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师节,我们要讲述一个普通乡村教师的故事。
他叫陈斌强,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陈老师上课风趣幽默,互动性强,很受学生欢迎,他教的两个班,语文成绩连续多年蝉联当地联考第一名。
但对学生们来说,陈老师在课堂之外教给他们的也许更多。
5年前,陈斌强的母亲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家住县城的陈斌强,每周都会将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电动车30公里,带着母亲去上班,到了周末,又将母亲“绑”回家中照料。
一连五年,风雨无阻。
9月7日,陈斌强的故事在本报刊出,“磐安孝子”感动了全省读者。但他除了是一个儿子,还是一名教师,他的这堂人生课,还有许多章节。
在教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从他自己的一篇“作文”开始,再度走进陈斌强的世界。
■陈斌强
母亲生于农村,长于农村。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却心灵手巧,我们小时候穿的衣裤、鞋子,都是她亲手缝制的。
跟许多农村妇女一样,母亲有着“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三兄妹中,对我最疼爱。姐常酸溜溜地说,你是宝贝儿子哟!
夏天天热,我喜欢拿席子睡在阳台上。早上醒来,身上总多了一条毛毯,那是母亲半夜起来替我盖的。
记得初二那年,去表哥家喝喜酒。一个鞭炮在我眼前炸响,我当即睁不开眼,泪流不止。母亲陪坐在身边大半夜,轻声安慰我,一遍又一遍擦拭我流下的泪水。临睡前,又剥了很多桔子,整整齐齐码放在我枕边。
上了师范,在家的时间少了。暑假里,想到同学家玩几天,妈总是不情愿。她说,平时都在学校,放假了,让妈多看你几眼!
母亲很要强,事事不甘人后。阿姨们这样评价她:别人没有的她要有,别人有的她要最好。所以,在学习方面,她对我要求极严。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读小学时的一些镜头:每天天刚亮,她就叫我起床读书。旁边放一支粉笔,每读完一遍,就在地上画一笔“正”。睡眼惺忪的我,常常读着读着就睡着了,然后耳朵就传来一阵疼痛:那是母亲在拧我。有时我也偷懒耍滑,偷偷在地上多画几笔(母亲要求我每篇课文读20遍),被小妹揭发后,免不了一顿责打。
上学第一节课,照例是早读。因为在家已读的滚瓜烂熟,到校后常常翻开课本读一遍,便在同桌惊奇的目光中,到老师那里背书了。所以,同桌私下称我“神童”。
小学的我,在母亲督促下,能把一本语文书从头背到尾。母亲为此很得意,常叫我在亲朋好友面前表演一番,每次都得到大家的赞赏。
我很爱看书,那时家里穷,买不起,就到书摊上去租。每次向她要钱租书,母亲都满口答应。
现在想来,我喜欢语文,最终当了语文老师,与母亲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母亲命运多舛,1983年父亲车祸去世,留下年幼的三个孩子,大姐13岁,我9岁,小妹7岁。母亲拉扯我们不容易,不久带着我们改嫁。她和继父起早摸黑,抚养共同的5个孩子。
然而这样的日子也没过几年,母亲又因家庭矛盾离异。我把母亲接回磐安,和年迈的奶奶同住。
可是祸不单行,没过几年,母亲竟然因为生活的不幸,得了老年痴呆症。听到医生的这个诊断,我总是不敢相信。母亲,我那聪明要强的母亲,怎么会得这种病呢?!
姐姐无意中对我提起,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跟你在一起。那一刻,我流泪了。我知道,这辈子,我是不会丢下她了!
生活将36岁的陈斌强分成两个片段。
在2007年母亲患病之前,他是一名已有十多年教龄的中学教师,有一个2岁的儿子,生活虽然清苦,却平静自足。
母亲患病之后,陈斌强在磐安县城租了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让她可以有个单间,另一个方面,也是为了孩子上幼儿园方便。
在将母亲带到学校之后,工作和照顾母亲占据了陈斌强的所有生活。原本按照学校规定,在不上课的时候,教师也得在办公室备课,但冷水镇中心学校校长陈文包——同样是一位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儿子,专门为陈斌强设立了特别的考核。
这一场“特别考核”,已整整持续了5年。陈斌强带的学生,是最好的见证者。
>>对话陈斌强
记者:从什么时候起,你觉得照顾母亲是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
陈斌强:1983年,我父亲放弃了安文镇中学老师的工作,考上义乌师范学校。一天,在上学的路上,父亲被一辆失控的大客车撞上,离开了我们。
当时我才7岁,抱着妈妈哭了一天。从那时起,我就做好准备,替爸爸照顾妈妈一辈子。
后来,我也考上了义乌师范学校,完成了父亲没有完成的学业,1993年成为了一名教师。2002年,我回到磐安,在仁川镇初级中学教书,就将妈妈接到身边照顾。
所以,妈妈患病后,我并没有考虑太多。
记者:怎么会想到用一根布带绑着妈妈?
陈斌强:我上下班都是骑电动车,虽然车速不快,但母亲得了病,扶不稳,只有绑在一起才安全。
之前,我试过塑料绳、麻绳、跳绳,要不就太细,要不就不舒服,没有一个合适的。后来,奶奶提醒我,小时候妈妈背我的带子还在家里。
我从箱子里翻出了这根布带,30多年前,妈妈在农村越剧团表演赚钱,就是用这根带子把我绑在身后,到处演出。
这根带子粗细正好,长度也够,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一样结实耐用。只不过,当年是妈妈用它背我,如今,是我用它背着妈妈。
记者:有没有试过一些方法,改善母亲的病症?
陈斌强:最初几年,我到处寻找治疗老年痴呆症的方法,几乎试过所有的偏方。
2010年,我听说洋葱泡葡萄酒能延缓病情,但葡萄酒太贵,我就买来葡萄自己酿酒。考虑到妈妈喜欢喝甜的,还特意往酒里加了很多白糖。
我把葡萄酒装在可乐瓶里,带到学校,没想到有次因为没把瓶盖盖好,结果上课回来,发现妈妈把剩下的半瓶全喝掉了,还好后来没事。
记者:在照顾母亲的这些年里,有没有感到过疲惫?
陈斌强:妈妈患病之后,自理能力越来越差。有一年冬天,我把她安顿在房间里,顺便将洗好的床单、衣服整理好,准备放回柜子里。
就在我离开房间喝口水的时间里,妈妈犯病,行为失控,将衣物全部塞到了马桶里了。当时,我没有忍住,冲着她吼了起来。原本笑嘻嘻的妈妈,委屈地低下了头。
看到她的表情,我一下子就后悔了。我摸着她的头发和脸,对她说,没关系的,没关系的。她好像听懂了,就傻傻地朝我笑。
那一刻,我觉得妈妈好像已经变成了我的孩子。只是,一般的孩子会一天比一天懂事,而妈妈,却一天比一天迷糊。
记者:照料母亲的生活起居,什么是你觉得最难的?
陈斌强:洗头。每周,我都会帮她洗头,但妈妈总是不肯低头,脸上还笑呵呵的。
有时候实在摁不下去,我只好用毛巾沾着水,往母亲头上擦,头发勉强打湿了,就赶紧往妈妈头上抹洗发水。
正常人洗一次头只需要10分钟,可我帮妈妈洗一次头,起码花上半小时。要么脸盆被打翻,要么妈妈衣服湿透,一次洗下来两人都要换衣服。尤其是冬天,我们俩经常冻得牙齿打架。
冬天上厕所也很痛苦,每次把妈妈拉到马桶上,我就要去检查所有门窗有没有关好,防止妈妈她受凉。有时候她大小便失禁,拉湿了裤子床单,冬天洗完晒不了,只能烘干,味道很大。
记者:之前你明确表示过拒绝物质上的捐助,那你有没有什么愿望?
陈斌强:妈妈改嫁到东阳以后,户口就落在了那里,现在还没有迁回磐安老家后坞村,如果户口能改回来,按照村里的规定,她这个年龄的老人每年可以拿到一笔补助,虽然不多,但是多少能够补贴家用。
另外,我也想过调回县城的学校当老师,照顾妈妈方便点,但是按照规定,进县城的学校需要参加学习和考试,之前为了照顾母亲,一直没时间参加考试,可能的机会都放弃了。
>>学生眼中的陈斌强
老师总在不停奔跑
老师在学校里给人的感觉是,总在跑步,似乎他每天都在奔跑中度过,每一次都很慌张,为了照顾母亲,为了学生,他两边不断地跑。
——八(1)班 曹沛妍
他从来不在我们面前表现脆弱,有次课间,他接到个电话,我看到他眼睛中似乎有泪花闪过,但过了一会儿就平静下来了,后来,其他老师告诉我们,那电话是他妻子打来的,说他的母亲又摔了一跤。 ——八(2)班 曹美苓
有天放学,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我在教学楼下等妈妈来接,刚好看到老师骑着电动车,带着他的妈妈,披着雨衣,摇摇晃晃地在雨中行驶。雨天交通事故多,我真担心老师路上出什么意外。 ——八(2)班 曹晓霞
有一次我跟老师一起去看他妈妈,老人把床单塞到马桶里去,还把自己衣服的扣子扯下来。老师就把扣子捡起来,重新缝回去,然后洗掉脏的床单,换上新的。
我从来都没有想过,甚至也不敢想,如果我的妈妈也变成这样,那我能做到像老师一样吗?我真的不知道。
——八(2)班 卢怡轩
初一上学期,我的语文成绩并不是很好,到了下学期,他来教我们的语文了,我的语文成绩提高了不少,其实不单单是我,我们全班的语文成绩都提高了很多。
我觉得我很幸运,能够遇见这样的一位好老师,老师不仅孝顺,还非常尽职。 ——八(2)班 卢凯丽
一年下来,我们发现,老师很少换衣服,也从来没见过他有穿什么新衣服,不是他家穷,而是他不愿花钱在自己身上。我想老师已经把他所有的心思、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他母亲和我们的身上了吧。 ——八(2)班 吕皓敏
老师有时上课会迟到一两分钟,但他一节课都不曾落下,他一边上课,一边照顾母亲,我想,如果换作是我,早就累得趴下了。
老师给母亲的东西,或许不是最好的,但他对母亲的孝顺一定是最真诚的。 ——八(2)班 曹俏梅
有一天我很早来到学校,看见老师蹲在那里洗衣服,走近一看,原来那些衣服是老师母亲的,我想上去帮忙,但他拒绝了,让我先去读书。
不久,老师参加一个比赛,虽然后来落选了,但在我心中,老师才是第一。 ——八(2)班 施晶晶
一晃5年,母亲的病情虽然不可逆转地加重,但在陈斌强悉心的照料下,老人家身子骨还算硬朗,而陈斌强的儿子多多也已经7岁了。
这个聚少离多的家庭,只有到了周末,才能享受团圆的快乐。吃饭时间,陈斌强的妻子在客厅喂儿子,而他,则在房间里喂着母亲。
对于这个画面,多多用了一句玩笑话总结——妈妈喂儿子,儿子喂妈妈。
5年来,陈斌强从没有带妻子出去旅游,没有接送过儿子上学,一家三口唯一的娱乐,就是在磐安县城逛逛。但妻子知道、儿子知道、邻居知道……陈斌强身边的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为什么。
为了照顾妈
他把快两岁的儿子送进幼儿园
“妈妈喂儿子,儿子喂妈妈。”一家人吃晚饭时,陈斌强7岁的儿子多多都会这么开玩笑。
每次听到这句话,傅柳萍也会跟着儿子一起乐。说起儿子,这个30岁的女人脸上难掩幸福,可她也觉得自己和丈夫亏欠儿子太多。
“婆婆刚生病那会儿,我儿子两周岁都不到,我们真的束手无策。”怎么照顾一个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夫妻俩毫无经验,“她拉了、失踪了,我难免会生气,可又很无奈。”
傅柳萍不是没有劝过丈夫,把婆婆送到养老院去吧,可丈夫的回答也让她觉得有道理: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一个月上千块钱的养老费,以夫妻俩的收入,也很难负担。
回想那几年,傅柳萍忍不住红起了眼睛。
“难,真的难。”因为没有人照顾,儿子刚23个月大,傅柳萍就狠下心,把他送到了幼儿园,“一般幼儿园都只接收满三周岁的孩子,园长体谅我们才接收了。”
儿子学爸爸
从小就很懂事
那时,多多是全幼儿园最小的孩子,夹在大孩子中间,都看不到头。
“大孩子有时会欺负小孩子,他经常要躺在地上哭。”虽然傅柳萍自己也在这个幼儿园当老师,但按照规定,多多不能放在自己的班里。
至今,傅柳萍都清楚地记得多多的那个眼神。
“他学他爸爸,很懂事,知道不能吵我,就经常躲在自己教室的后门,偷偷地往我的班级看。”有时候傅柳萍下课,刚走出教室,就能看到儿子趴在门口,看自己的那个眼神,又害怕又无助。
“我也怪过丈夫,他总是劝我,那是他唯一的妈妈,照顾她是应该的,也是最好的办法。”慢慢地,傅柳萍也接受了这个现实。
傅柳萍常说,只有做了妈妈的人,才知道孩子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可孩子自己经常不知道父母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我一直这么问自己,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斌强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诠释。”更让傅柳萍高兴的是,丈夫的行动,也感染着他们的儿子。
“儿子常说,不要羡慕奶奶,我以后也会这样孝顺你们的。”这句话,让傅柳萍觉得丈夫和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邻居——陈大伯
他7岁时说的那句话,我至今还记得
后坞村是斌强的老家,我们这里离磐安县城不到2公里,虽说他从小就离家了,但我还记得他。
这孩子从小话不多,但很孝顺,懂事。他父亲是代课老师,母亲精明能干,一家人日子本来过得挺好的。但1983年,他父亲出了车祸,去世了。
那天,我记得很清楚,斌强一家都是哭声,他爸爸是独子啊。当时斌强只有7岁,却拉着奶奶,说了一句让我都差点落泪的话:他说,奶奶,你放心,等我长大了,我一定会养你的。
后来看,这不是一句空话。斌强长大后,几乎每个周末都骑着电动车,带着饭菜来看望他92岁的奶奶。
我们周围这些邻居都看在眼里。谁家有新鲜的蔬菜,谁家包了饺子、馄饨,都会给他奶奶送点过去:他孝顺了,大家都学他,也会这么做。
同事——罗龙庆
他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孝
在学校里,我和他们母子一直是邻居。我是5年前发现陈斌强经常骑着电动车载着妈妈来学校的,奇怪的是,两人用一根藏青色的布条绑在了一起。
后来才知道原因。父母背着儿女上班,听说过很多,儿子背着母亲上课,我真是闻所未闻。
一开始我们很多同事都不解,也不止一次劝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天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得消?不如把她放到养老院里。”
他翻来覆去就一句话:舍不得。
我每天都看到他坐在小凳子上,帮妈妈喂饭、洗脚、剪脚趾甲……有时候下雨,晒衣杆上,挂满了陈妈妈的裤子,我就知道,那是她又把大便拉在了裤子上。
这些,一重复就是5年啊。我觉得,他不只是一个语文老师,他还用行动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孝”。
妹妹——陈瑛萍
妈妈不在的半月,他每天都打电话
爸爸走的时候,我还很小,这么多年,我心里的感觉是哥哥已经代替了爸爸的角色,我向他撒娇,他小学3年级我1年级时,早上都是他背着我上学的。
刚开始,妈妈的病情还不重,在她意识还清醒的时候,我们曾和她商量今后的去路,我们的意思是可以到养老院去,为此还看好了两家条件比较好的。但妈妈不愿意,她老说,“斌强还会经常回来看我的”,言下之意,妈妈不想和哥哥分开。
哥哥也不放心让别人来照顾,怕妈妈受委屈,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久了,他甚至都不习惯妈妈不在身边的日子。暑假妈妈在我这住半个月的时候,他每天都会打电话过来问妈妈的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