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怎么改?看看教育大家都说了什么

2016年11月25日 10:36 新浪教育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11月18日,由北京晨报社主办,精锐教育协办的“中高考政策校长论坛”举办。在此次论坛中,来自“京浙沪”三地100多名专家和校长齐聚一堂,就中高考政策改革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现场“论剑”。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家干、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北师大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科教学实验室副主任李晓庆、北京晨报总编辑谢星文等专家、学者先后作主旨发言,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作为此次论坛的主持人特邀出席。

  在上午的中考论坛上,来自杭州十五中教育集团原总校校长计国勇、上海交通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附属第二中学副校长李峰、北京景山学校校长助理卢广伟就“初中教学如何适应中考招生改革”纷纷介绍学校的做法和尝试,并发表个人见解。下午的高考论坛上,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中国人民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附属中学副校长龚月萍、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副校长郝臣以及来自浙江省的杭州学军中学副校长冯定应、上海市进才中学校长赵国弟就“关于新高考的教育实践经验与思考”“新高考、新课标、新评价体系给中学教学带来哪些变革”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戴家干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家干

  要站在更高角度来看高考改革

  我个人认为,更重要的是在宏观上把握这次高考制度改革。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是人才,是软实力。教育优先发展,建设人力资源是教育内在的职责。要实现“中国梦”,要建设人力资源的强国,而人力资源的强国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数量上,另一个是结构上的。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仅仅要重学历,更主要的是知识、技能、能力,要以德树人。另一个就是高考制度的改革。

  实质上,高考制度目前有三大缺憾。第一是制度建设,没考上清华、北大是失败,没考上重点是失败,没考上一本、二本,考上三本是失败,没考上专科更是失败。都觉得自己不成功,哪一个是学生发自内心清楚自己要什么?高考制度是不是要改?让人都有一种成功的感觉。

  第二,以考试代替评价,以考试的结果代替评价的结果。考试是手段,它是工具,不是教育的最后目标。最后衡量教育质量如何,全部靠高考,这就倒置了。

  第三个缺憾,学生一生中能参加三个重大考试,高考、中考、研究生考试。这些学生参加完考试背后的数据哪儿去了?

  高考制度的改革,要站在更高的层次来看待,只限于考什么、招什么,现在开始又出现了如何去应对新高考,有点偏离新改革的初衷。

  我们不应站在这样的角度看,而是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高考制度改革。只有站得更高,才能走得更远,高考考试制度改革不仅仅是为了今天。

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

  中高考政策需要不断完善

  中高考改革政策和方向越来越明晰,我曾经写过一个小评论,意思是说,请不要把一切罪责都推到中考和高考,高考和中考尽管有问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们必须指出,在当前,还没有一项更好的政策,或者说还没有找出一项更好的政策来取代,甚至作补充都还没有找到。当然,中考和高考的政策需要不断的完善、不断的趋于合理是毫无疑问的。

  高考确实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我在高考三十年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说我的梦想就是希望高考再过三十年时能够取消高考,文章发表之后有赞扬,更多的是反对。由此,我得出一个结论,高考不改革不行了,不改对人才的成长不仅起不到积极作用,还有遏制的作用。

  招生权的主导到底在谁手里,我坚定地认为,高校招生权一定要放在高校,而且一定是高校办学自主权里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高考改革就永远很难深入。

  近几年来,教育部在国务院的领导下,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其中就包括中考和高考的改革。高考改革已经在上海、浙江进行试点。作为中学校长将做哪些应对?还有哪些困惑和问题?希望在论坛中与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

《北京晨报》总编辑谢星文《北京晨报》总编辑谢星文

  这是规格高、覆盖广、话题热的论坛

  众所周知,新高考已经开始,简称“三位一体”招生。上海、浙江先行试水开展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今年,北大和清华首次在浙江通过“三位一体”方式招生。而中考逐步建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招生录取模式,重在改变目前高中招生将部分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唯一依据的做法,和高考录取方式接轨。

  所谓不拘一格降人才,中高考到底应不应该有“格”?有几“格”?这个格到底划多大?未来,大学如何进行人才选拔?有什么标准?中学通过什么方式培养人才,为大学输送合格的毕业生?这是大学和中学面临的共同问题。

  作为媒体,我们不仅仅报道新闻、传播信息,而且要深层次参与社会生活。对于中高考改革这个关乎千家万户的大民生,北京晨报社不沉默、不缺席。晨报的《教育周刊》,除了报道教育领域的变化、服务师生家长之外,我们需要架起一道沟通、交流、研究的平台,为教育提供专业化、高水平的服务。

  中高考政策改革校长论坛是一次规格高、覆盖广、话题热的论坛。此次论坛囊括了大学、高中和初中,涉及了招生改革各个学段;莅临本次论坛的专家都是重量级的,莅临本次论坛的嘉宾都是北京、上海、浙江三地的优质学校的校长。因此,本次论坛将会在北京乃至全国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

  大学招生是高考改革真正的总枢纽

  关于高考改革,所有人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人才。这个目标是清晰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利益主体不同,政府(包括中央和地方)、中学、学生、高校之间就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需要把这四个利益群体的诉求整合在一起,想办法通过有效机制和有效途径统一起来,实现总体目标。我的主张是改革的措施不要太琐碎,规定得越琐碎,投机的可能性越大。尽量发挥微观教育单位的改革积极性,尽量减少行政力量的主动性干预,把原则性的问题规范好,然后让各个利益主体从各自的利益出发,自动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样做的效果可能更好,当然,也需要更大的智慧。在这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大学招生是真正的总枢纽。把这个牛鼻子牵住,整个改革就会豁然开朗,很多困难都能自动得到妥善解决。

  文理不分科是这次高考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但文理不分是否意味着要降低数学的难度,迁就文科生的数学水平,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大学过去可以通过数学成绩判断一个学生在学业上的优劣,现在比较困难。高考数学越来越简单,数学在顶尖大学录取过程中的选拔性功能有弱化倾向。这种现状应该得到改变。现在很多学生往文科转,以为文科简单,这可能是一个误读。真正的人文和社会科学也应该建立在强大的数理逻辑推理的基础之上,它的难度一点儿也不比理科低。

  设置选考科目将会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如果不赋予高校充分的招生自主权,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就有可能流于形式。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是赋予高校招生自主权,由大学决定在录取时考虑的依据。如果大学录取时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中学和家长就会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如果大学录取时仍然注重专业和分数,中学、学生和家长很早时候就会把学生限定在专业里。

  综合评价的核心应该是评价,而不仅仅是考试。如果把综合评价等同于高校面试的话,就会丧失它的意义,对于顶尖大学来说,尤其要发挥好综合评价的价值。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副主任李晓庆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副主任李晓庆

  新中考方案给初中带来的影响

  新中考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注重考查学生9年义务教育的积累,注重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能力的考查。

  新中考方案给初中带来的影响有七大方面:初中课程的开齐,保质保量;初中学校基于义务教育课标要求基础上对个性爱好的保护、发现与支持;初三后半阶段教学安排的适应性;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中考分数的记录和积累标准;初中教师的教育资源观的开放和落实,学以致用,适度关注学科融合;初中校要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坚决杜绝在初三以前早期偏科的教学倾向;加强和完善校内结业考核机制建设,确保全科、全员通过。

  新课程“四变”:变课程:大小课、长短课结合,提供更多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变学科:调整国家课程学时设置;品德与生活在一、二年级的学时由2学时调整为1-2学时。历史由过去的七、八年级延伸到九年级,其中八年级学时由过去的2学时改为1-2学时。生物在不增加周学时的情况下,可延伸到九年级每周开设1学时。语文一、二年级由过去的8学时调整为6-8学时。数学一、二年级由过去的4学时调整为3-4学时,六年级由5学时调整为4-5学时。外语一、二年级由过去的2-3学时调整为2学时,三、六年级由3学时调整为2-3学时。体育一、二年级由过去的3-4学时调整为4学时。市级地方课程每周1学时,区县地方与校本课程每周1学时。

  变活动:更加注重综合实践课程,拿出10%的学时用于开设学科实践活动;

  变作业:鼓励布置跨学科、跨年级的综合类、探究类作业。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

  通过综合素质评价促进核心素养发展

  按照新高考方案要求,高校在录取时,可以同时考虑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公正的综合评价,再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录取。但是,考虑到目前的社会现实,为了保证高考录取的绝对公平,国内的高校目前还不能像国际一流大学那样,完全采取综合评价、自主录取的方式。还必须要用统一的规则,产生一个总数,再依据这个分数进行录取。

  清华附中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在充分研究中学的现实情况,充分调研高校选才需求的基础上,独立设计开发出了一个综合素质评价平台。这套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让学生把自己的行为及时、真实地记录下来,并适时公示、全方位监督。通过行为记录,产生出基于过程记录的评价结果。为了解决公信力的问题,系统专门设有一个诚信模块,如果弄虚作假行为被质疑、查证,不仅要进行扣分,而且这样的不诚信行为会被永久性记录在系统里。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有利于从学校开始,重建全社会的诚信体系。这套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具有过程性、全面性、可量化、可积分、易操作等特点,可以形成一个报告单,而且能做到客观、公正、开放。最后生成的是评价报告,可以是分数,也可以是统计报告,根据大学的需求而定。大学在招生时,这套系统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真实情况。这个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已经进行了广泛的实践。

杭州学军中学副校长冯定应杭州学军中学副校长冯定应

  “选择”思想让学生培养有了民主和多元

  学军中学在浙江省位列前三,是全杭州市中考的3%-5%的学生才能进入,学校定位是培养面向未来的领军人才。

  “选择”一词已经融入到学军中学办学个性之中,也融入到孩子们的高中生涯之中。特色课程群的建设让学校办学内涵有了深度和广度,“选择”思想的践行让学生培养有了民主和多元。

  面对“新高考”和“七选三”,高一做的工作是:加强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加强新必修课教学内容和特点研究;技术(信息、通用)没有开设,只能在自主走班选修课上开设与学科相关联的选修课进行通识教育;在学生、家长中加强新高考宣传、开展“七选三”摸底;开展学考模拟3-5次。

  高三年级的必修课课程,按照自己选择的“7选3”方案,开出“语文+数学+外语+选考”科目。其中,选考科目按照学科选择归类,实行走班教学。语数外系统复习,考练结合,以求实效;“7选3”科学规划,力求完美收官;个性化补弱争取突破;培优工作直指自主招生;结合学生的人生初步规划,突出社会实践,进一步发展兴趣和完善个性,按高校自主招生的要求,开设多方面个性特长的系列课程。

  新高考更紧张、更紧凑、会不会让教学支离破碎。考试多、压力大、会不会加重负担?大锅饭没有了,齐步走行不通了,学生个性化教学如何安排?学校的破解方法是:高中伊始就加强生涯规划指导。高一量大,减少自主选修,必修不加难;高二选择学段制让安排细化;高三单调,让自主选修课和社会实践增加走班的必修(2节体育)和选修(2节自主)。

上海进才中学校长赵国弟上海进才中学校长赵国弟

  实现高考改革价值的“四个着力点”

  高考改革确实能引领整个高中教育价值实现,我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着力:一个是立德树人的载体,那就是要建设学校层面的课程系统。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手段,那就是落实综合素质评价,过去以考试代替评价,一考了事,平时关注学生太少,现在综合素质评价,需要教师不断了解学生,给了教师育人的机会。第三个要推进整个教学组织变革,学校教师、学生都面临很大的挑战。第四是开展学生发展指导,也是我们当前学校和教师都需要及时补上的能力。

  对学校来讲,首要的问题是课程方案,这是课程选择与评价中的关键。我们学校的课程方案有三个领域十个模块构成。一是基础学术力领域,这里主要是语数外和学业考试的选择性学科。二是综合创新力领域的课程,包括:基于创新实验室、信息和劳技、综合实践和社团、校园内学术类讲座及研究性学习等。这个领域的课程是以直接经验学习为主,我们是以领域化创新实验室为主要载体,涵盖了很多学生综合创新的培养。学校设计有12个综合创新实验室,偏向不同的领域。像3D领域、材料领域、信息领域、信息物联领域、生活技能领域等。三是领导发展力领域课程,主要是让学生认识自己、管理自己,及其组织、协调等能力的培养,一个模块就是基础素养部分,另外两个是文化活动类、生活体验类。这三个领域的课程我们设计了必修内容、限定选修内容、自主选择内容。

  其次的重点是让多样的课程真正成为适合每一个学生的需要,这就涉及学校教学组织问题。第三个问题就是综合素质评价。第四个抓手,就是学生发展指导。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龚月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龚月萍

  课程改革持续发展有三个定位

  高考改革会对中学的育人目标、课程体系和结构、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学组织形式等各个方面产生影响,中学只有深刻理解高考改革精神、把握其改革方向,才能对教育教学作出合理的调整,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人才培养是世界上最复杂、最有挑战性的事业。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的成效需要数十年或更长才能显现,基础教育更需要不忘初心,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真正立足于人的成长去开展扎扎实实的教学改革。要把一个人真正培养成为拔尖创新人才,不仅取决于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的努力,还取决于外部一些复杂的、不可测的因素。教育改革的成败直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中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更要坚守“以人为本”。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秉承人大附中办学理念,以世界视野、中国情怀的定位,立体设计,分层推进,持续整合课程资源,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多元、开放的课程体系。构建具有“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创新性、开放性”特点的课程框架。

  人大附中多年课程改革持续发展有三个定位:定位一: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追求每个学生生命个体的健康成长;定位二:立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成就面向未来教育的专业型教师;定位三:探索学校的特色发展:建设面向未来教育的国际一流中学。

北京第五中学分校副校长郝臣北京第五中学分校副校长郝臣

  打造12年一贯制多路径课程

  五中教育集团成员校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在课程建设上,怎样突出集团化办学的特点,兼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五中教育集团的做法是打造12年一贯制的多路径课程——把能力相当、风格相近、志向相同的学生进行分类,为他们提供不同的路径。

  这一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四种学制:

  最普遍的是“6+3+3”学制,主要以中等学生水平能力为主,兼顾基础较薄弱学生;“5+3+4”学制,帮助学生更好适应高中生活;“6+2+4”学制,是五中教育集团精英学制,适合优秀的学生;“5+4+3”学制,适用于小学五年制,但基础稍薄弱,需要更好的适应初中课程学习的学生。此外,在五中教育集团内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学制路径之间的变化与调整,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12年贯通课程虽然只实行了三四年时间,但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比如,参加全国数学竞赛的通常是高三年级学生,但“534学制”高一年级的学生打到了决赛,并且进了省队,这在北京也是很罕见的。因此,我们将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努力,培养属于五中教育集团的优秀生、尖子生,甚至希望他们达到北京市最顶尖的水平。

杭州市第十五中学集团原总校长计国勇杭州市第十五中学集团原总校长计国勇

  从小学开始培养自主能力

  杭州从2006年开始进行中考改革,除了学科分数以外,还有六个维度的综合素质评定——道德与素养、劳动与技能、实践与探究、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艺术。十年下来也有一些反思,那就是:综合素质评定要重视发展性,也要注重过程性。

  另外,怎样让综合素质评定和学科考试成绩更融合,也是值得思考的。因为,中考、高考不仅是导向,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关键环节,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推进教改,让学习更有效、更高效性,更加适应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而不是把中高考变成学生成长路径上的“紧箍咒”。这方面杭州做出了比较有益的探索。

  中考改革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权。比如,北京中考除了语文、数学、外语和体育必考外,学生可以从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自选三科按不同分值计入总分。但关键问题是:学生会不会选?因为,做好这道“选择题”,需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卓越的思考能力。这种能力从初一就要培养,乃至于在小学就要培养。

上海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副校长李峰上海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副校长李峰

  把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此次中高考改革,在招生方式、命题方式上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具体到中学,就涉及重建课程体系的问题。我们从两个角度考虑:

  一是课程整合之前,首先要把核心素养落地。核心素养谈了很多年,但是到底怎样落实?经过反复论证,我们从“理解,理性,理想”、“情境,情感,情怀”的“情理教育”角度把它定位为12句话,也就是12个育人目标,成为一个可落地的东西。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课程,我们发现,对于理科课程不仅需要增加实验,而且要拓展实验的广度,提升实验的层次。作为大学附中,上海交大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另外一个就是如何把学校的特色项目融入基础课程之中,在纵向、横向两个维度上拓展,不仅给优秀的学生无限空间,而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以此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在挖掘课程、学科分解的基础上,交大二附中构建了完整的课程体系,分为五个系列(STEAM);三种方式(拓展、探究、实践活动);一个目标(学科融合),并为优秀学生提供更进一步发展的平台。课程体系对老师的教学模式没有统一要求,但教学活动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并且直接对应某个或某些核心素养的培养。如此,让“核心素养”四个字真正落到实处。

景山学校校长助理卢广伟景山学校校长助理卢广伟

  学校要帮每个学生“扬长补短”

  作为12年一贯制的学校,景山学校就是为了城市中小学教改而创办的。基于学校的性质和改革的现实,中考改革对我们来说并没有感觉太多意外。

  为了应对中考改革,景山学校做了一些调整。首要的就是调整课程体系。在改革背景下,在原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基础上,校本课程更加规范化。比如,针对中考提出“开拓学生思维,要宽要活”,我们就提出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通过社团活动开阔视野,让学生得到不同机会的锻炼。另外,学校还计划建立语音教室、创客实验室,目前正在向教委申报,希望通过这些课程打开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在评价过程中,景山学校综合运用东城区的六项评价标准和学校成长手册,更加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注重发现学生的个性和优势。北京中考改革的原则是鼓励每个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个性,但景山学校提出的理念是“扬长补短”:既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为学生的成长搭建不同的平台,又避免因科目选考而造成的偏科现象。对于某个学生来说,有的学科难度比较大,中考时可以不选,但不能因此就不学。学校会想办法帮他把这个学科补起来,这样到高中的时候知识体系才是健全的,完善的知识结构是我们的目标。

精锐教育创始人兼CEO张熙精锐教育创始人兼CEO张熙

  打造快乐高效的“第三课堂”

  这次中高考政策改革,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与精锐一直所倡导的“学习力”概念不谋而合。

  作为校外教育,精锐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就是希望作为补充式的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一起,共同成为塑造学生成人成才的三驾马车。

  什么是第三课堂呢?第一课堂是家庭教育,也是教育的起点,专注于孩子人格及基本认知的培养;第二课堂是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教授基础知识,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形成好的价值观;第三课堂就是教育辅导机构,聚焦于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努力提升学员学习力及综合素质。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信息化时代,教育工作也要充分借助网络技术发展的趋势,在了解及尊重学生学习工具使用习惯的基础上,做好产品创新。面对“互联网+”发展大潮,精锐在业内创新性推出了O2O智能学习平台——i精锐·学习管家,架起了学生、老师、家长间的沟通桥梁,并将“快乐高效的第三课堂”从线下延伸到线上。这也是精锐所期望的——在社交化的环境中,借助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让学生享有来自于教师、同伴及家长的认可和激励,创造极致的服务体验,构建社交化自适应学习系统,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打造“快乐高效的第三课堂”。

精锐教育学习力研究院院长范耀祖精锐教育学习力研究院院长范耀祖

  给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道路

  对于上海高考改革,根据我几十年经验,这确实回到了教育的根本,就是立德树人,给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成长道路。

  上海是有综合评价招生,以前是自主招生,全国90余所招生的高校,各高校占招生总计划的5%的指标,自主招生从2003年就开始了,现在又出台了通过综合素质评价方式招生。

  面对不同的选择如何做好规划?家长和学生容易迷茫,而教育培训机构可以进行个性化的拾遗补缺,不仅让学生成绩提高,考上好学校,更重要让学生发展学习力,掌握受益一生的竞争力。

  我们是1对1、1对3为主的个性化辅导,首先对学生进行学习力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对不同学校、不同特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定制提升学习力的方案。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教育官方微博 返回首页

新浪教育微信号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2699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87809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