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关注:国文教育产业新格局

2014年05月09日18:00  中华网    收藏本文     

  《舌尖上的中国2》播放的正紧……每到周五竟形成了固定守候电视机前刷朋友圈的观众群,恐怕这是编导们在推出第一季的时候,始料未及的。

  成年以来,好像不太谈“爱国”这件事了,即使是主打中国大国形象的国家形象片在纽约时代广场投放了,又能怎样?和我有关么?

  然而有这样一部电视纪录片,通过中国人的饮食,把大家联系到一起。原来,无论天南海北,山高水长,南腔北调,那打动我们的,让我们魂萦梦牵的是家的味道,具象化的表达就是家里爸妈张罗的一桌好饭。

  而往大里说,一张团圆饭桌上,还寄托着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当然,舌尖上不仅仅有美食,还在唇齿相依间,流淌着语言,那些在日常生活里为人吞吐言说的、在辩论台上唇枪舌剑词锋锐利的、在安静的课堂中被琅琅诵读的,不也是“舌尖上的国文”么?

  除了吃,我们实在也有必要多回首了解一下国文,也能有机会成为传承国文的一份子,不要在出现《舌尖上的中文》时,才悔恨,我们已经丢失了太多太多,难以找回。

  (一)语文书记忆

  新年的时候,我收到了一位好友寄来的新年礼物,打开一看,竟是一套民国时期的“语文书”——《日课》。它分为春、夏、秋、冬四册,采用一日一课的体例,记录了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的小学低年级教学内容,旨在让大、小朋友在图文并茂的老课本中分享母语文化的魅力。

  一打开这套书,伴随新印制的墨香,记忆就被勾回到儿时,咿咿呀呀背诵课文之时……

  记得从一年级开始,一收到充满墨香的语文课本,就会给它包上精心挑选的在当时看来“昂贵”的书皮,小心翼翼得翻开第一页,第二页…一口气看个遍,然后辗平每一页书脚,庄严而满足地合上。

  后来,看着一本“严丝合缝”的新书,被我翻得书页和书页之间有了空气和距离,比先前厚了很多,便会抱着它对长辈炫耀,骄傲地接受着表扬和夸赞。

  久而久之,这成为了一种阅读的习惯,一种对文字尊敬和珍视的情感。

  (二)教改与应试的悖论

  或许,现在的很多孩子不会像我当年那样,对“语文”有这样浓厚而特别的情感;

  或许,在他们眼中,语文和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很多其它学科一样,是他们在中考[微博]高考[微博]中总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或许,他们真的很难领会《逍遥游》《出师表》中文言文所表达的意蕴;

  或许,他们只会按照老师授予的应试教育的答题方法,用奇怪的方式讲文章分点分段,然后提炼出许多作者本人都不知道的“中心思想”和“伟大情怀”。

  笔者不禁担忧,这样将语文学科化、系统化、功利化的趋势是否会在应试教育的大熔炉中愈演愈烈?

  而今年年初,教育部发布了中高考教育改革的政策,中考中语文总分由120分上升到150分,高考中语文总分更是由150分上升到前所未有的180分。明眼人当然能看出,教育部是想让教育工作者们更加重视语文教学,毕竟语文作为承载中华文化的“学科”也好,提升国人语言文字沟通和表达能力的基础学科之王也罢,已经为数学、英语这样的强势学科让位太久,年轻人们也很难从语文这门学科中体味到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了。

  虽然考试改革的初衷是好的,希望青少年重视语文学习,提高综合素养,但是仅仅是提升语文这门学科在中高考中的分数比重真的能够达到如此效果么?这难道不会让盛行中国的“得分为王”的应试教学方式愈演愈烈么?

  或许,在优质教育资源有限、应试压力非常大的国情下,这种教改的初衷和应试教育的局面就是一个悖论吧。

  (三)国文教育产业新格局

  每一次中国教育方面的改革,都会为从事商业教育培训机构提供新的商机。

  回看过去几十年,英语学习在中国被抬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因此英语教育的产业化竞争已经到了血拼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因应应试、出国、商务等多元化的需求,出现了像新东方这样的巨型教育航母,也出现了像环球雅思[微博],华尔街英语这样的众多海内外培训机构。

  因为巨大的需求,教育培训产业的又拓展到语数外、考研[微博]、考公等众多方面,但而作为中华语言文化的承载语文类别,始终被多年“崇洋媚外”和“应试教育”的社会主流风气影响,得不到重视,也就难以产生语文教育大品牌。

  经历了这样一次巨大的教育考试改革,笔者不难猜测语文教育产业这一块目前为止涉水者不多的“新大陆”一定会吸引更多的试水者。

  但是填鸭式的、没有趣味性的应试语文教学方式,绝不会吸引课业已经无比繁重的青少年们。语文教学难以量化、标准不一的特点,也势必会造成泥沙俱下、滥竽充数。那些上课如同说相声、讲八卦、诗朗诵而毫无真材实料的所谓“语文名师”们,可能也会更加高调。

  但在我看来,其实语文学习的根源无非“阅读”二字,而且是越早开始越好。语文优秀,本质上是母语优秀,母语优秀当然需要从小做起,从积累最初的“语言材料”做起。而阅读,恰恰是最基本的手段。可现在的孩子们,兴趣班、特长班很多,电脑电视手机全占,恐怕很难保证良好的阅读习惯了。

  著名作家曹文[微博]轩就说,阅读不仅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更是青少年了解世界,反省自身,汲取多元文化的重要方式,良好的阅读习惯将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财富。

  因为去详细搜索了曹老师的这段话,我才知道,前不久的4月17日,学而思[微博]培优旗下的东学堂语文正式对外推出新课程体系,学而思培优的名头听说过,似乎在中小学培训方面很有心得。看了之后发现,至少他们的语文教学思路,我很认同。

  中高考改革方案发布后,东学堂语文算是一众培训机构中首个正式亮相的语文品牌。同时发布的还有东学堂语文多样化教学手段及真实课堂。成立六年来,东学堂语文始终重视能力培养和学以致用。此次发布的新课程体系以“回归阅读”为其核心理念,这让我不由得更有兴趣了。

  东学堂语文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用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及真实课堂。原创手绘本阅读材料、情景短剧表演、影视鉴赏等都被纳入到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语文学习将以趣味、实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为了向家长[微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在实践中切身感受到文学的魅力与趣味,东学堂还尝试将语文课程融入情景短剧表演,优秀表演还将在东学堂剧场汇报演出。

  东学堂语文展示这些教学方式,之前在国内尚未成体系地见过,希望他们能做出和常规的陈旧教学法不同的东西。相信这也会推动国内更多的教育培训机构对探索语文教学的创新进行大胆尝试。

  我认为,理想的语文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到孩子提升成绩,也能在生动化的体验化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对阅读产生兴趣,以及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并能够爱上国文,在课内外提升国文素质。

  不忘初心,才能从传统中汲取深厚,越走越远。

  作者:东乔西看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