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越功利体育越危险
大中小学之所以“害怕”体育,关键是:在大中小学以及家长[微博]眼中,体育从来都不是教育的一部分,最多只能算锦上添花。
近日,广东一大学生跑完10公里马拉松后脏器衰竭去世,河南省栾川县一高中生出操后猝死……出于安全等因素考虑,江苏、甘肃、湖北等地一些大中小学校纷纷取消长跑、双杠、铅球等“危险”体育项目。与此对应的是,学生身体素质显著下降,跑不远、跳不高,日益成为“瓷娃娃”。
体育一词,指的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从英文直译为身体的教育。旨在强身健体的体育项目,因为一些偶发事件,竟被视作“危险”,一些大中小学校甚至纷纷取消,这实在让人大[微博]跌眼镜。长跑虽然累人,但只要准备充分、量力而行,恐怕算是最为安全的项目。感觉“危险”,就简单地取消长跑等项目,这是因噎废食。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我参与,我锻炼,我健康,我快乐”……人人都知道锻炼的重要性,口号喊起来也很轻松,但多少人能有毅力“每天锻炼一小时”呢?这些年,教育部门一再强调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等字眼也在各级通知中不断出现。但在现实中,有多少精神与举措得到了落实呢?
教育越趋功利,便使得体育日益边缘化。一方面,体育成绩的提高、身体素质的改善,与升学成绩并无直接相关;另一方面,体育项目开展过多,反而可能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与其说是体育“危险”,还不如说:这只是中小学减少或取消体育项目的借口。
即便在大学里,教育的功利化同样会使体育沦为鸡肋。在一些大学,教育主要是围绕市场转。于是乎,运动会沦为了形象工程、例行公事;体育课尽量减少身体接触、技术难度;稍有难度的体育项目,则成了体育生的专利。
“学生越来越娇气,家长越来越挑剔,体育项目自然变得越来越‘危险’。”这是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江苏省特级教师施飞的看法。在大多数家长眼中,与考上好中学、好大学相比,体育锻炼简直不值一提。再加上权责并不清晰,一旦学生出了事故,家长便会不依不饶,学校则是束手无策。可以看出,取消长跑、双杠、铅球等“危险”体育项目,对学校而言,也可算是乐得“清闲”。
大中小学之所以“害怕”体育,关键是:在大中小学以及家长眼中,体育从来都不是教育的一部分,最多算锦上添花。可见,要使体育不再“危险”,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仅要改变教育的功利化现状,也应归还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还要明确各方责任,让大中小学校开展体育运动时,真正放开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