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11月13日专电(记者商意盈)在大学生把脏衣服快递回家洗引发的舆论潮刚过没多久,又有一条消息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在几场大学招聘会上,出现了父母“代跑”的身影,关于即将就业大学生不“断奶”的嘘声又起。在大学生独立能力和独立意识是否欠缺争议的背后,我们不得不关注,这些角色错位中折射出的社会集体焦虑。
前来大学招聘的用人单位言之凿凿,对于父母代投的简历印象分会大打折扣。“代跑”招聘会的父母接受采访时则无奈表示,孩子课业压力重,招聘会又太多,实在跑不过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背后,就业竞争的残酷性和对于就业的焦虑显露无疑:即使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也要拼,即使喊上家中年迈的老父老母也要上。
这从侧面印证了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近期监测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和上季度相比,进入市场求职的人员中,应届高校毕业生增长幅度较大,而就业转失业人员有所减少:与去年同期相比,新成长失业青年的求职人数增加15.8万人,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增加了11.9万人,增长20.1%。甚至有大学生戏谑,“毕业即失业”。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我国人才市场长期处于结构性失衡,近年以来,“高级工短缺、蓝领工人走俏”的趋势越发明显。然而,记者在全国多地中小企业调查时却发现,不少大学生仍然抱着“宁做低薪文员、不做高薪工人”的心态。千军万马过小桥,势必面临激烈竞争引发的过度焦虑。
缓解这种集体焦虑,应从入学这个源头开始分流,树立多元多样的就业、择业观,加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力度,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当然,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也应该摆正心态,毕竟到了社会,“不论白猫黑猫,能捉老鼠的才是好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