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国职业教育加快发展 职业院校每年招生约1000万人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加快发展,不仅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供了高素质技能人才,也为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生活需求提供了服务——
我国有1.33万所职业院校,遍及各地;每年招生约1000万人,在校生约3000万人。这些学生充实到各行各业,不仅解决了自身“饭碗问题”,还能满足百姓生活需求。
造饭碗,促就业
一台轿车出现了发动机抖动,怠速无力。怎么办?
“应该先从两方面去考虑,一是进气方面,比如节气门脏了,进气滤清器堵塞等;二是点火方面,如火花塞不匹配或损坏,点火线圈损坏等。”站在一台充作模具车的奔驰轿车前,罗朝毫不犹豫地说出了自己的分析。去年,这个北京交通运输学院的大三学生就是凭借清晰的思路、准确的判断,获得了全国高职院校技能职业大赛汽修一等奖。
罗朝老家在河北唐山市滦南县薛各庄营村,当初高考[微博]时本来也可以去个三本院校,但他选择了高职。“就想学点喜欢的技术。”罗朝很庆幸当初自己的选择,“学校跟德奥迪、奔驰、保时捷等汽车品牌合作,开办了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在学校就能在真车上学习到专业的维修技术,毕业后直接进入这些高档车的4s店,完全不愁工作。”
现在罗朝已经进入了一家奥迪4S店实习,转正后每月近6000元的工资让他觉得自己离北京更近了。
职业教育是帮学生找饭碗的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加直接地面向就业,特别是面向青年就业。因此,对于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和谐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统计数据表明,高职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达到90%,且毕业生月收入增长“跑赢”通货膨胀;中职的就业率更是连续9年保持在95%以上。2014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技工学校)毕业生数为577.70万,就业人数为558.54万,就业率为96.68%。
对于许多像罗朝一样的农村新一代劳动者来说,职业教育是他们留在城市的跳板。来自教育部的数据表明,2014年超过70%的中职毕业生入学时为农村户籍,但毕业后超过92%的直接就业学生在城镇就业。仅中等职业教育每年就帮助约300万的农村青少年进入城镇工作生活,正在有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风潮下,动手能力更强、与产业结合更紧的职业教育正在成为造饭碗的工厂。研究表明,职业教育招生数占比每上升1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吸纳就业比重就上升约0.5个百分点。去年我国高职学生创业比例达到3.3%,机会型创业约占85%;中职学生合法从事个体经营的占14.59%,以其他方式就业的占14.3%,自主创业和参与创业开始蔚然成风,成为一大亮点。职业教育不仅是找饭碗的教育,更成为造饭碗的教育。
供服务,利民生
轻轻推动轮椅,系统响起“老人轮椅已移动”的提示声;躺到床上,系统又提示“老人已卧床”;按一下床头的按钮,厨房的电饭煲就开始自动煮饭;腿脚不便的老人,小机器人还能够把饭菜端到老人跟前。在北京丰台职业教育中心,记者看到了物联网专业学生自主研发的空巢老人监护系统,仅通过在轮椅、床板甚至垃圾桶上装上感应器,就能够随时监控老人的活动,及时发现老人出现意外。
“很多老人不愿意使用最新的设备,一是经济负担,二是用习惯了自己以前的东西,不想再去适应新设备。”院长赵爱芹介绍说,“我们这套系统就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很受老人欢迎。”目前,这套系统已经走入丰台区芳古园社区的50多户空巢老人家庭,下一步还要在丰台区推广,能够帮助更多老人独立生活、避免意外。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家政养老服务、文化创意、体育健身等需要大量的专业技能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补足缺口,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就明确提出,要加快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根据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趋势,逐步提高面向服务业的职业教育比重;重点加强服务金融、物流、商务、医疗、健康和高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职业教育,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的新型服务人才;深化文化艺术类职业教育改革,重点培养文化创意人才、基层文化人才,传承创新民族文化和民族工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的5年里,职业教育共培养了5000万名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每年开展各类培训达到2亿人次,我国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劳动力逐年提高。职业院校不仅为学生解决了就业,更为百姓生活带来了便利:在很多时候,去买首饰,提供珠宝鉴定的师傅来自职业院校;去全聚德吃饭,片鸭的师傅来自职业院校;配眼镜,验光师傅来自职业院校;去理发,剪头发的师傅也是在职业院校学的手艺。可以说,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职校毕业生的身影。
职业教育问题关系亿万劳动力就业,影响亿万百姓日常生活,既是教育问题,更是重大民生问题和经济问题。但当前职业教育的地位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职业教育的发展还有很多障碍没有解决。我们要在全社会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行行出状元”的浓厚氛围,让更多的人了解职教、接受职教,才能够真正为年轻人打开成功成才的大门,为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经济日报记者 佘 颖)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