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多少生活费才够花”之争可以休矣

2017年08月16日 14:07 澎湃新闻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大学生多少生活费才够花”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每年新生入校前都会掀起场大讨论。近日,浙江义乌一位妈妈提出“每月1200元”的标准激起女儿强烈反抗,消息经媒体发酵后,“大学生每月1200元够花吗?”引发热议。

  网友对此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说至少3000才够者有之,说800足矣者也不罕见。乍一看评论区里争得厉害,但细一观察就会发现这场讨论基本是鸡同鸭讲——出身普通家庭、在三线城市上学,和出身中产阶层、在一线都市上学,对“够”的理解完全不同。如果无视家庭经济条件、自幼成长环境及已有的消费习惯、学校所在区域、时代发展水平,单纯去回答“够不够”既无意义,也不负责。而如果把上述各项纳入考量,则会发现它并不是一个能给出明确回答的问题。

  够与不够,是个因人而异的相对概念,弹性空间极大,不适宜作为一个公共议题去讨论。即便刨除奢侈享受,只讨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也不可能达成数额上的共识,人们对“最基本”的理解完全不一样。

  之所以觉得该为这种争论画上休止符,除了上述思量外,更根本的原因在于,“一个月多少钱才够花”的议题设置是暗含了一个错误逻辑——“钱是可以够花的”,至于能不能达到“够”的水平,就要看金额大小了。这会给消费观尚且稚嫩的大学生传递一种误导:“我现在生活费不够花,是因为它太少了,如果能多一些,就够花了。”

  如果对人性稍稍知悉一些,就会明白“够花就行”这种知足心态是非常理想化的。不知满足的本性、递进的欲望、不断抬高的期待,决定了钱从来没有够花的时候。所以,“生活费多少才够花”从根源上说就是个无法回答的伪问题,标准线会节节攀升,更没必要为此在网上徒劳地浪费口水。

  对于大学生而言,从独立支配生活费的那天起,“如何用有限的钱去经营自己的生活”不光是四年的事,它是贯穿一生的经济命题。因此,在数额口水战背后,真正亟待解决的是大学生财商培养的问题。

  在这个语境下,死盯着总额不放的眼光太狭隘,更值得关注的不是“大学生一个月花多少钱”,而是“每一笔钱都用在何处”,是否会平衡各项开支、是否会理性取舍。否则,就可能出现看似每个月花得很少,却有“为了买新衣服不吃饭、为了参加聚餐少买书”等价值序列颠倒的畸形消费观,隐于可观的金额下难以察觉。

  “多少钱才够”式的讨论,意在划定一个界限,为茫然的家长提供一个决策依据。我倒想劝劝这些父母,与其陷在各执一词的网络口水里,不如趁送新生的契机考察一下孩子的生活环境,了解下食堂的基本价位、观望下校园周围的消费水平再做决定,总比在家想当然地提出一个标准来得靠谱。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教育官方微博 返回首页

新浪教育微信号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7021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100132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