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毕业典礼师生穿汉服迷失于文化假象

2014年06月27日08:10  南方都市报    收藏本文     

  毕业季的种种,本应是一道青春尽头的风景,红颜弹指老,诗酒趁年华,而今却屡屡激变为极具争议的新闻。如江苏师范大学[微博]举行2014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不仅全体师生,就连受邀出席的教育部与地方官员,俱穿汉服出席。“上午九时,三声金锣礼号齐鸣,汉代威风八面鼓隆隆擂响,编钟箜篌恢弘汉乐奏起”,“古风汉韵贯穿全程,现场庄严肃穆、气势磅礴”,这是校方的宏大叙事。可惜,大多公众的观感恰恰相反,他们或者斥之为作秀,或者惊呼穿越,或者感慨一身汉服的官员气质酷似司礼监的贵人。

  大约在2004年,我参与了一场关于汉服运动的争论,到头来,我作为反方,与一位正方的朋友达成三点共识:第一,穿汉服,正如穿西服、穿晚礼服,抑或不穿衣服,是个体自由,任何人与权力都必须尊重与容忍;第二,企图以汉服运动复兴国学与传统文化,不啻是痴人说梦,将汉服与文化捆绑太紧了,对二者都会构成伤害。

  自此我不再反对汉服,当然我也不会去穿,原因十分简单,穿这玩意,走路、骑车、打架,干什么都不太方便,而且,倘在六月天,像江苏师大的师生那样汉服裹身,只怕要热出病来。

  话说回来,如果是毕业生穿汉服拍两张毕业照,想必不会激起什么争议,这终究不像黑龙江一所大学的毕业生们,穿起了红卫兵的军装,还摆出批斗的残忍架势,汉服的杀伤力相比红卫兵制服的杀伤力,传统文化的杀伤力相比“文革”的杀伤力,自然远远不及。

  然而,个体与集体有别,大学让毕业生全体身着汉服,甚至拉来教育部和地方官员为此站台,就不能用自由和权利来辩护。因为学生并无选择的自由,它绑架了那些毕业生的肉身与精神。所谓仪式感,好似一块华丽的遮羞布,不过是以集体的名义贩卖私货罢了。

  究其原由,这不是汉服的问题,而是大学的问题。假如大学的眼光,无法穿透汉服的束缚,而迷失于文化营造的假象,说什么复兴,都是虚妄。羽戈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