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高考临近教师该如何转型

2017年04月19日 17:16 现代教育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随着今年中高考日益临近,学校和老师们又为学生的最后冲刺忙碌准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北京高一新生将率先步入“新高考”时代。面对新中高考改革,“选科选考”“走班教学”再次引起广泛热议。本期关注我们就来看看学校和老师们是如何调整教学,提前布局,接轨中高考改革。

老师在为学生上传统文化课。 摄/本报记者 云凯杰老师在为学生上传统文化课。 摄/本报记者 云凯杰

  教学模式转型

  自主学习 明确学科选择

  在中高考改革的形势下,考试将不再沿袭原有的“老师站在讲台中央”、“死记硬背”、“填鸭式教学”等传统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鼓励学生创新发展,关注学生前瞻式、批判性思维模式的训练和参与互动式教学方式的创新。

  北 京市育才学校通州分校设计打造了具有学校教学特色的“三段五环”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掌握学习理论为指导,通过“明确目标、主体参与、反馈矫 正”三个课堂教学阶段,“展、思、议、评、测” 五个教学环节,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反思能力,让他们在自主学习当中明确了学习 的兴趣和方向,从而为未来自主选科学习、考试奠定了基础。

  第 一阶段以明确学习目标为任务。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起认知冲突等,为学生展开学习内容,即实现“展”的教学环节;第二阶段以激发学生主体参与为教学途 径。学科教师通过为学生布置自学内容、明确小组分工、引导反思过程,让学生共同分享学习成果,积累解题经验,从而落实“自学质疑,合作解疑,梳理归纳”, 即“思、议、评、”三个环节;最后,教师再根据具体情况把握学情,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进行及时的课堂教学调整,从而达到达标测评这一“测”的教学环 节。这一教学模式的成功探索和转型,使得北京市育才学校通州分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北 京市三里屯一中也以建立充满活力的课堂为教学目标,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科学引领为手段,实现课堂教学效益和学生发 展最大化。让老师们的教学转型有的放矢,落地生根。例如学校开发的“在辩论中掌握微写作”的语文教学方式,就是通过让学生就某一话题开展课堂辩论,从而主 动搜集材料、提炼观点,经历完整的思维过程,并通过学生之间的网状互动,老师到位的点拨,提升学生的思维高度,培养思辩和表达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 果。学校校长王利如表示,这种从“课型的活用、参与的活跃、思维的激活、指导的鲜活、评价的灵活”等维度打造出的“活力课堂”比传统的课堂更具生命力。

  课程结构转型

  提前布局 整合课程资源

  虽然今年9月招收的新初一、新高一学生才是中高考改革的第一批考生,但为了能够与考试改革顺利接轨,让学生提早受益,一些学校早早就做好了准备。其中,整合融合课程资源,提前布局,实现课程结构转型也是很多学校的选择。

  根据北京高考改革方案,从2017年起,学生除了语数外三科外,还要在其他会考科目中选择三科参加高考。由此学生将有了选择参加高考科目的余地。

  作 为北京市“1+3”培养试验校,北京中学已经提前布局新高考了。新学期刚一开始,学校就组织学生选修自己喜欢的科目了。经过老师们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选 择,最终78%的学生选择了物理学科,54%的学生选择了化学学科,各有50%的学生选择了生物、历史学科,而选择地理、政治学科的学生分别为42%、 26%。

  同 时,由于该校的初三学生初中毕业后可以直升本校高中部。因此,学校也构建起了一套全新的初高中衔接课程体系。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向记者介绍,“由于初中直 升高中的学生省去了中考复习、备考的时间,由此学校可以将学生节约下来的时间更好地利用到打通初中和高中的课程学习当中,而到了高中学校则会根据学生的能 力和需求,开展大学先修课程。”目前,北京中学开始尝试构建培养创新素养的课程体系,全面实施“走班制”、“导师制”、“学分制”三大现代教育体制,鼓励 并支撑学生课程的“自修”和“免修”。

  除 此之外,北京一零一中学以学生多元化发展和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基础,形成了深度融合的三级课程体系和“三层八维式”课程结构;北京市育才学校通州分校通过分 层分级教学形式、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进行了整合,打造了“博爱厚德、博学笃行、博艺尚美”的“博识课程”理念,实现了课程结构的转型。

  师生学习方式转型

  跨界组合 组建“学习共同体”

  中高考改革之后,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的要求更为具体和严格。以往靠背书、记答案的考试方式将逐渐被鼓励开放性、发散性的答题方式和自主选择性的考试策略所取代。这将使学习回归到“以学生为本”的学习本质、实现了以师生互动学习为主体的学习方式转型。

  北 京市门头沟区王平中学以学校“双主体互动五环节”课堂学习方式为内涵,形成了完善的师生互动学习模式,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和转型。“双主体互动五环节” 主要包括:以老师为主体的学习问题引领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的互助探究学习环节、老师与学生均为主体的学习诊断评价环节、老师针对 诊断评价环节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点拨跟进环节和学生自己巩固知识架构和层次练习环节。

  这种从老师到学生再到师生共同参与的互动学习环节,让学生们在互动学习中享受到学科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在“动”中获取新知、拓展思维、提升能力。

  北 京市育才学校通州分校组建了多种“跨界”综合“学习共同体”,如不同年级班主任构成“学生研究共同体”,开展学生行为表现研究、相邻年级教师组成“学段衔 接共同体”,实现教学内容的对接、同一年级各学科老师的“跨学科研究共同体”等。其中,一至九年级同学科教师构成“学科教研共同体”,通过开展同一学科课 程学习衔接研究,课标研究,熟悉相邻学段课标要求,把握教学方向、共同研读教材,关注知识的连续性、共同研讨教法,加强双向听课交流,研究各自教学方法特 点、各取所长。

  老师在为学生上传统文化课。 摄/本报记者 云凯杰

  ■专家观点

  出场专家: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数理学院院长 冯华

  师生需要从什么方向转变?

  冯华院长:考 试改革,实际上是考核标准和能力测试的改革,而教学内容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知识仍然是学习的载体,但师生需要通过改革,对知识学习的观念和态度进行调 整。以物理学科为例,师生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把物理学科当成一堆重要的、难学的、要应对考试的知识,还是作为观察自然、解释问题、创造发明的工 具?在教学内容上这两者没有差别,但在学习观念、态度上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教师被动教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后者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寻找工具、 探索自然。这主动、被动的区别,就是考试改革所带来的转型思考。

  如何重新理解学习过程?

  冯华院长:爱 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进化》一书中所说:“科学家读自然之书必须由他自己来寻找答案,他不能像某些无耐性的读者在读侦探小说时所常做的那样,翻到书末先去看 最后的结局。”如果我们仅仅为解题而学习物理,就像只让学生反复记忆充满奥妙的侦探小说的结局一样,将学习的过程变得索然无味。

  还 以物理学科为例,中高考改革是指导教师在和学生共同阅读自然之书的过程中,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提出科学问题,关注学生在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的关键能力 环节。学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哪些思想方法、研究规范,如何形成科学完整的知识体系?我认为,这些才是考试改革中师生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日常教学如何与考试改革接轨?

  冯华院长:美 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拉尔夫·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些 什么。”因此,教育的基本手段是为学生提供经验,而不是向学生展示各种事物。如果仅把学习当成在教室和课本中理解知识,在考试中通过记忆重复回答,显然是 不正确的。在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多种形式设计、引导学生学习。

  同 时,在教学中选择一定的知识载体,采取基于项目学习的方式,提出与生活现象有关的、真实的、复杂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是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水平的很好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更能够与新的中高考改革实现“对接”。

  如何调整课程设置?

  冯华院长:学 校的课程设计涉及教学内容、教材结构、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站在整体的角度来研究。同时,学校也要根据自身教学的具体开展情况,在基础教育阶段, 还是要注意既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要兼顾公民素质的培养;既要照顾到少数有特长的学生,又要兼顾全体学生发展的可能。

  □文/本报记者 郑祖伟 苏珊 雷灵 郑欣 何文洁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教育官方微博 返回首页

新浪教育微信号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3012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88030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