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新浪2015中国教育盛典暨新浪教育(微博)十五周年庆典在北京盛大举行,全球教育行业精英汇聚一堂,共同聚焦“教育‘链’上互联网”这一主题。盛典现场,新浪教育联合新浪大数据中心及百度应用市场发布《在线教育用户行为研究报告》及《2015年在线教育产品测评报告》并揭晓颁发2015年度五大公益奖项。培德书院国际学校董事长李亚鹏,电子唱作人、娱乐产品投资人尚雯婕,80后著名作家马伯庸,BBC热门纪录片《中国式教学》主角之一杨军亮相《大家说》演讲环节,从跨界角度全方位聚焦教育热点话题。同时,盛典现场特设“中国式教育新三观”论坛,与众位行业专家、教师代表共同比较中西基础教育优劣。
在新浪2015中国教育盛典暨新浪教育15周年庆典现场,新浪教育特别独家对话青岛科技大学(微博)中德科技学院的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徐立勋,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各位关注2015新浪教育盛典嘉宾访谈间。今天做客节目是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的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徐立勋老师,徐老师您好。
徐立勋:主持人好。
主持人:首先,请今天做客的嘉宾徐老师先介绍一下中德科技学院从创立到目前的发展概况。
徐立勋:主持人好,广大网友好!中德科技学院发展概况总结一句话就是“高起点创新办学,高质量稳步发展。”
中德科技学院是由青岛科技大学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Uni Paderborn)共同组建、教育部正式批准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纳入中德两国政府间教育合作项目框架的高等教育合作项目,属于德国政府“对未来投资项目(ZIP)”的一部分,得到了德国教研部(BMBF)及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的重点资助。中德科技学院在与帕德博恩大学合作的基础上,从2007年开始,又先后与科布伦兹应用科技大学(Hochschule Koblenz)、锡根大学(Uni Siegen)、西鲁尔应用科技大学(Hochschule Ruhr West)开展合作,走上多元化发展道路。2011年和2012分别与伊尔梅瑙工业大学(TU Ilmenau)和帕德博恩大学开展研究生项目合作,办学层次进一步提高。目前,中德科技学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机械工程、自动化及应用化学3个本科专业,13个合作项目,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被誉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
中德科技学院2001年5月开始筹建,同年9月开始招生,2003年5月纳入全国统一招生计划。自2001年创办至今,中德科技学院招生已经由一个教学班发展壮大成为每年招生200-300人8-12个教学班的规模,在籍学生1200人左右;办学专业由1个专业扩大为3个,合作项目由1个扩大到13个,合作院校由1所扩大到5所。
中德科技学院育人十余栽,桃李满枝,至2015年,中德科技学院共培养1300多名本科毕业生,先后有450多名学生在德国高校毕业,分别获得帕德博恩大学、锡根大学、科布伦兹应用科技大学和西鲁尔应用科技大学的学士学位,已毕业的学生中有80%以上继续在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帕德博恩大学、卡尔斯鲁厄大学、锡根大学和伊尔梅瑙工业大学等15所德国精英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12、2013、2014、2015届国内外毕业生总读研(微博)率分别达49%、46%、49%、58%。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慕尼黑工大攻读硕士、博士的人数大约有60-70人,并且慕尼黑地区学生、学者联谊会的主席及秘书长均由中德科技学院毕业生担任。
中德科技学院学生硕士毕业后,除在德国攻读博士学位,还有一些在德国大中型企业应聘任职。除继续深造和在德国就业的同学,其他毕业生均走上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高校、在华德资公司、大型国营企业的等各类重要工作岗位,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
主持人:中德科技学院是一所中外合作院校,请您介绍一下学院的办学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目标。
徐立勋:好的,主持人。
学院办学方向与定位是以“融汇东西文化精髓,培养世界一流人才”为办学宗旨,以“引进、融合、创新、提高”为办学理念,将中德科技学院建成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中外师生交流的平台,中德交流合作的桥梁,中外合作办学的窗口。
学院人才培养总目标是借鉴吸收德国先进的教学、科研与管理经验,引进优质的德国教育资源,培养具有中德两国文化背景、中德两种语言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为中德两国的经贸、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人力资源。
主持人:中德科技学院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实符合国际化要求,下面请您介绍一下学院专业设置情况。
徐立勋:好的。
学院设置三个本科专业:机械工程、自动化和应用化学,均为青岛科技大学优势特色专业。在这三个专业领域,德国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合作院校中帕德博恩大学的机械工程与应用化学专业均处于世界一流水平。在德国大学的29所机械学院中,帕德博恩大学机械学院名列前茅。锡根大学的电气工程与信息技术系在德国名列前茅。由德国联邦政府设立的横跨物理、化学、机械工程、信息工程和微电子技术等领域的ZESS传感器研发中心就设在该系。其它合作高校的相关专业亦在德国拥有较高的水平。
青岛科技大学则是以材料学、化学工程、应用化学、机械工程、自动化、信息与计算机为特色学科的多科性大学。中德科技学院选择在机械工程、自动化和应用化学三个专业与德国高校合作办学,是一种强强联合的双赢,并由此提出了“融汇东西文化精髓,培养世界一流人才”的办学宗旨和“引进、融合、创新、提高”的办学理念。强强联合,有利于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利于德国最新科研成果对教学的转化。工业4.0实验室的建设,也已列入学院发展的日程中。中德两国在这些领域的大量合作和人才需求,确保了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主持人:中德科技学院设置的专业确实满足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新常态下的人才需求,下面请您介绍一下学院目前的教育模式以及师资情况。
徐立勋:好的
学院的教学采取独特的3+X教学模式,即国内3年,国外大约是2+2(本硕连读,两年完成本科,两年完成硕士)。中德科技学院学生入学后,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面临德语学习和专业学习两条教育主线,即在校期间需要完成1200个学时德语学习,从基础德语、科技德语、双语专业课直至全德语课程逐步进阶,达到赴德留学(微博)外语语言水平要求,同时还需要完成所学专业160-180学分课堂学习、实习、实训等全部教育环节,其学习总学时远高于其它同类专业,最后达到本科与研究生阶段能够以德语为学习语言的专业学习要求,成为贯通中德文化、中德双语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为保证上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根据中德两国高校顶层设计,依托中德两国高校现有师资力量,构建起中德科技学院多元师资结构。目前,中德科技学院的机械工程、自动化、应用化学三个专业德语语言教学由中德科技学院教师承担;国内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由中德科技学院各专业负责人牵头负责,以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工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专业教师为主,以专业对口合作的帕德博恩大学、锡根大学、科布伦兹应用科技大学和西鲁尔应用科技大学4所德国高校为辅,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国外专业教学则由专业对口合作德国高校按照德方要求全权负责。十二五期间先后有125人次德国教师为学院学生授课,保证了教学质量。
主持人:中德科技学院作为一所中外合作院校,如何保证教育质量呢?
徐立勋:对教育质量的保障始终是学院人才培养的重点工作。
中德科技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估体系,需要同时满足中德两国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要求。中德科技学院自建立以来多次以优异成绩通过了中德双方政府组织的评估证明了学院质量保障体系的良好成效。
2005年与2010年,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专家组受德国政府的委托先后两次对中德科技学院的办学情况进行了评估,对学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其评价结论认为“在德国学术交流中心资助的众多德国在海外办学的高校中,青岛科技大学和帕德博恩大学之间的合作是一个特别有抱负的项目,是中德合作办学的成功范例。”
2006年4月,学院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评估和复核验收。200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为中德科技学院颁发对外合作办学许可证。2014年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评估,也是山东省3个参评机构中唯一通过评估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主持人:中德科技学院经过14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许多成绩,学院的主要办学特色是什么?
徐立勋: 学院多年办学形成了以下几个鲜明特色:
1)创新型管理模式。中德双方共同组成联合管理委员会,中德科技学院实行联合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院务委员会负责制,重大事项由联合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联合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至今已成功召开九届。
2)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中德科技学院采用中德双方共同拟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双柱式”培养模式,注重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国际化意识及国际化就业竞争能力的培养。
3)中德融合的优质教育资源。中德科技学院师资由海内外泰山学者、德国高校资深教授、引进海外特聘教授及青岛科技大学的优秀教师构成。德语教学由中外教师共同承担,并采用小班制授课;专业课教学采用中德双方教授“结对授课”模式;引进德文原版教材,开设双语课程;由德国政府投资,引进德国先进教学实验设备。
4)党旗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摇篮。学院在培养学生国际化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坚持以党建为龙头,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在海内外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团学主题教育活动,如“在党旗下成长”爱国主义主题系列教育活动、中德博士论坛、中德学生夏令营、德语角、和谐中德文化节、驻青高校德语辩论赛、德国文化周、中德梦之夜、大学生辩论赛等。通过上述活动,培养出一大批以海内外党员为核心的优秀学生,使学生无论身处何地,始终心系祖国,立志成才,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主持人:中德科技学院已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2015已到岁末,在过去的一年,您觉得有哪些学院发展突出亮点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今后有什么打算和发展规划?
徐立勋:中德学院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有如下三件特别值得庆贺的事情:
(1)招收优质生源,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
为更好地推动中德科技学院的发展,学院不断增加优质生源的招收,在去年以“中德实验班”的形式,招收了一本学生基础上,今年全部实现一本招生,全面提升了生源质量。
(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增强学院师资力量
学院去年成功引进海外泰山学者一名,同时,一名教师获评山东省泰山学者,实现师资力量的进一步提升。
(3)成为德国教研部(BMBF)《中国战略》(2015-2020)重点推介项目
2015年10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教育和科研部公布了《中国战略》(2015-2020),其中第三章中援引了青岛科技大学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锡根大学和科布伦茨应用科技大学在中德科技学院合作办学方面的成功范例,并以较长的篇幅对青岛科技大学中德教育合作项目作了较全面的推介,这是德国政府部门对青岛科技大学近年来对外合作办学成就的充分肯定与褒奖。文中说,中德科技学院是“德国高教输出/跨境教育”计划的首批项目之一,由帕德博恩大学和青岛科技大学共同建立,最初只设“机械制造”一个专业,2006年增设应用化学专业。此后,锡根大学和科布伦茨应用科技大学也与中德科技学院开展合作,分别设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和“测控技术”两个专业。目前,该学院就读学生约1000人。2012年,合作双方在中德科技学院开办了“机械制造专业在华硕士项目(mb-cn)”,开辟了合作办学的“双车道”,使德国学生能够在中国完成一部分学业的同时,还能够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
2016年,中德学院将继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首先,我们将继续实行本科一批次招生,保证生源质量;其次,我们将进一步引进高水平师资,充实教师队伍;第三,我们将进一步增加合作伙伴,扩大对外合作范围;最后,我们将以工业4.0实验室建设为着力点,提升科研带动教育教学。在此,我们面向所有有志于成为国际化卓越工程师的同学们发出邀请,欢迎你们加入我们中德科技学院这个大家庭;也欢迎社会各界继续给予我们学院发展以关注和支持。
今后,中德科技学院将面向中德两国战略合作,秉承科大精神,为中德两国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培育优秀人才。把中德科技学院建设成为多元化合作、多学科/专业,多培养层次(学士、硕士、博士)的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教学研究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主持人: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已经成立了14年,用14年的时间,也博得广大网友对他的信赖,在2015新浪教育盛典,中德科技学院获得了2015年度十大品牌影响力的中外合作院校奖,对于获得这样的大奖,您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徐立勋:我们在2012、2013、2014和2015年连续四年被新浪网评为年度十大品牌影响力中外合作院校。此次获奖我们感到非常欣慰和高兴,这既是社会各界对中德科技学院14年来合作办学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继续办好中德合作项目的鞭策。在这里,我代表中德科技学院全体教职工对新浪网给予我们的支持,对广大网友及毕业生和学生家长(微博)对我们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我们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一如既往地贯彻“融汇东西文化精髓,培养世界一流人才” 的办学宗旨和“引进、融合、创新、提高”的办学理念,把中德科技学院办得更好,让这个项目成为中德两国之间交流的桥梁;让更多的学生通过中德合作项目受益,使他们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抒写个人绚丽的青春梦想。谢谢主持人!
主持人:我们也希望中德科技学院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在这里再次感谢徐老师做客我们的节目,新浪的网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