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原子能楼拆除 曾被称为共和国科学第一楼

2016年06月23日 08:13 法制晚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2004年的原子能楼(资料图)2004年的原子能楼(资料图)
 昨天工人正在拆除中科院原子能楼摄/记者 杨益昨天工人正在拆除中科院原子能楼摄/记者 杨益

  法制晚报讯(记者 马晓晴)昨天,共和国“两弹”研究发祥地、有“共和国科学第一楼”之称的中国科学院原子能楼开始拆除。这栋老楼已走过63个春秋,曾走出7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和31位院士,但不久后将被夷为平地,未来这里或被国家纳米中心实验室取代。

  现场    昨天开拆 部分楼体已倒塌

  昨 天下午,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来到了位于海淀区中关村一条的中科院原子能楼。两辆挖掘机正在作业,原子能楼最东侧部分已 经被拆除倒塌,钢筋水泥已经露出,一旁的高压水枪在不断地喷水,用来降尘。大楼北面被蓝色的隔离板圈起来,外人不得入内。

  现场施工的工人告诉记者,他们是早上刚刚接到通知来拆除此楼的,预计半个月后将完成所有拆除工作。

  记者多方联系,找到了此前一直在原子能楼办公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简称“高能所”)离退休办的工作人员耿顺才。他告诉记者,上个礼拜,一些中科院的院士和职工还一起想办法想将原子能楼保护下来,没想到这么快原子楼就被拆除了。

  回忆   这里曾走出多名科研领军人物

  耿顺才告诉记者,原子能楼建成于1953年,共五层楼、6000余平方米,原是中科院高能所的办公地。

  从这个楼里走出了7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分别是钱三强、王淦昌、彭桓武、邓稼先、朱光亚、于敏和陈芳允;也曾走出谢家麟、于敏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走出了31位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如赵忠尧、张文裕、何泽慧、黄祖洽、叶铭汉等。

  1976年,高能所主体迁址到玉泉路19号,原子能楼内还保留了高能所科研办公部门。直到2005年,除高能所离退办外,其他部门全部搬走。原子能楼也分给了微生物所和纳米中心使用。 

  耿顺才说,原子能楼里有很多“宝贝”,如建所前期赵忠尧冒险从国外带回核物理研究器材,建成我国第一台粒子加速器,后来又建成700千伏大气型质子静电加速器;杨承宗从法国带回的放射性标准镭源,开创了中国放射化学事业等。

  此外,从原子能楼中还“裂变”出了八九个核科学和物理学研究机构,其中不但有高能所,还有核科学技术研发机构群、理论物理所、上海原子核所、兰州近代物理所等高水平研究机构。

  耿顺才1980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科院高能所,先后从事过科研、应用部办公室主任、安全保卫干部等多项工作。36年来,他一直在原子能楼内工作,前年退休后,又被返聘回来从事办理员工离退休工作。

  “原子能楼就跟我的家一样,我希望它能保留下来。”耿顺才说,“把这座楼拆了,就相当于把古迹拆了,把北京的老城墙拆了一样。”

  据耿顺才了解,原子能楼拆除后还将重建一栋更大的楼,用做国家纳米中心的实验室。

  故事  当年选为永久性院址  用进口材料建造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的退休研究员樊洪业在《原子能楼年表》中写道,1949年9月,钱三强与丁瓒奉中宣部部长陆定一指示起草《建立人民科学院草案》,其中拟议在筹建科学院的方案中设近代物理所,以核物理研究为首选领域。

  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应急任务之一是在北京市范围内选择“永久性院址”。1951年5月17日,钱三强所长亲赴中关村勘测楼址,同年的10月底破土动工,1953年底原子能楼竣工。

  当时,此楼成为中关村科学城中的第一家研究机构,称为“中关村物理楼”。1958年,更名为“原子能研究所”,原子能楼由此得名。

  耿顺才告诉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当时选址中关村,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那里离北大、清华近。当时还是一片荒地的中关村,附近最有名的地方就是北大、清华,选址这里是考虑日后可以更好、更迅速地开展工作。

  耿顺才说,原子能楼用的都是进口材料,窗户都是钢做的,非常结实。60多年过去了,仍十分坚固,即便是当年唐山大地震,它也没有损坏。

  1954 年1月物理所迁入原子能楼。同年8月,时任国防部长的彭德怀约谈钱三强,询问“中国要搞原子弹,怎么搞?最关键的技术、设备是什么?”钱三强在回答中强 调,当前最重要的是要研制实验性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培养人才,聚集力量,为建设原子核工业和研制核武器做准备。

  据何泽慧院士回忆,当年,钱三强、赵忠尧的办公室在原子能楼一层,何泽慧的办公室和乳胶实验楼在二层,彭桓武、邓稼先、于敏的理论室在三楼,王淦昌的宇宙线室在五楼,由赵忠尧领导研制的V2质子静电加速器存藏于该楼西侧。

  遗憾   院士、研究员奔走呼吁 没能留住它

  早在2012年4月9日,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的退休研究员樊洪业在得知原子能楼要被拆的消息后,连忙起草了一份“请勿拆除中关村原子能楼,倡议将其设为院史博物馆”的倡议书。

  樊洪业在倡议书中写道,现存中关村的原子能楼堪称“共和国科学第一楼”,具有不可再生且无可替代的科学文物价值。樊洪业建议将原子能楼辟设为院史博物馆。倡议书后还付了一份《原子能楼年表》,讲述了原子能楼的历史及其内部发生的重要事件。

  在2012年清明节夜里,樊洪业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文中写道,“我企盼着有一天能看到在原子能楼的正门前挂上‘院史博物馆’的牌子,在楼前空地上竖起钱三强以及1950年代精英的集体群雕”。

  他希望能让亲临此地来此一游的人们认知三强先生当年领跑中关村科学城的历史,感受他领军向原子能科学高峰冲刺的英姿,让老辈人能从回忆中感到人生的快慰,让科学院的新生代学子激发斗志,再铸辉煌。

  耿顺才告诉记者,樊洪业的这份倡议书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去年10月,原子能楼内的水、电全断了,后来由于还有人在办公,又将电给续上了。水断了,楼内的各个部门先后搬离。今年3月2日,耿顺才也被迫搬到离中关村不远的大楼内办公。

  这期间,91岁的中科院院士叶铭汉、70多岁的中科院办公厅原副主任柳怀祖都曾向有关部门反映过保留原子能楼的意见,但效果甚微。

  “我每天上下班都会特意绕道去看看原子能楼,我很关心它的状况。”耿顺才说,一些中科院职工曾了解到,相关负责人正在研究改造方案,如造一高楼把这栋楼包在里面,或整体西移等。但这些说法终究没有成为现实。

  昨天下午,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致电中科院高能所询问原子能楼拆除一事详情,工作人员表示暂时没有相关人员能够对拆楼一事进行回复。

  文/记者 马晓晴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教育官方微博 返回首页

新浪教育微信号

标签: 中科院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36527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67319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