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战更难就业季 未来十年一半大学生要做蓝领

2013年10月22日10:28  京华时报 微博   

  十一假期过后,北京不少名校的校园里,校园招聘会再度来袭,这预示着新一年的毕业生就业季又将到来。对于2013届的毕业生而言,“史上最难就业季”的言论已经不鲜见。可记者了解到,2014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数量比2013年还增加了约1000人,这对于“准毕业生们”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为了保证自己在就业大潮中能够突围成功,包括北大、清华[微博]等名校的毕业生们也已经提前开始迎战,确保在“最难就业季”中成功就业。

  京华时报记者张晓鸽

  >>现状

  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千人

  记者从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获悉,2014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将达到23万,而2013年这一数字为22.9万,也就是说,2014年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目前,包括欧莱雅、联想、微软等在内的企业已经开始进驻北大、清华等名校的校园。在北大未名BBS上,同学们已经开始搭伴进行一轮轮的笔试和面试,不少同学不断发帖,反复求证面试通知的时间,以确定自己是否被刷掉。不少北大学生认为,今年就业形势更严峻,必须把握好每次机会,以防明年被“剩下”。

  同时,北京其他高校“准毕业生们”也开始四处投递简历。

  10月17日,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首场综合招聘会上,82家单位共带来了管理、技术、行政等368个职位,招聘人数超3000人。

  记者在现场看到,招聘会开场不到一个小时,主办方在服务信息展示柜上放置的大量招聘信息资料就已经被求职者“抢光”。不少岗位虽然待遇不高,但依然有众多求职者登门投递简历,其中不少还是硕士研究生,比如北京志愿者联合会秘书处、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等事业单位,更是吸引了多数求职者的眼球,他们认为这样的岗位虽然薪水不多,但是比较稳定、靠谱。

  百余场就业双选会本月启动

  10月16日,2013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季正式启动。服务季期间,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将联合各高校集中举办130场以上面向2014届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的中等规模的供需见面活动,预计参会单位1万家以上,提供毕业生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

  在此期间,北京地区各高校将利用本校就业服务资源或邀请资深人力资源专家,为2014届高校毕业生提供各类就业指导主题活动。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将举办150余场面向家庭经济困难或就业困难的毕业生的帮扶培训活动。

  各高校计划举办200场以上特色主题就业指导活动,内容包括毕业生就业政策解析、一对一就业咨询指导、就业简历撰写与投递、就业心理辅导等。此外,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将为用人单位提供免费发布招聘高校毕业生信息服务,招聘信息将实时审核发布。毕业生注册登录后可直接向用人单位投递求职简历。

  据了解,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已经向高校免费发放了8万张门票。

  >>官方政策

  毕业生需转变就业理念

  针对“最难就业季”,教育部曾发布通知要求全面实施好中央和地方各类基层就业项目,引导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和担任科研助理。重点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毕业生等群体的援助和帮扶。同时,引导毕业生进一步转变观念,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需要,主动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曾表示,在之前调研的200多所高校中,约有60%的高校认为就业形势严峻,特别是很多地方高校反映用人需求下降或明显下降。部分毕业生也对就业前景感到担忧,少数毕业生甚至感到焦虑。“这些情况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杜玉波还补充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但少数地方仍存在政策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工作虽取得显著成效,但在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虽日趋完善,但服务质量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毕业生就业中还存在“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现象,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任务艰巨。

  >>高校对策

  继续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积极引导并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清华大学[微博]基层发展研究会是由一批有志于赴基层工作的学生组成。在清华大学“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就业理念的引导下,这些同学有志于到西部基层去工作。为了帮助这些学生实现去基层就业的愿望,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不仅邀请相关领域教师讲解基层工作要点,让学生们掌握公文写作、招商引资等技能,还提供机会让这些同学参加就业实践。

  记者了解到,在清华大学2013年的毕业生中,共有200多名毕业生选择了到基层就业,大部分都来自这个团队。

  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熊义志表示,清华大学的就业服务理念是“扶上马、送一程、关心一生”,对于基层就业的学生更是如此。“这几年去西藏基层工作的18个毕业生,学校将他们每一个人都送到了工作岗位上。”熊义志说。

  此外,对于已在基层工作的学子,清华大学还专门编制了《清华大学基层工作毕业生名录》,收录了从2005年起至今的基层就业毕业生信息,每年还会及时更新;2011年,清华设立了励业基金,目前筹集经费600余万元,用于支持毕业生的早期职业发展。2012年,清华首次颁发“励业金”,奖励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青年校友,额度达到125万元。

  基层就业存在保障难题

  熊义志也坦言,尽管清华大学采取了多种措施鼓励毕业生结合自身需要到基层去就业,但其实到基层公共部门工作的学生并不多。2012年共有187人,“与2005年相比增长近15倍,但还不是很多。”熊义志分析说,现在基层需要大量人才,却存在着激励方向与政策不相容的问题,“这是制度性障碍。”

  熊义志认为,大学生村官现在每个月只有一千多块钱,越到基层,保障越少,同学要去基层要下很大的决心。他举例说,有位学生去当村官,好心的他带着衣服和用品,询问当地的书记,看谁有困难捐给谁,“书记转过来告诉他,来了之后你最困难。”

  到基层工作的学生还面临很大的外界压力。熊义志说,有位同学的父亲听说儿子回乡工作,竟以断绝关系相威胁,并最终几个月都没跟孩子联系,“也有人会觉得,到基层的清华学子,肯定是在学校里混得不好的人。”

  >>就业调查

  未来十年一半大学生要做蓝领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胡瑞文牵头进行的一项国家级课题“大众化阶段的毕业生供求状况与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调查数据显示,1998年国家普通本科招生数量为108万,2010年招生数量为861万。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让更多的人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却使大学生就业更难。”胡瑞文说,到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将超过4100万人,届时18至22岁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接近或超过50%。“加上每年多出10万的增长量,这个叠加的过程会使得2014、2015年就业更难。”

  该调查还显示,与2000年大学毕业生56%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相比,未来十年,82%的大学毕业生要到行业和企业工作。未来十年,中国大学本专科毕业生增量总计9400万人,只有一半毕业生能到“白领”岗位就业,剩下一半要到“蓝领”和“灰领”岗位。蓝领将是大学毕业生新的重要的空间。“现在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痛下决心,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大规模调整高等教育结构的时候了,如果不调整结构,以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将越来越严峻。”胡瑞文说。

  >>专家说法

  “就业金字塔”应扁平化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破解“最难就业季”最好的办法并非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而是将就业金字塔压得更加扁平。

  储朝晖分析,从整体上看,公务员[微博]、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等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约为20%,80%的大学生要到其他单位就业。他认为,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首先要界定“基层”的含义,是到乡镇以及一些小微企业等。

  “尽管国家在大的战略上一直不吝投入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实践、锻炼,但是就具体的政策而言,不仅对大学生吸引力不够,而且不能满足基层的实际需求。到基层就业,在工资待遇、发展前景和求学的投入产出比等方面都不够有吸引力。并且,到基层就业并不能真正使得这些大学生学有所用,实现自我的价值,比如大学生去做村官不符合农村的实际需要,农村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该是教育、医疗和养老等。并且,大学生村官的数量有限,对于促进就业的实际效果十分有限,还有人指责大学生到基层做村官比较功利,只是利用其作为‘跳板’再考公务员等。”储朝晖说。

  该如何从根本上破解就业难问题?储朝晖认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将现有的“就业金字塔”压得更加扁平。他说,现状是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大型国企等在内的就业岗位在金字塔的塔顶,但是这个塔顶太尖了,能容纳的数量非常少,而且塔顶与塔底之间的距离过高,差别太大。“如果能将这个金字塔压得更加扁平一些,使不同类型就业机会之间的差异变小,让小微企业更有活力,能够容纳更多的就业人数,就能提供更多、更充分和平等的就业机会,这才是破解就业难的根本路径。”储朝晖表示。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