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丽杰向记者讲述她的创业经历
数字对比
日前出台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显示,全国2011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仅为1.6%,而欧美国家则达到20%至30%左右。
不容乐观
为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家和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然而有数据显示,大学生选择创业的比例近年来一路下滑。
采访命题
自主创业到底离大学生有多远?那些成功者的秘诀又是什么呢?先“品品”几位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讲述创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再“听听”专业人士怎样说。
现在很胖,但那是累的
周明辛,26岁,2010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微博]计算机专业
经过两年的打拼,如今周明辛的公司已经发展到拥有20多名员工、年产值上百万元的规模。2012年,周明辛在“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同年参与的中国·加拿大农业合作项目获得沈阳市农村科技推广奖二等奖。目前他致力打造中国首家无线就业基地,为辽宁省100余万大学生提供无线全方位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
讲述:2010年大学毕业后,周明辛决定选择自主创业。他和朋友成立了一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移动互联网开发及运营。小周告诉记者,创业的过程远比自己当初设想得复杂。由于不了解相关政策,在公司成立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后来在培训基地的老师的帮助下才顺利完成。
“其实大学生自主创业特别不容易。你看我现在这么胖,并不是因为吃得好,而是因为经常需要工作到下半夜,生活完全没有规律,加之压力又很大,所以毕业两年就胖了二三十斤。”周明辛说,“那时候为了争取到一个客户,大冬天在对方公司门口等上几个钟头是常有的事儿。”
晚上回家,鞋都不想脱
邸丽杰,23岁,2010年毕业于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
在几次求职碰壁后,她决定自己创业。向大学生创业基地成功申请到5万元的无息借款后,邸丽杰创办了一家劳务派遣有限公司。目前公司每年为天津、北京等多个工业园区输送千余名实习学生,年收入也达到了6位数。
讲述:今年23岁的邸丽杰脸上有着一种与她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她笑言这是常年风吹日晒的结果。公司开办之初,由于经营需要,结识各大公司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就成为邸丽杰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个20出头的小姑娘最初选择的方式是和门卫聊天。她每天一早就坐着公交车出门,来到位于城区边缘或县区的各大公司。没人介绍、没有预约,门卫自然是把她拦到了门外。小邸不慌不忙地和门卫闲聊,很快就掌握了这些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的姓名甚至电话。
“我觉得女生创业劣势就是在跑业务和应酬中经常觉得体力不支、身心俱疲。我那时候曾经一天跑3个县,晚上回来整个人都累瘫了,一头倒在床上连鞋都不想脱。”
挨家敲门,遭不少白眼
孙世超,22岁,2008年毕业于辽宁广告职业学院营销策划专业
从学校毕业后,孙世超应聘到北方图书城从事文案策划工作。2年的时间倏忽而过,在偶然的机会里,小孙接触到了一种智能电地热采暖系统。他觉得这个项目非常有发展前景,于是决定选择自主创业。
讲述:孙世超瞒着家人辞了职,很快就创立了一家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只有2个人,小孙每天跑十几二十栋楼,挨家挨户敲门发传单。和保安“躲猫猫”、遭到居民白眼成了家常便饭。接到第一笔业务时孙世超兴奋得整晚睡不着。由于技术不够熟练,十几平的门市房光接线、铺设就用了一整天。刚开始接活儿都不怎么挣钱,大老远去趟铁岭也就铺个五六平方米的炕,一个月的收入才几百元。很快,沈阳市开始实施阶梯电价,本来就不多的业务量变得更加寥落。
在周围朋友和基地老师的劝说下,孙世超决定转行,从事自己更得心应手的活动策划。2011年,公司更名成为一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要与高校、企业进行合作。利用以前的人脉,小孙的新公司很快风生水起。
点拨:
自主创业
容忍失败
近年来,就业难、就业差,是毕业生们的普遍感受。基于这种现实,国家积极鼓励大学生离开校园后自主创业。但是据记者了解,辽宁每年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只有1%左右,而且每半年到一年就有10%的人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放弃,或被市场淘汰。
辽宁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局局长刘铸认为,目前辽宁省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较低的原因有四个:一是就业观念比较陈旧。很多学生和家长[微博]依然觉得当公务员[微博]、到事业单位工作体面也稳定;二是南北地区经济环境的差异,导致北方高校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较低;三是现在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吃苦精神;四是目前高校创业教育仍存在不足,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容忍失败的氛围。
刘铸说,自主创业今后可能会成为大学生就业一个主要渠道。由于大学生自主创业一般都会选择创新型和技能型企业,这就需要创业者具备四方面的特质。首先是一定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持到底的毅力;其次,要选准项目,善于把握机会和付诸实践;第三要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领袖才能;第四是要具备整合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各方面条件。本报记者 王若若
作者:讲述她的创业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