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三份“课外作业”
香港中文大学(微博)校长 沈祖尧
几个礼拜前,我在网志中说,校园流传一句话:“认真,你就输了。”大学生从小学、初中、高中一路走来,经历过无数公开考试,身经百战,最终获得入读大学的资格,因此校园就盛行一种观念,认为大学生活,是时候喘一口气,放松一下,好好玩一下。
对此我另有看法。我的看法是,如果你选择在未来三、四年“放轻松”、“过好日子”和“舍难取易”,你的大学生活就白过了。
以下我提出几件事,看看你们在未来几年的校园生活里做不做得到。如果你至少肯尝试去做,你的大学生活会更丰盛,你的未来会不一样。
1、每个月读一本书,一本与你的主修科目无关、与你的专业无关的书,一本读完也不会拉高你的GPA分数的书。任何题材的书你都应该读。读一本历史书吧,我们所有人都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读一本关于世界局势的书吧,地球只不过是一条小村落而已。读一本心理学的书吧,人心这本大书要难读得多。去读关于人类文明的书,读摄影的书,什么书都去读一读,用什么语言写的书都去读一读。你的生命会更丰盛。从本学年起,我们的图书馆24小时开放,好好利用它。
2、每年至少认识一位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朋友。你的班上或者书院中有国际生、内地生,你应该认识他们,跟他们交朋友。带他们去一家好的中菜馆(或者你家),吃一顿晚饭,看一场音乐会,带他们去行山,带他们游览香港,逛我们的历史博物馆,向他们介绍我们的文化和社会。反过来,请他们与你分享他们的文化和历史,他们引以为傲的事物和面对的问题。尝试学他们的语言(韩文、日文、西班牙文、德文,当然还有英文),教他们讲广东话。
3、在书院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无论你是住宿生还是走读生,都不要错过与书院同学一同生活和享受生命的机会。至少参加一次他们的服务之旅。学习团队的工作方式,这个团队是由不同背景的人组成,成员是不计较个人利益的男女,大家不会互相竞争。在你未来人生中,说不定这个团队会帮你一把,没有人说得准,对吧?
如果你照我的话做,接受我的建议,毕业前就会读完三、四十本书。会了解三、四种不同文化,会讲几种语言,对世界事务也开始有所了解。你会喜欢与人合作,而不是人争我夺。你的世界会更广阔,而不只局限在维多利亚港两岸。你会更懂得待人接物,更擅于随机应变,人缘也更好,每个人都乐于和你交朋友。未来发展事业时,你会更有本钱遨游四海。在世界任何地方你都能找到工作、发展事业和建立家庭。
各位,我上述所说的几件事,如果你能认真去做,你的大学生活不但不会浪费,还会是你成长过程中最无法忘怀的岁月。
上大学要做的43件事
复旦大学(微博)文博系教授 高蒙河
新生入学,当老师的,按常套要给学生提点要求。想了“40+3”件事,我希望他们能比前辈做得好:
一是能主动去读10本专业书。选课老师布置必读的,与考试拿学分有关的不算。4年读10本书,年均2.5本,如果是手指头那么厚,也就本均300页,共约3000页。我这个要求是有凭据的,北京某大学考研(微博)究生就曾出过这样一道题:“请写出十本你读过的专业书,及其作者、出版社,出版年。”如果学生普遍读书和会读书,出这种题目简直有送分嫌疑。点击各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专业考试的复习书目能超过三本的绝对罕见,更罕见的是几乎没有必读文章。可我手头有一份台湾清华大学(微博)某研究所硕士班入学参考书目,论文185篇,著作要读64种。
二是主动阅读10篇本系老师的专业文章,了解每位老师的专业方向和代表性论著。我曾在考试的时候出过如下题目:“请讲出本系某老师和某某老师的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结果大多的回答是某老师是搞理论的,某某老师是搞实践的,我们既能从某老师那里得到理论训练,也能在某某老师带领下参加社会实践云云。这回答用胡说八道来形容绝不过分。问题的正确答案是理论和实践是每位老师的专业基本功,他俩的专业方向一个侧重早期,一个侧重后段。就这么简单,就是弄不清楚,就是答不上来。
三是记住专业内10位专家的名字,但本系老师不算。这也是专业学生普遍的软肋,后来我把这个问题反复作为面试研究生的提问,能报上七八位的已经是高产学生了,能不说错专家名字每一个字的一半都不到。
四是记住你感兴趣或你所敬重的10位先生的出身和师承关系。这项达标者历来最低,已不忍再费笔墨。
第41件事是家在本市的同学最好也住校。住校了,每晚宿舍熄灯后就能神聊一小时,学术的火花,老师的个性,同学的交情,你我的隐私,都是大学生活的最好插曲和一生记忆,几十年后,可能课堂的内容都忘了,但夜聊的内容却都栩栩如生。
第42件事可做可不做,最好能谈一次恋爱。在大学的草坪上和他或她促膝坐过;在校园夜灯下的婆娑树影里并肩走过,在晨曦中擎着系旗一起迎接过新同学,在后座上为骑车的他撑伞结伴去做校园志愿者……这样的大学之恋,能让青春不再空白,哪怕后来分手。
第43件事最重要:学会做个好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