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十一过后,中学生的社团活动也随之进入活跃期,各类活动正在校园里如火如荼开展。在这些社团活动中,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校服熊”正在中学 校园里成为一种潮流。“校服熊”顾名思义,其实就是一只穿着校服的熊玩偶——各个学校把自己学校一款至几款“微缩版”校服披在一只或白或棕的小熊玩偶身 上,再加以其他配饰。这是一件由学生们参与经营的小商品,它的“出现”和“经营”皆来自学生们的创意实践,如今“校服熊”已成为校园最受欢迎的明星产品。
“校服熊”供不应求 今年定价101元
新学期开学一个多月了,新一批“校服熊”如期而至,正在各个学校酝酿新一轮的风光热卖。101中、十一学校、人大[微博]附中、清华[微博]附中、北大附中、北京第四中学、 育英学校、北航附中、首师大附中……一只或白或棕的小熊玩偶,穿着各个学校的校服,逐渐成为学生们热爱追捧的对象。
北京101中的学生会主席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校服熊”一直饱受师生们欢迎,两年来卖了1500多只。据了解,101中的“校服熊”由2011年开始销售,按101中每年级校服的颜色来制作,共有6款颜色的校服,供大家自由选择。
据记者随机调查的几所学校,“校服熊”的价格由25元到101元不等,北航附中白熊25元、棕熊30元,北京四中均价50元,而101中“校服熊”的定价,去年66元,新学期开始“校服熊”将提价到101元,原因是成本上涨。
学生开“公司” 学校给店面
许多学校都通过微博来传播和订货。这些微博背后谁在运作?从“校服熊”的进货、广告、卖货到市场维护、账务管理,经营管理者又是谁?答案无一例外,都是学生。
育英学校售卖“校服熊”的是一个名为育英style的学生“公司”,该公司作为一个社团,由学校经济学实验班创立,学校给每个经济类社团一万元的投资成本, 若投资预算超过一万,可以借贷形式向学校申请,并最终把超过部分的金额原数归还学校。除了“校服熊”,育英style公司还经营基垫石、校训手袋、明信 片、手绘漫画等商品。
除了给予学生自主经营“小公司”的实践机会,北京四中还特批给学生一个店面来卖周边产品。北京四中负责“校服 熊”的Bookstore管理员汪同学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们的门店2011年开张,当年“借”了老校友的钱开的店,而后完成一学年一万多元的收入,还清了 老校友的“借款”。现在Bookstore门店里除了卖“校服熊”,还有学生自己设计的文化衫、杯子、明信片等物品,商店每天中午、下午利用休息时间各开 放一小时。每个学年Bookstore都能带来万元以上的盈利,Bookstore今年还将筹划开设网店。
校方多表支持 赚钱不准私分
据育英学校学生活动相关负责人魏老师介绍,学校一向支持学生们经济类社团活动,给这些社团的投资成本也不要求回收,只是规定他们不准私分。“学生们都非常自 觉,不会拿来私分,一般会主动把赚来的钱交回学校,学校再以其他的形式加倍补偿他们,比如交回3万,学校就会拿4万给他们奖励。学生们往往都说他们不要这 些钱。”但育英style公司的学生负责人表示,他们曾把结余的钱作为工资发放,虽然每人所得不多,但毕竟不以赚钱为目的。
“我记得我们刘校长当时说的原话就是,只要你们有能力,你们就放手去干。”北京四中Bookstore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一向给予他们支持和信任,从未查过他们的账目,他们也会主动将收入用于公益或助学。
对于学生实践商品经营的活动历练,已有“校服熊”的学校多持开放支持的态度,但也有学校对于学生这类活动的态度相对保守,认为凡涉及商品和经济类的活动,都需谨慎对待。
文/见习记者 林艳
学通社记者 钟鼎文 张砚霖 曹佳睿
黄艺涵 武伊澜 赵旖超
供图/李明哲 汪淙钰 杨懿
对话
“校服熊”是对学生时代的纪念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校服熊”的创意来自曾就读于西城外国语学校的学生李闻天,而后这一创意流传于各个学校,从而使“校服熊”走红。北青报记者近日采访了这位现已就读大二的“校服熊”创始人。
北青报:最早怎么想到要做“校服熊”这个东西?
李闻天:“校服熊”的创意,其实来自国外。国外许多大学都有自己的吉祥物,所以我当时就想把这个创意本土化,让我们学校也有自己的文化产品。
北青报:当时考虑过“校服熊”能产生什么意义吗?
李闻天:我当时觉得它可以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还有一个重要意义是,它可以作为一个别具创意的纪念品,尤其是对于毕业生来说。我也了解到,有些学校一到毕 业季,“校服熊”就变得特别风靡,许多同学都将它作为毕业离校的一个纪念,就像有些学生在同一个学校从小学读到高中,待了十多年,学校跟家基本没什么差 别。对于这些人来说,“校服熊”就像一个情感象征,代表着学校,代表着大家对学校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