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校密集开学,开学典礼上,各校校长免不了对新生提出要求和期望。复旦大学(微博)校长杨玉良在谈及“为什么要上大学”时,引用复旦老校长李登辉(注:此李登辉非彼李登辉)在上世纪20年代说过的一句话告诫新生:如果你是为了升官发财来到复旦学习,那么你在学校会受到鄙视(据9月19日《中国青年报》)。
从文学的角度讲,这句话非常地抒情,不过从理性的角度讲,还是有可商榷的地方的。首先我们也许要把这句话还原到它的现实语境中去。还原到上个世纪20年代。那是个什么年代?那是个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的年代,那是个军阀割据的年代,那是个列强虎视眈眈的年代。那个年代的学生,那个年代的学者,心灵中都刻着救亡图存的烙印,因此李登辉校长的思想和言论,也同样抒发着那个年代的风骨和情怀。成立于1924年的黄埔军校,大门上也曾经挂出过这样的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在那样一个年代,需要这样的言论,不会让人感觉偏激,反而鼓舞人心。
那么这句话适用于当今的大学吗?这个强调多元化的年代,这言论就显得有些不对劲了。为什么升官发财就要遭到鄙视?这算职业歧视吗?如果把“升官发财”的字眼改成“改变命运”、“追求幸福”还会有人觉得不对吗?升官、发财所对应的,应该是成为官员和企业家,我觉得这只是一个职业,一个实现理想的平台,一个造福一方的官员,一个创造财富的企业家,我们应该鄙视吗?退一步讲,无论我们的追求是理想主义的还是功利的,只要它是合法的,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应当包容的。以此为目的去努力学习,这更不该被鄙视。
当然,我们总希望大学的精神是崇高而纯洁的,那里的学生都是理想主义的。那么我觉得这一切还是应该发生在大学中,而不是之前。或者说,这样的言论不应该发表在开学典礼上,而应当发表在毕业典礼上,我们的态度不应该是鄙视,而应该是抱歉。在上大学之前,在家长(微博)的期许和繁重的学业面前,有多少学生能够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崇高?而对于为数众多的想通过高等教育改变命运的学生和他们的家庭来说,你又如何能轻易地鄙视他们基于沉重现实的梦想?如果我们谈论大学的意义,那么它应该是让功利主义的学生走进校门,让理想主义的学生走出校门。大学教育的价值,除了传授知识之外,难道不就是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吗?我们又怎么能还没进校门就先给一记下马威呢?
其实我真正担心的,反倒是理想主义的学生走进校门,而功利主义的学生走出校门。这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的行政化,学术的腐败都是现实,权力和金钱正在挤压着大学精神,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的理想主义又如何避免被消磨殆尽?前不久一个学生救人,反被学校骂愚蠢。我想这个事件得让多少那所学校的学生理想幻灭啊。所以啊,大学开学更好的态度,应该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如果进来的,都是带着理想的新生,出去的,都是想要不择手段升官发财的“人才”,那这大学教育,才真该被鄙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