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昌莲
8日是第8个“世界急救日”,但我国的应急教育普及率仅为1%,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急救普及,成为我国急需补上的生命教育课。(9月9日《京华时报》)
相信人们不会忘记,前段时间一场水灾中的一幕:司机在危难时刻,虽然身边有救生工具,但是他选择了用头去撞车窗,结果车门未开,最终不幸溺亡。人们在扼腕痛惜的同时,更多的是对死者缺乏自救能力的哀叹。如何打开车门,居然成为一道危及生命的“难题”,折射出学校及社会生命教育的缺失。因此,既然学校教育每年都有不同主题的“第一课”,那么,就让学校乃至全社会补上应急教育“第一课”。
溺亡司机用头撞车窗逃生的悲剧,再一次警示社会:从学校开始,重视应急教育,增强人们防范生存风险、规避人身意外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然而,从我国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家长(微博)对孩子们外出总是说“注意安全”,却不能系统而全面地指导孩子学会防范和规避生存风险的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过去我们的学校应急教育几乎是空白,即使有开展的也多集中在交通安全方面,缺少系统的教育。由此看来,全面系统地编写应急教育教材,才是对在校学生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关键。
在此基础上,生命安全教育应进入社会各个阶层,让应急技能贯穿人生的始终。比如,有人在学开车、考驾照时,驾校不仅要向其灌输有关交通法律法规知识,传授驾车技术,而且还要教会其如何规避意外风险,即“要学会开车,首先要学会打开车门”。通过生命安全教育,彰显“知识守护生命”的人生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促进人的自然生存和社会生存能力的提升,有效地预防意外人身伤害,将影响程度降至最低,为每个家庭的幸福和谐提供坚强的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