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河南周口王娜娜被冒名上大学事件调查组再次公布了事件的最新调查结果,13名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理,其中3人涉嫌违法线索已移交司法机 关。两次公布的调查结果,内容并不相同,调查组称,由于当事人故意隐瞒实情、转移视线,才导致调查结果出现反转。(4月29日央视)
上一次公布调查结果时所说的“经办人去世,线索中断”,舆论并不买账,因此才有了二次调查。但再次公布的调查结果,仍不能令人信服,首先,即便当事人隐瞒实情,称当时的经办人、张莹莹的舅舅去世了,很多情况不清楚,并不等于线索中断。哪些部门、哪些人有能力截留录取通知书,将真假王娜娜“调包”,其实并不难推测。其次,荒诞的“经办人去世线索中断”之说,为何能成为调查组认可的理由?
新的调查结论中,“3人涉嫌违法移交司法”,被处理人员由9人变成13人,其中多了张莹莹的父亲张合停和表哥王子胜,但对于入学材料是怎么伪造的,当地招办、教育部门、招生高校是否存在责任仍未有清晰认 定。真正负责任的调查,应该是按图索骥,去查清公安局、派出所人员在什么情况下为假王娜娜伪造户口、身份证;招办对于虚假档案为什么没有识别出来;周口职 业技术学院又为什么没在新生入学以及毕业之前及时发现问题?
周口官方的两次调查结论,挤牙膏似的透露出部分真相,又生出新的疑点。 一个简单的冒名顶替上学问题,越搞越复杂。教育公平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人的人生轨迹,“真假王娜娜”事件本该早在事件发生之初就及时被遏制,事到如今, 仍然“犹抱琵琶半遮面”,是对当事人和公众情感的伤害。马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