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报告员”揭示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堪忧

2012年10月24日10:58  重庆商报 微博   

  据报道,近日,一则“深圳一学校设学生情报员专门负责打同学‘小报告’”的消息吸引了很多读者的眼球。

  据悉,深圳市南山区前海学校每个班上有两名学生,他们除学习外还做着“地下潜伏”工作,注意观察同学情绪与心理变化,然后,每周定期向老师提供情报,以便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

  心理情报员的具体工作是这样的:如果某同学早恋了,上课心不在焉,神情恍惚;某同学缺少父母关爱,故意逃学想引起家长[微博]注意;某同学爱给人取侮辱性外号……他们就负责向心理学老师反映,但并不具体点人名,也不向班主任打“小报告”,然后由心理学老师教会心理情报员以朋友的身份去跟当事人谈心开导,疏解心理问题。

  说到底,这样的心理情报员制度,从始至终都是以同学们之间互相倾诉的形式开展,跟与学生关系密切的班主任毫无关系,而心理学老师也是作为“局外人”出谋划策而已。除非碰到情况严重的,学校才会以开主题班会的形式来探讨。

  这就是说,这样的“心灵互助帮帮团”,并不存在“出卖”朋友,也不会让学生们觉得这个集体不安全。因为心理情报员的活动路径,始终紧系在心理健康教育这条红线上。

  反倒是现实更让人忧虑:

  长期以来,在升学的压力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甚至有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的趋势。到目前为止,仍有不少学校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意识还相当淡薄,使得心理教育基本处于空白或者停滞状态。而即便心理教育起步较早的高校,与美国相比,心理咨询人员缺口也高达九成。

  与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相对应的是,据2011年的世界儿童状况报告指出,全球20%的青少年患有精神疾病,而在我国,心理有问题的青少年也不在少数,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集体离家出走、因“被理发”跳楼、网上相约自杀,不断见诸报端的新闻似乎印证了这一点。

  这无疑是危险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其重要性早被包括官方在内的各方认可,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开明见山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联合国公布的健康的标准中,前三条就是关于心理健康的内容。

  就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学校当然应该积极承担起主要责任。无论是国外经验还是国内实践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就应该让学生参与进来,而不能一味地说教。

  心理情报员制度,通过小小心理情报员的零距离观察,收集和反馈其他同学心理波动,经过心理老师的诊断和授意,再由其与同学交流沟通,化解不良情绪和不健康心理,或者开主题班会共同探讨,显然都不失为让学生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办法。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