人都非常好,是老师当中,最慈爱的一个。”刘鹏说,当时每个月的生活费大约是150元,因为毕业,花销变大了,刚过去半个月,生活费就所剩无几,无法支撑接下来的生活和回家的路费。“我家里比较困难,又不愿意向同学张口,我想到的第一个能求助的人,就是李老师,一想到他,我就有一种信赖感,相信他一定能帮我。”
如今的刘鹏,也成为了一名老师。“李老师对我这一生的影响真的很大。”刘鹏说,李亚兴将善良和爱传递给了他,自己当老师这些年里,也不断在向学生们传递着这份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