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拒绝“老三样”

2015年08月18日09:53  京华时报    收藏本文     

  暑期已经过半,学生们的暑期社会实践都干什么了?下乡支教,兼职挣钱,找单位实习……这些传统的方式已经OUT了。记者了解到,今年暑假,许多大学生、中学生开展了独具特色的研究,有的关注恋童话题,有的远走西伯利亚,有的关注导盲犬推广,还有的中学生进入了大学实验室进行科研,有的参与了国际高端的学生交流项目。与传统的暑期学习相比,这些年轻读书人的关注点正越来越广。

  1故事

  学习俄罗斯土建经验北交学子远走西伯利亚

  在国家“一带一路”号召下,这个暑假,10名北京交通大学[微博]学子在两名老师的带领下,远走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在与西伯利亚交通大学的交流中,学习俄罗斯铁路建设的经验。由于不少同学不懂俄语,团队中还有两名哈萨克斯坦的留学[微博]生,为团员们做兼职翻译。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徐俊是这个团队带队老师之一。他介绍,中国与俄罗斯在铁路方面一直有合作交流,中国中铁目前已中标俄罗斯莫斯科——喀山高铁的修建,在铁路建设方面需要一批既有专业知识,又了解俄罗斯规范的人才。此次交流主要是为后续共同培养专业人才打基础。

  “西伯利亚交通大学是俄罗斯排名靠前的交通大学,在交通建设等方面属于国内领先,交流的初衷便是各取所长,了解俄罗斯大学的学校环境、教学形式、科研水平、风土人情,为今后交流收集经验。”徐俊说。

  西伯利亚之行为期一周,几乎全部围绕“铁路”、“土建”等展开。比如参观隧道施工现场、儿童铁路学校、西伯利亚铁路历史博物馆以及模拟火车调度的铁路操作室等,以了解俄罗斯铁路交通发展现状。参观之余,他们还与西伯利亚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同学一起面对面交流,实地参观多个专业实验室。

  刚到新西伯利亚市,团队成员之一庄潮铮就惊呆了,这座城市竟然坐落在大森林中,天空蔚蓝、空气清新,绝对是“天然氧吧”。庄潮铮说,通过了解才知道,这座城市建设于1893年,城市的发展印证了俄罗斯这百余年的变化。

  团队成员亓乐说,俄罗斯民族是很有底蕴的,居民大都热情谦让,也比较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文化。让亓乐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去大型超市

  购物,手里拿了很多东西,正在认真挑选的时候,一位阿姨微笑着递过来一个购物袋。“虽然我听不懂俄语,但还是感觉暖心,瞬间爱上了这座城市。”亓乐说。

  遵守规则也是团员们对新西伯利亚市的印象之一。庄潮铮说,在过小马路的时候,车辆看见行人会远远地就减速停车,等行人先过。

  作为交流的重头戏,俄罗斯的教学方式也让团员们最难忘。“通过体验学习,我们发现俄罗斯十分注重实践教学。在具有完善知识体系的前提下,教学内容很细化,在学校中就会体验到很多今后工作的具体设备与环境。”庄潮铮说,比如西伯利亚交通大学土木系学生假期实习内容是帮助学校建学生操场,由学生亲自操作。很多国内课本上简单概括的知识,在俄罗斯会有充分的学习,比如“铁路轨距”,国内更多时候是直接给出,俄罗斯却有着一个完整的实验室用来教怎么量,并告诉同学们利用这个轨距可以做什么用。

  庄潮铮说,为了培养铁路人才,俄罗斯甚至建立了五年制的“儿童铁路学校”,先进行课堂教学,再进行模拟教学和校园模拟环境教学。学校中建立了一段长达30公里的铁路,可以提供短途旅行。不过,铁路上的运行、调度、服务等岗位基本全由学生来担任。团员们还了解到,俄罗斯的大学生毕业后可以迅速进入自己的工作岗位,因为很多实际操作、工作环境在学校里面都体验过了。这与国内大学区别很大,国内大学更注重理论,将很多教育精力都放在了研究上面。

  “据他们老师说,这样的学校为俄罗斯输送了大批的铁路人员。我们感觉到俄罗斯的铁路体系已经十分完善,他们现在更多的是补充和维护。”庄潮铮说,通过这次实践,同学们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好专业知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建功立业。

  2故事

  清华[微博]大学[微博]学生团队调研“恋童者”话题

  清华大学2013级学生刘燕春今年暑期大胆地选择了一个话题——恋童者。“我最开始对恋童者只有字面意义上的理解,即‘迷恋儿童的人’,而且是个怪人,我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形象是一个邋遢猥琐的大叔。”开始调研前,刘燕春这么看恋童者,但一部电影《女性瘾者》改变了她的想法。

  刘燕春说,片中女主角Joe曾表达过自己对一位压抑自己欲望的恋童者的尊敬,她说:“只有5%的恋童者真正伤害过孩子,而剩下95%的恋童者一直都活在自己的幻想中。这些恋童者以他们的欲望为耻,但不得不背负痛苦生活,并且永远不能得到满足,这种恋童者值得我们尊重。”

  “当时我被这段话震撼了,虽然对5%和95%的数据存疑,但很多语境下,我们把‘恋童癖’和‘性侵儿童’相混淆。而Joe的那段话让我问自己,世界上会不会存在‘不碰儿童的恋童者’这种可能性?”刘燕春说,她由此对恋童癖这个标签下的复杂性产生好奇。

  于是,调研思路开始产生雏形,经历了“不被看好”、“不靠谱”等质疑后,刘燕春所报的话题获得指导老师认可,并获得学校立项。

  考虑到话题敏感性,刘燕春没有像学校里其他的实践项目组一样,用贴海报、发朋友圈广告的方式征集队友,而主要是在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班级微信群、学校心理学社团微信群里低调地询问。

  “如果有人好奇或质疑,我就一个个地私聊,从电影台词讲到项目计划。这种方式选人比较慢,但他们确实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而且队员基本都建立在较为了解的基础上。”刘燕春说。团队最终确定了六个人,其中刘昕、黎曦、宋晓钰主要负责对性学专家的访谈,许雪菲主要负责对法律专家的访谈,刘燕春、徐准希负责对儿童保护人士的访谈。

  如今暑期过半,刘燕春团队已经采访了性学专家李银河、彭晓辉,女童保护基金负责人孙雪梅;同时还和潘绥铭、黄盈盈、易延友等专家有过邮件沟通。此外,他们和一名自称与恋童者有过长期线上沟通的少年进行了微信联系。

  采访完一些人后,刘燕春团队也有了认知上的变化。“恋童问题远比想象得要复杂,有专家谈到儿童是不是性行为的主体,应不应当设立自愿年龄线等问题。还有保障儿童权益和保障恋童者权益二者如何平衡?”刘燕春说,“恋童”话题中纠缠着性、道德与法律,以及哲学与现实的对立,这远非一个暑假、一个研究所能解决的。

  刘燕春团队还搜集各类关于恋童者的文献。“中国现有文献很少,有一些还是水分很大、真假莫辨的故事。”刘燕春说。她希望能将学术界对于恋童者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并与外国

  的研究情况作比较,指出具体的差异,以及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此外,积累相关资源,为下一阶段直接采访恋童者做准备。

  刘燕春表示,团队想在不带偏见的情况下,了解恋童者的自我认知情况、生活状态、人生经历,制作真实的案例集。他们还希望,建立一个恋童主题论坛,让学者、新闻工作者、心理医生等相关人士探讨恋童现象,为恋童者提供疏导,为儿童父母提供建议,为大众提供科普知识。

  刘燕春说,他们六人一个暑期的努力,离目标还是太远,学生的力量太有限,希望同更多专家和社会人士进行沟通,也希望恋童者能与他们交流,“项目是纯学术意义的,对于恋童者,我们将百分百尊重并保护受访者的隐私。”

  3故事

  高中生进入大学实验室参与虚拟现实科研项目

  很多中学生选择旅行及学习充电的时候,人大[微博]附中高一学生王启涵则进入了北京理工大学[微博]光电技术与信息工程研究所的实验室,参与虚拟现实的科研项目。在这个团队中,大部分是博士生及硕士生,他是唯一的高一学生。

上一页12下一页

文章关键词: 暑期社会实践社会实践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