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西平:增强价值观教育的自觉性

2017年11月26日 14:23 现代教育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编者按:放眼全球,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价值观教育,并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加强价值观教育力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等的引领作用,把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荣誉主席,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特与本报分享关于新时期进行价值观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他认为,价值观决定教育价值观,教育价值观决定价值观教育。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应该看到,作为民生工程首要任务的教育,主要矛盾也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教育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教育的主要任务。

  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基本任务,而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于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是决定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个人的价值观形成了个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式,而社会共同认可的普遍的价值标准,就形成了一个社会普遍的行为模式。

  价值观决定教育价值观,教育价值观决定价值观教育。进行价值观教育必须强化主导性,针对性,审辨性,亲和力和教师的示范性。

  增强价值观教育的主导性

  “我们必须增强价值观教育的自觉性。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基本任务,德育是教育目标,不是一部分人的工作,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

  要增强价值观教育的主导性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西方国家打着自由的旗号,认为价值观是个人的选择,学校可以介绍多元价值观,但没有必要进行价值观的导向,也就是倡导价值相对主义。但经过实践,即使西方国家也发现价值观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比如新西兰,当国家的GDP增加1倍的时候,青少年犯罪率和青少年自杀率增加了4倍。因此,从2007年起,就明确规定学校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价值观教育,并提出8种倡导的价值观。新加坡则明确提出学校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价值观为导向。法国在恐怖活动频发的背景下,教育部也强调必须在学校教育中强化共和国的价值观教育。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习近平同志更强调: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润物细无声,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

  由于价值主体、价值标准、价值取向等的多元化,就会出现多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冲击,因此,“核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的张力关系将长期存在。

  因此,我们必须增强价值观教育的自觉性。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基本任务,德育是教育目标,不是一部分人的工作,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所有学科课堂教学都应当提高价值观教育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从而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奠定基础。

  增强针对性 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义

  “没有对问题、需求和对象的了解就会产生教育的盲目性。没有对问题、需求和对象的了解就会产生教育的形式主义。” 

  在社会急剧变革时期,生活形态、生活方式、工作方法、人际关系等,无不在急速的变迁中。社会逐渐富裕,生活方式逐渐多元化,家庭功能逐渐改变,传统道德逐渐失去规范作用等,这些变化都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产生很大的影响。青少年价值观念的变化是教育事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当前青少年中存在着多重人格的现象,表现在学生行为的无常性,学生发展中的智德分离,学生发展中的知行分离,学生年龄增长与道德成长的负相关等。这种多重人格现象既是社会价值观多元性的折射,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特征在特定时期的反映。两者的交融既给青少年带来困惑,也向教育工作者提出必须加强教育的针对性。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要针对问题。由于社会矛盾的复杂化,学生信息来源多渠道,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部分学生的思想、行为、心理都存在不同程度问题,有些影响个人发展,有些甚至影响社会安定,迫切需要我们强化问题意识。要针对需求。时代的发展,新鲜事物不断涌现,一方面学生希望有更多的了解,一方面也产生许多困惑,要针对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要针对对象。由于学生的学段、地区、家庭等的不同,对不同学生的要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同,因此要面对不同对象,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增强审辨性必不可少

  “既要防止生硬,只进行灌输,不启发思考;又要防止放任,只鼓励质疑,不着力引导。”

  要鼓励学生审问、慎思、明辨,敢于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反思、对比和沟通等自我和合作教育过程,获得全面的理性认识,情感认同。使价值观教育的过程,同时是素养全面提升的过程。 

  既要防止生硬,只进行灌输,不启发思考。又要防止放任,只鼓励质疑,不着力引导。要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统一起来,才能取得思维水平和品德水平的共同提高。 

  价值观教育要增强亲和力

  “教育的亲和力,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亲和力。”

  亲和力是学生对教师和教育实践活动产生亲近、和谐、趋同的动力水平和能力。提升教育的亲和力是增强价值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是改进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强烈的心理认同,才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在教育内容上,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人性的温度,以内容的新颖性、科学性、人文性和生动性,打动人、吸引人,从而产生价值共识和价值认同。在教育方法上,既遵循科学原则,又重视精神的交流与心灵的融合,让学生便于掌握、易于理解、乐于接受。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既要重视传统载体的运用,又要注重利用新兴媒介,搭建起开放性、时代性、互动性的平台。在教育过程上,既要重视认知,又要重视体验,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获得感动、受到启迪,并得到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教育既要理解、尊重、接纳学生,又要围绕、关照和服务学生,通过提高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教育的亲和力,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亲和力。教师的亲和力是以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实践中所产生一种亲近、和谐的力量,一种感染、凝聚的力量。

  最重要是增强教师的示范性

  “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师真正的教养性表现为:学生能从他身上看到一个引导他们攀登道德高峰的引路人,从他的话里听出他在号召他们成为忠于信念,对邪念不妥协的人。 

  因此,要落实习近平同志的指示,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总之,我们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本报记者赵翩翩据陶西平讲话整理,有删改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教育官方微博 返回首页

新浪教育微信号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7029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100139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