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关注:校招高峰求职者如何成功逆袭

2013年10月29日14:55  和讯网    

  9月伊始,2014校招宣讲会的大幕就在各个高校逐步开启,举办至今热闹劲儿有增无减。据中华英才网调查数据显示,十一黄金周过后,每周都有数千家企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校园宣讲,10月下旬至11月将迎来高峰期。面对势头猛烈的校园招聘,应届毕业生应该如何及时跟踪企业校招动态,在面试官面前赢得机遇成为“求职黑马”呢?当下,他们在实际求职中又遇到了哪些问题?

  海投&专投

  “明年就毕业了,今年师哥师姐们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现在遇上校招高峰期,同学里大概90%以上的人都在积极应对。”工商大学新闻专业的小李告诉记者,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企业的宣讲会进校时间都有所提前,而且宣讲内容不无贯穿企业发展史、公司愿景以及员工福利待遇等等。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学生们参加招聘会时,存在着没有定位,盲目“海投”的状况,应届毕业生也因此在希望与失望之间起落。

  “想进入大企业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要采取全面撒网,重点捕捞的方式抢占机会。”小李说,近两月以来他和小伙伴们及时跟踪企业校招动态,获悉一手名企信息,投递了几十份简历,每天跑来跑去,累的晕头转向,最终也只是获得三次复试机会。

  “如今的知名企业除了对学历有要求外,他们还会考察大学生的职场素质,如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商务英语能力等。”来参加招聘会的小韩也是“海投”一族,他告诉记者知名企业来招聘,大家一般都会蜂拥而上,“亚历山大”,万一最后校招未果,他可能会选择考研[微博]或者网投等其他求职方式。

  与上面两位同学不同的是,小王在读高中时就对某知名门户网站情有独钟,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娱乐编辑,经过四年专业基础的学习,现今他一门心思扎在对该门户网站企业文化和娱乐的研究上,在机会来临时“一发即中”,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成了班级里“专投”的一个成功案例。

  “上位”需有道

  中华英才网校园事业部总经理马慧南认为,小李和小韩盲目“海投”简历不可取。大学系统学习了4年,大学生不妨将主要求职方向面向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多和专业相关的企业联系,体现出自己的“专业性”和“专一性”,就会像小王同学一样成功实现就业,否则最终将徒劳无功。

  对于企业招聘而言,招聘就是人岗匹配、人企匹配的问题。中华英才网校园事业部总经理马慧南表示,在人力资源领域里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叫P-J-R理论,包括了人(Person)和工作(Job)的匹配与人(Person)和组织(Organization)之间的匹配,这两个匹配非常重要,专投也罢海投也罢,只要PJ和PO都能够吻合的话,那就是企业该招的人。但如果是精心准备而来,但却不符合岗位的条件,那最后也不是适合的人。所以,对于毕业生来说,找准自己的定位、方向、目标,才是最重要的。

  “要找你爱的工作!”中华英才网CEO李凯润坦言,对于求职者而言,在校招时,应保持冷静的头脑,清楚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对什么最感兴趣;找准自身定位,可以通过使用中华英才网的人才测评工具等,清楚自己具备哪些能力、优势,学会扬长避短;求职时,还应详尽了解岗位的工作内容、能力要求等,“不打无准备之仗”。

  除此之外,对于“敲门砖”的打造也应听取一些人力专家的建议。“我们更喜欢表述清晰、文字简捷的简历。”一家互联网企业的招聘人员建议毕业生在简历上,只要将最重要的个人信息表示出来,同时可针对所应聘的职位,对相关的实习和工作经历加以简要介绍即可,面面俱到的简历很难给面试人员留下印象;着装方面简洁、得体,显得更为专业,能给招聘单位留下好印象;在与招聘人员沟通时,要大方、不卑不亢,便有可能成为求职逆袭王。

  据悉,专注于校园招聘13年的国内知名招聘网站中华英才网在校招开启之初,就在网上推出“校招通关”微访谈,旨在运用新媒体的便捷,及时播报企业招聘动向,精准定位职位目标群体,快速补充职场面试技巧,全副武装应届生的求职之旅,助力他们找到爱的工作一跃成为求职黑马!需要解答求职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困惑的同学不乏一试。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