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染艾者8成源于好基友 防控重在制度保障

2017年06月19日 08:56 中国青年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2016昆明首届红丝带健康跑活动在昆明医科大学举行。视觉中国供图(资料图片)

    2016昆明首届红丝带健康跑活动在昆明医科大学举行。视觉中国供图(资料图片)

  “艾滋病这个话题本身就比较敏感,而讲座形式又比较枯燥,同学们因为害羞等原因,对讲座显得很没兴趣。”保飞(化名)是昆明学院“青春红丝带”社团的一位负责人,最近他一直在思考防艾活动该如何开展才能吸引更多同学这类的问题。“其实不少同学挺想了解艾滋病传染、预防和控制等问题的。”他说。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艾滋病预防和性健康教育工作还不充分引起了一些专家的关注。在今年昆明市“两会”上,九三学社昆明市委员会提交的一份提案指出,“目前,昆明高校的艾滋病防控工作活动形式有限,还不能覆盖全部学生”。

  高校染艾者八成源于“好基友”

  大二学生王金(化名)因为一款社交软件而认识了学服装设计的苏鲍(化名),两人见面后才知彼此都是轻度抑郁症患者。“我们没有成为情侣,只是成了病友”。

  他们相识的某软件,根据官网介绍,号称是“一款倡导积极健康公益生活的好基友社交软件”,“可以发现和找到身边的好基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多维度匹配”。

  王金认为,这种同性社交App:一方面,它给予的安全警示信息会提高男同志之间的安全防范意识;但另一方面,它让不安全的性行为发生几率增加。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位专家对此不无担心地指出:“根据目前疫情流行特征,性传播是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而在青年学生中,通过男男性传播感染已达80%以上,形势非常严峻。”

  九三学社昆明市委员会在对昆明高校1539名在校学生的调查显示,被调查对象中,有18人的性伴侣是同性,48人的恋爱对象是同性。

  昆明医科大学曾对某高校进行连续4年、每年800人的抽样调查研究发现,男性的同性性行为逐年上升,且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极低。调查显示,最近一年只有1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有1人从未使用过安全套;随着年龄的增大,男男性行为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外省户籍的大学生男男性行为发生率高于本省学生。然而,虽然大学男生的性行为发生率高于女生,但是男生的艾滋病知识和知晓率却低于女生。

  这一情况不仅出现在昆明。据北京、上海、广州、长沙、南昌等城市的疫情报告,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者也在逐年增加。

  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2011年到2015年,我国15~24岁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净年均增长率达35%(扣除检测增加的因素),65%的学生感染发生在18~22岁的大学期间。

  2015年8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建立疫情通报制度,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指出,“近年来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艾滋病防控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些地方学生艾滋病疫情上升较快,传播途径以男性同性性传播为主”。

  学生需求强烈,学校教育跟不上

  虽然目前的疫情显示,大学生已成为艾滋病预防和性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但遗憾的是,一些高校的此项教育工作却不尽如人意。

  国家禁毒委禁毒专家库成员、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教授莫关耀直言不讳地指出:“一些高校艾滋病防治教育落后于毒品预防教育。”

  九三学社昆明市委员会的调查也显示,学生群体对艾滋病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艾滋病相关知识的26个调查项目中,有7项的知晓率低于50%。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如何正确避免艾滋病感染。

  “我们对学生的调查发现,70%以上的大学生首次性行为的对象为恋爱的男女朋友,但首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不到50%。”莫关耀说,可能他们认为和恋人、同学的性行为是安全的,说明大多数学生对危机四伏的艾滋病感染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和警惕。

  然而事实上,大学生们对艾滋病预防和性健康教育有极大的需求。

  “这些事情我们大多是在宿舍里说说,觉得挺害羞的。”云南农业大学的付台新(化名)说,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有着与异性交往的热烈愿望,很希望获得恋爱心理、性生理、避孕、生育等方面的知识。当遇到性问题的困惑时,男生大多求助于书刊、影碟、网络等,而女生倾向于向父母讨教或与最亲密的朋友交流。

  “其实我们都希望能有公开的方式来大大方方地获取这方面的知识,比如课堂上或医务人员那里。”付台新认为专业人士更值得信任。

  然而,面对学生的需求,一些高校的现状却是尴尬的。

  一些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红丝带”协会等社团联合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在学校开展防艾宣传活动,发放材料、避孕套,提供艾滋病感染快检试纸检测,鼓励学生参加艾滋病感染检疫。但由于学生有敏感回避心理,除非是学校指令性安排,大部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活动覆盖人群有限。

  同时,一些学校性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授课内容保守,教学方式陈旧、单调。只有极少数学校将性健康教育列为专业课程,另有少数院校开设性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讲座。

  但即使这样,性健康教育这门选修课仍然受到学生的热捧,每次都一抢而空。选不上的学生就跑来蹭课,教室坐不下就站着听。

  “防艾不只是宣传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更重要的是对大学生进行完整的性健康教育,让他们树立健康积极的恋爱、婚姻、家庭及性观念。”莫关耀说,性健康教育是对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关怀,是保证国家未来人口安全和人口健康发展的必要教育。

  只有制度保障,艾滋病预防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分析目前艾滋病预防教育的现状,莫关耀认为,长期以来,艾滋病预防基本是以卫生疾控部门为主,但他们侧重于流行病学的调查和治疗,预防教育较少。

  对此,卫生疾控部门也发现了过去工作中的不足,开始加大了与高校的合作。

  2016年年底,昆明市盘龙区防艾办、盘龙区疾控中心完成了一项“高校艾滋病预防宣讲及同伴骨干培训项目”,为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培养了30名同伴骨干宣传员。

  “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在高校开展预防艾滋病专题工作,希望探索一种高校教育模式。”盘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说。

  一年来,盘龙区疾控中心对骨干志愿者进行小组能力培训,组织专家到3所大学做了8次预防艾滋病专题讲座;720人开展了HIV唾液检测、17人到疾控中心做HIV及梅毒的检测。同时,还进行了行为学问卷调查,发放唾液检测试纸、安全套等。

  项目的实施,提高了骨干志愿者同伴教育的技巧,鼓励他们发挥创新意识,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开发一系列同伴教育宣传材料和教材等。同时,也改变了他们对身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

  但是项目实施中,一些问题也随之浮现。

  “同伴骨干在学校组织大型活动有困难,加之学校里的活动比较多,使项目活动开展滞后;同时学校课时安排紧,影响了一些同学到疾控中心值班。”盘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这位负责人认为,如果没有学校的制度保障,艾滋病预防教育难以落到实处。

  对此,莫关耀认为,艾滋病预防教育应该向毒品预防教育学习,通过地方立法,让艾滋病预防教育进校园。

  “将预防艾滋病和性健康教育列为公共必修课,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系统的专业学习。”他说。

  同时,九三学社昆明市委员会的专家还建议,在学校建立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站,由学校校医负责,加强与疾控中心、社会团体的联系,全覆盖开展工作。对高校艾滋病感染高危人群开展自愿检测工作,使他们得到及时治疗。

  此外,免费发放安全套也是避免发生艾滋病感染的重要措施。

  2016年3月,昆明学院的青年中心安放的一台无人值守的自动领取避孕用品机器,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根据学校规定,用身份证刷卡,每人每月可领避孕套两盒,每两个月可领避孕栓一盒,避孕凝胶每100天一盒。

  消息很快在微博微信里传播:“不要逃避成人问题,正确对待性教育,这是学校推广性教育的第一步!需要的赶紧啦,都是牌子货”。

  据悉,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安装计生药具自助发放机。到2016年年底,浙江对全省128所高校全部进行了安装,免费向学生提供避孕套、避孕栓、避孕膜等。

  “采取了这些措施并不意味着鼓励学生对性行为的纵容。它表明高校开始正视艾滋病,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突破瓶颈,实事求是地将艾滋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云南省疾控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文凌 实习生 范萱 方晴晴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6月19日 09 版)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教育官方微博 返回首页

新浪教育微信号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3637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88537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