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青(河南商报评论员)
教师节前夕,上海、北京传来消息,中小学教师资格在首次注册后将不再是终身制,教师资格每隔5年要进行重新认证。河南暂不在试点之列。(详见今日河南商报A08版)
教师职业不再是铁饭碗了,这是政府今年送的教师节礼物。但教师早有倡议,“今年过节不收礼”,政府要送礼,总要拿出充分理由吧。
应该看到,眼下确实有个别教师课上照本宣科,课下不务正业,更有甚者,师德沦丧,理论上说,破除终身制可以避免职业倦怠,净化教师队伍。但我们目前并不是没有退出机制,不管是教师法还是教师资格条例,都说了要处罚甚至清退那些行为不端的教师,这还不够吗?“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是因为没有实施定期认证,还是因为考核方式单一,是因为政府管得太松,还是因为教育行政化严重、缺少教师内部自治和社会外界监督?
据了解,教育部门此前进行过一些试点,但是,试点说明不了政策的必要和公正,甚至连可行性都难以保证。因为可行性不仅包括如何克服阻力,还要考虑会不会背离初衷。比如,定期认证,这样理论性较强的入门考试适合拿来衡量老教师的水平吗?会不会牵扯教师的很多精力,催生教师的功利心理?有没有更适合的多方评价方式,比如同行、家长(微博)和学生的联合评议?
还要考虑政策影响。之前一些人选择当老师,有两点考虑,现实层面上,这是个“铁饭碗”,有安全感,理想层面上,这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荣誉感。如果没了“铁饭碗”,教师行业的吸引力会不会大幅下降?近期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到,要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微博)的平均工资水平,这和1993年的教师法说的一样。近20年过去了,到底有没有落实,不妨做个对比。要是政府以此为礼物,相信教师会更乐于接受。
软化教师“铁饭碗”不是不可以,先提高教师饭碗的含金量再说,而对于牵涉上千万名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改革,也至少应该在阳光下进行。如果任由权力胡来乱来,那样伤害的不仅是教师的未来,也是民族的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