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音乐家赵迎论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2014年04月08日18:20  中华网    收藏本文     

  4月1日国家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文件强调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是增强民族自信心、提升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依据。作为一名中华传统文化研究学者,全国优秀青年词曲作家、德艺双馨全国优秀艺术教师赵迎讲述了自己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认知体会和实际应用。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周文化为雏形,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合佛教、道教等教派学说,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而形成的中华民族思想核心,是精神、情怀、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儿女的文化基因,只有真正读懂传统文化的人才能做到传承和发扬,只有真正践行传统文化的人才能从中受益。

  说到启蒙教育,赵迎老师结合被誉为中华文化之源的《易经》蒙卦的思想阐述道:嫩芽顶着泥土从土壤中钻出、婴儿闭着眼睛从娘胎里诞生,反映出了“物生必蒙”的自然规律。所以他认为“人之初”既不是孟子所言的“性本善”,也不是荀子所说的“性本恶”,而是“性本蒙”,不过,蒙昧不代表愚昧,不明白不代表不聪明,关键在于谁来启蒙孩子、谁来教育孩子,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故蒙昧的人只有能得到正确的启蒙教育引导,才能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在情商、智商、德商上得到良性的成长和发展,才能让孩子真正的“赢在起跑线”。

  说到“教师”这个身份,赵迎老师深感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责任重大,担之不易,“工程师们”面对不同的灵魂,既要一视同仁,还得因材施教。所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既要德才兼备,还得明察秋毫,既要严格要求,还得关爱体恤,既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还得有潇洒的教学风度,而且作为学者的一种,教师只有具备“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才能与时俱进,毕竟每个人在业务上的精通只是相对的,而在认知上的缺陷才是绝对的,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己先做到了,才有资格去影响和教化别人。

  说到“学生”这个身份,赵迎老师引用《易经 蒙卦》原文阐述道:“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指的就是:教育首先不能颠倒教与学的关系,不是老师去求着学生来学习,而是学生要主动来向老师求学。所以作为一名学生首先要有主动求学的积极性。还要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抱有恭敬心,正如《奶格吉祥经》所言:“上师的功德巍巍如雪山,弟子的信念则是太阳,太阳以其炙热的信念照射在雪山之上才能融化出雪山之水,故一切功德的产生源于弟子的信念。”

  说到应试教育,赵迎老师认为:读书是为了明理,而不是为了应试,知识不是力量,能够有效的应用知识才是力量,在《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这两门教师培训教材当中,明文揭示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和危害,并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出了确切的答案。赵迎老师回忆还在自己上中学的时候就在电视上看到了国家提出要以“全面的素质教育”来代替“片面的应试教育”的信条,然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却看到众多学校依然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固定模式,其培养出的学生只会考试而不会做事,更不知道该如何做人,在繁重的家庭作业、高强度高频率的考试之下,众多学生形成的是“如何避免错误”的思维习惯,而很少尝试“如何做得更好”,大多数学生缺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发散型思维。正如《论语 述而》中所言:“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也许就是为什么院校林立的泱泱大国与其所培养出的创造型人才不成比例的缘故吧。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积累。

  说到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给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赵迎老师感慨道:在当今这样一个流行“拼爹”、“拼关系”、“拼靠山”的三拼时代,有多少人明白“才不配位难有作为,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又有多少人懂得“命好心不好,福报转祸兆”?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来正解,又该如何去解释这些客观事实?又怎能懂得用“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心态去看待这些社会现象?赵迎老师认为:背景也好、平台也罢都只是辅助因素,事在人为,“我”才是一切的根源,正如《易经 乾卦》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以人得自己对自己的命运负责,人得自己成全自己。

  赵迎老师说:人是可以心想事成的,但贵在知行合一,否则明白的道理越多其言行就越浮华,因为任何道理都首先是讲给自己听的,而不是卖弄给别人看的,更不能成为纵容自己、苛责他人的借口。虽然“知易行难”,但只要想开始,就永远都不晚,只要有诚意,一切就皆有可能,诚意就是把自己所知晓的道理付诸执行,知晓一句就执行一句。

  赵迎老师认为国家教育部对于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示是众望所归,势在必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相信能够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复兴,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