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龙山县官方通报称,8月24日18时左右,龙山县皇仓中学军训教官与师生发生肢体冲突,共造成42人受伤。一位目击过程的学生称,教官体罚学生,班主任看不过去了就劝,但却被几个教官围攻,学生因此与教官发生冲突。
学校军训中出现学生与教官冲突,甚至像龙山县这所中学那样“打群架”,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学生军训科目,不少以训练项目的高强度、生活条件的艰苦性著称。因为军训多针对入校新生,就像一顿“杀威棒”。《南方都市报》曾报道,2008年,华师附属南园实验学校军训,一学生因吃饭时说话,被教官命令用头撞墙15下。2012年,大连《半岛晨报》则提到当地一所重点高中军训时,因为一男生放屁,全班被罚站军姿半小时。
多数学校军训并非“走过场”,高校会把军训成绩算为必修课学分,中学军训学校也会要求学生统一参加。但是,学生军训继承了传统上军队严厉管教的一面,却不能教给学生实际军事技能——如今即便是大学生的军训,也很少有摸枪的机会了。而所谓检验军训成果的军训汇演,则以学生列队踢正步为主要形式,这更像是一场辛苦排练的表演。
很少有人知道,学生军训是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兵役法》中有专门章节阐述,其中规定高校和中学的军训由教育部和国防部负责,并指出大学生“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在这部法律中,还提及经考核合格的受训学生可以服军官预备役。可见,国家对学生军训寄予了厚望,而现行军训并不能满足实际军事需求。
对学生实施军事训练,并非中国独有。有所区别的是,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重视受训学生能够成为预备役人员的一面,而少有中国这种“杀威棒”式的军训。美国国防部在全国350所高等院校和650多所高级中学设了351个后备役军官训练团,结业后授予预备役少尉军衔。把国防教育列为必修课的以色列,国防教育的经费及师资均由国防军承担,军训人员均为现役人员。国际上学校军训都努力让学生走进真正的部队,亲手摸到枪,乃至体验先进武器。
诸如龙山县这种由预备役人员充当军训教官的做法,在国内军训中并不少见,这不仅暴露了军训组织者筹备的不周,也揭示了军训未能融入国防建设的现状。教育部和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曾联合印发过《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其中要求学校所在地军事机关要“安排承训部队和帮训官兵,提供学生军事训练所需武器弹药的保障”。相关人力、物资的缺失,导致了学生军训停留在原始、繁复的体力消耗层面。
然而,如此军训观念已远远跟不上军事现代化的要求,更不能引导受训学生了解和热爱军队,甚至会适得其反——不排除学生因军训待遇不公而反感入伍。如今,许多现役部队官兵的日常生活,也未必像军训时学生遭遇的那么差——他们被拉到封闭式的军训基地,每天站着吃饭,几天才能洗一次澡。与之相比,真实的部队营房则装上了空调,海岛、边远山区部队的伙食也逐渐向“吃得好”发展。
更重要的是,我国军队正呼唤高知识水平人才加入——传统意义上的“吃苦”不是打赢现代战争的唯一条件,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条件。军训是让学生体验部队生活、理解军事工作的窗口,这扇窗口应当是充满光明、充满号召力的。只有既能带给学生实用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又能激发学生走进军营、保卫祖国热情的军训,才是时代所真正需要的。
王钟的(北京 职员)
閺傜増姘拃锔俱仛閿涙矮鎹㈡担鏇熸暪鐠愬綊顣╁ù瀣兊缁併劋绱伴崨妯肩搼楠炲灝鎲¢惃鍡曡礋鐠囧牓鐛ラ敍宀冾嚞閸曞じ绗傝ぐ鎿勭磼閻愮懓鍤潻娑樺弳鐠囷附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