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步步惊心》、《盗墓笔记》等多部网络小说改编成热播电视剧、电影,网络小说这块魔法石的魅力越来越大。长春11岁男孩儿航航(化名)最近网络小说看得昏天黑地,如痴如醉,就连上课期间还在卫生间过瘾。 “儿子沉迷网络小说后,连续看通宵,无心学习,不做作业,而且还装病罢学两天。”昨天,航航的爸爸愁眉苦脸地向记者倾诉(见本报今日A10版报道)。
这样的新闻特别容易激起我们的少年回忆,在那白衣飘飘的年代,我们都是这样一路刀光剑影过来的。所以一遇到这样的问题,我就本能地想要站在学生一边。当然靠本能是不能说服别人的,你得言之有理才行。换位思考,我特别理解家长(微博)和学校的苦心,对于家长来讲,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那意味着未来。对于学校来讲,教学质量是要保证的,而基本的秩序是一定要维持的。这在教育严厉的中国如此,在教育宽松的美国也同样如此。
宽松不是无底线的,有些事情不能放任。比如在美国的很多公立学校,在课堂上摆弄手机是不被允许的。而且很多规定违反3次就一定要通知家长,比如逃学,比如吸烟等等。在这些问题上,我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支持家长和学校的做法。那么读课外书呢?如果有家长问,如何阻止学生上课偷看小说?我的答案是,阻止不了。没收、公开撕毁课外书、严厉批评这些手段很难起到正面效果,也许会激发逆反心理。
其实从人生的角度来讲,学生时代是养成阅读习惯最好的时期,我们其实应该做的是指导而不是阻止他们阅读。在美国,很多老师都会开和他们学科有关的书单,这些书一定是精挑细选的,可读性强。而如果孩子们上课看小说,他们的第一个反应是反思,是不是我的课讲得太无趣了。如果某一类书籍,比如《哈利·波特》流行了,他们也会专门找几节课和学生讨论一下,交流一下看法。我觉得这样的办法一定比你直接把书撕掉要好得多。不过在中高考(微博)的压力下,我们的学校恐怕没有这样的闲工夫。
关于教育问题,我一向是推崇宽松多于严厉的。但关于对孩子阅读课外书持宽容态度这个问题上,我突然发现我没办法理直气壮地这么说话。有一个条件约束了我,那就是我们现在的网络小说实在是太烂了。网络小说我也看,消磨时间用。然而它绝对不适合青少年阅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作者创作的目的不是文学性的而是商业性的。所以这些小说都有一些问题,一个是太长,动辄几百万字,因为作者是靠字数赚钱的。而最重要的,是它的内容过于成人化和低级趣味,里面充斥着色情、暴力、恐怖的内容,这不用讳言。一些历史、官场小说也充斥着尔虞我诈。如果给小说像电影一样分级,这些小说都是18岁以下勿看的级别,文学性就更加谈不上了。至于像蜘蛛侠那样输出一点“权力越大,责任越大”的价值观,对不起没有。
说真的,如果孩子们读的都是这样的小说,那真就不能允许。于是我们陷入了困境,学习太紧张吧,不利于素质的培养;放松环境吧,环境又的确挺恶劣。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有没有一个双全法?说实话我没有答案,希望读者能够给我们提供答案。但有一点我是清楚的,网络文学的恶劣折射的其实是这个社会的功利和浮躁。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又如何能保持孩子的纯真呢?靠严厉的管束吗?他们何辜要套上这样的紧箍咒。
想起瑞典儿童文学作家马丁·维德马克的建议:“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孩子,一定要接受自己心里的小孩,请不要用大人的衣服和扎得紧紧的领带,把自己心中的小孩隐藏起来。如果每个人都接受了自己心里的小孩,我相信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我们需要这样的作家。 本报评论员 牛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