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深圳教育的图景将是这样的:南科大在校生超过2600人;新建深圳城市大学,满足深圳本地生源上本科的需求;优质高中通过设立分校、兼并弱校等方式扩大;普通高中学生可分流到职高;而职校生有望攻读硕士学位;非深户在深读高中制度也将不断完善……这是昨日公布的《深圳市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描绘的蓝图。
高等教育 新建一两所大学
昨日,最新一期的深圳市政府公报,发布了《深圳市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清晰描摹未来数年深圳教育发展图景。概括其要点,主要是教育改革、均衡化发展、扩大财政投入、增加学位供给、提升教育质量等方面。
高等教育方面,到2015年,深圳将规划新建1到2所本科大学,建设10所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特色学院。2015年高等学校在校生达到15万人,其中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5.5万人以上。
到2015年,深圳大学的整体办学规模将达到3.5万人以上,南科大将完成首期建设,建成工学、理学、商管学等学部,办学规模达到0.26万人以上。深圳大学城将扩大办学规模,使研究生达到0.9万人。探索普通高校扩大招生自主权的有效途径。推动制定南方科技大学管理办法和深圳大学条例,立法保障高校办学自主权。
未来三年,深圳将创建香港中文大学(微博)(深圳)。引进校本部课程体系,开展本科教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到2015年,办学规模达到0 .24万人。暨南大学(微博)旅游学科整体搬迁到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2015年办学规模达到0 .3万人。
此外还将规划建设深圳城市大学,满足深圳本地生源上本科的需求。依托深圳广播电视大学,筹建深圳开放大学。到2015年高起点建设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金融等10所特色学院,以研究生教育为主,办学规模合计达到1万人以上。
高职教育方面,到2015年,深职院全日制在校生达到3万人,信息学院办学规模达到1.5万人。此外还将多渠道筹建2到3所高职院校,其中1所为深圳理工技术学院,主要面向深圳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自主命题,独立招生,到2015年学院办学规模达到0 .3万人以上。
高中教育 支持名牌公办高中兼并弱校
另一个在未来三年将发生巨大变化的领域是高中教育。到2015年,深圳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将达13万人。到2015年,深圳将完成11所普通高中新改扩建工作,实现新增公办普高学位2.5万个。
未来三年将推进高中办学模式多样化。完善高中集团化办学和寄宿制高中办学模式。引进一两所国际知名高中在深开展联合办学,为高中学生提供国际教育选择。
官方表示将支持公办品牌高中通过设立分校、兼并薄弱学校等方式适度扩大办学规模。增加3-5所国家示范性高中。支持建设3-5个民办教育集团。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要点,是《规划》提出将探索建立普通高中二年级分流机制,增加学生就读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选择机会。这意味着,将来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学生,将有望进行互通。与此同时,普通高中也将增设职业教育课程。
职业教育 职校生有望读硕士
从《规划》可以看出,深圳的职业教育将得到长足发展。除了上述普高和职高的融合,未来三年,深圳将多渠道筹资建设2所寄宿制中职学校。规划建设职教园区,组建职教集团,规划建设1个现代职业教育园区。以国家级中职学校为龙头,以行业和企业为依托,在深圳东部、西部、中部组建2-3个职业教育集团。到2015 年,深圳的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将达6.5万人。
今年深圳大学和深职院合作招收首批应用型本科生,为打通职业教育“断头路”进行尝试。《规划》提及,将积极探索本科以上层次职业教育。支持深圳大学开设应用型本科专业和申报应用型硕士学位授予点。此外,深圳还将探索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就读制度。
新政亮点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
在义务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方面,《规划》中指出,为了扶持薄弱学校发展,深圳还将开展委托管理和特许办学试验。以薄弱公办学校为试点,全市选择一批薄弱学校,实行委托管理或特许办学,探索强校带弱校,实现共同发展的办学新体制。此外,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扶持薄弱学校发展。
建立健全民办中小学退出机制。实施民办中小学名师队伍工程。到2015年,全市培养300名市一级民办学校名师。
小学三年级以下不留家庭作业
义务教育学校必须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小学三年级以下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主管部门将减负工作实效作为对校长考核的重要内容、学校办学水平评估与特色学校创建评定的必达指标。
“十二五”期间,市、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拨款比例,每年同口径提高1个百分点。年末根据财政超收情况优先对教育拨款予以追加,严格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
公办中小学推行全市统一的日常运行经费生均拨款制度。从2011年起,各区统一本区域内的公办学校生均拨款标准,并逐年提高全市最低生均拨款标准,力争在2013年全市实行统一的生均拨款标准。
完善外来工子女读高中办法
招生方面,将完善普通中小学入学和招生考试制度,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完善来深建设者子女接受本市高中阶段教育的办法。
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健全中小学校章程,深化中小学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建立健全校务委员会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家长(微博)委员会制度。
采写:南都记者 庄树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