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排空一大片 大学公共课如何终结后排效应

2016年06月13日 11:06 中国青年报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大学公共课的“后排效应”,顾名思义是指大学生在上公共课时偏爱扎堆坐后排,导致前排出现一大片空座位的现象。

  诸如中国近代史纲要、英语、军事理论等大学公共课,一直难以博得大学生的青睐。在这些课堂上,坐在前排的同学寥寥无几,“后排效应”非常明显。有的学生为了抢占教室最后几排的座位,甚至早早来到教室,以至于有些迟来的同学为自己“不得不”坐在前排深感恼火。

  前坐空后排满,把学生和老师的距离拉得更远了。这无形中反映出学生对公共课的态度。

  一方面,很多学生从心底里觉得公共课无关紧要,它们不仅与专业技能、知识无关,有些科目还采取开卷考试形式。即便不开卷考,授课教师在考前也会给学生“划重点”,把讲课时的课件提供给学生,因此,认为公共课听与不听都无所谓的学生不在少数。

  此外,公共课理论知识较多,学生难免认为课堂内容枯燥。本就与专业无关,再加上味同嚼蜡,这样的公共课的确难以提起同学们的兴趣。但大学里的公共课并非全都 枯燥无味。例如大学“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课)部的教师大多有丰富的科研经历,熟悉本领域的历史案例和新闻事实,上课时案例层出不穷,颇有滋 味,但却依然难逃学生的“冷遇”。

  之所以如此,在于公共课教师并非分属于各个院系,教师资源有限,因此往往是一位教师在大教室中向 整个院系,甚至几个院系的学生授课。本就“一对多”的课堂模式中,师生比例变得更小,教师难以顾及全部同学。学生对这一点心知肚明,他律感和自律意识也就 自然而然地降低了。于是“前排”成了“后排”的天然屏障,不在老师的“眼皮底下”,学生们在课堂上睡觉、听歌、玩游戏、发短信、看课外书,想做什么就做什 么。而一些老师也是抱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心态,对“开小差”并不严加管束。可叹的是,当一半以上的学生都在“开小差”,讲台上的老师显得格外“孤 单”,一句又一句的“认真听课”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

  大学公共课要想终结“后排效应”,应当让学生认识到,公共课绝不仅仅是两三个 学分的价值,而是在培养大学生思维方式、逻辑能力、人文素质、道德法律意识等基本素养中,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论,乍 看起来枯燥无味、让人头痛,实则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授课教师的角度来看,提升课堂趣味性、抓住学生兴趣至关重要,授课内容不仅要有理论知识,更要结合充足的案例。如果老师在授课中既展示出学者的渊博,又具备“段子手”的幽默,必然会受到学生的热捧。

  为 了追求“简约”而采取“一言堂”的老师,还应当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有的老师会采取堂测、随时点名提问等方式来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尽管堂测、提问、点名是 学生“仇视”的“老师三宝”,但师生互动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也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而让学生放任自流,并非教师对待课 堂的正确态度。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教育官方微博 返回首页

新浪教育微信号

标签: 大学公开课

高考志愿通(收录2879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35644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66515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最新
关闭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我有话说
分享到微博
发布
最热评论 刷新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