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部时间12月6日10点45分,经合组织(OECD)公布了2015PISA测试的结果——在最新出炉的PISA报告中,新加坡学生力压群雄,以数学564、阅读535、科学556的成绩获得第一;发挥较好的OECD国家还包括日本、爱沙尼亚、芬兰和加拿大;而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组成的中国部分地区联合体(B-S-J-G,China)在此次测试中仅位居总分第十。
经常关注教育领域的朋友们应该已经很了解“PISA”这样标准化评估项目,但是八姐还是有必要在此给所有人科普一下:
PISA(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第一次PISA评估于2000年首次举办,评估主要分为3个领域: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及科学素养,由这3项组成评估循环核心,在每个评核周期里,有2/3的时间会对其中一项领域进行深入评估,其他两项则进行综合评测。这种国际性的科学的评价方法,可强化对考生知识面、综合分析、创新素养方面的考查。
在这种72个国家和地区的54万名15岁学生参与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挤进前十名,看到这个结果,很多国人想必十分欣慰:“不错,我国教育大有可为啊!”
但是,不好意思,八姐要告诉你:往年(2009和2012年),上海作为试点代表中国参加测试时,曾两次夺得全球第一。甚至根据PISA 2012测试结果,上海在数学、阅读、科学三门测试上都分别以40分、28分、29分的成绩领先今年的“状元”新加坡。
然而在今年的PISA 2015测试中,按照教育部部署,我国选取北京、上海、江苏、广东4个省(市)组成联合体(B-S-J-G,China)参加,结果却令人失望——在科学项目排名第10,甚至落在越南后面;阅读更差,落在20名之后;只有数学马马虎虎,排名第六,仅次于新加坡台湾澳门香港和日本。
曾经为了探究为何上海市教育体系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教育体系之一,世界银行特地撰写了长达181页的《上海是如何做的》(”How shanghai does it”)报告。如今,派出了中国经济最发达、同时也是教育发展领先全国的地区组成集合体,原本“摩拳擦掌”渴望再铸“辉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很多人想必和八姐一样想不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是中国的教育质量与学生素质大幅度下降了吗?
不尽然。
其实每届PISA测试的重点都不一样,此次PISA2015主要聚焦于科学,OECD主要关注被试学生的能力是:
在海量的信息流和飞速发展的当下,能够“像科学家那样思考”:能够判断证据,并且根据这些实际的证据得出结论;理解当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发现,科学的“真理”也可能会随时间而改变。
而测试结果发现,自从2006年以来,OECD国家和经济体在中小学教育上的支出提升了20%,但是72个国家和经济体中只有12个在过去的这段时间内提升了学生的科学能力,很明显“中国部分地区联合体”并不在其中。
除此之外,OECD发布的跨国教育研究项目“TALIS”(国际教师教学调查)表示,前两届PISA测试,上海学生阅读、数学、科学能力之所以连续两次蝉联榜首,源于上海教育系统和师资队伍的有力支撑。
也就是说,由于上海市的相关教育政策和投资“给力”,因此推动了“给力”教师队伍的建设,最终培养出了“给力”的学生。而2012年至2015年间,上海市政府投入教育领域的资本与政策支持“只增不减”,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培养、支持和管理也依旧重视。
基于以上原因,八姐不妨在此大胆猜想,此次排名下滑,真的不是上海市的整体教育质量与学生素质被拉了后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