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个关键词解读北大之八:精神传统篇

120个关键词解读北大之八:精神传统篇
2018年04月24日 13:15 新浪教育

  来源: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新闻网

  编者按:百廿载悠长学府,双甲子薪火相传。今年5月4日,北大将迎来120周年校庆。

  120周年校庆在北京大学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北大将以“成就·反思·未来”为主线,讲述北大故事、传递北大精神价值、反映北大改革发展成果。

  如今,校庆大幕已启。为进一步营造浓郁的校庆文化氛围,北大新闻网编辑部特推出《120个关键词解读北大》专栏,专栏将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人才队伍、精神传统、党建思政、对外交流、服务社会、后勤服务、北大医学、校园生活等十个方面,选取颇具典型性、代表性的120个关键词,以此为线索,为读者提供一个快捷了解北大历史传统、文化气象、精神魅力,尤其是百年校庆以来北大发展变化的窗口。

  巍巍上庠,百廿星辰,人文渊薮,底蕴深厚。有关北大精神、历史记忆等相关文献浩如烟海,加上时间有限、认知有限,选取的内容难免有一孔之见,难免挂一漏万,难免以偏概全,希望读者诸君指正。

  北大有它永恒的魅力。这魅力来自历史、更来自历史的漫长行进中形成的北大精神。

  ——谢冕《一百年的青春》

  几年以前,北大的有关单位曾举行过多次座谈会,讨论什么是北大的优良传统这个问题。同对世界上其他事情一样,对这个问题也有种种不同的意见。

  ——季羡林《巍巍上痒 百年星辰》

  北大的传统究竟是什么?这是北大人一直在思考和讨论的问题。有人说是兼容并包,有人说是综合创新,有人说是科学民主,观点分歧,莫衷一是。

  ——黄枬森《我所理解的北大精神》

  85、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五四青年节考察北大时指出:“五四运动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为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京大学是这场伟大运动重要的历史见证者和精神传承者。五四运动奠定了北大的精神底蕴,此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代北大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的内涵,使其日益成为北大精神的核心。

  86、勤奋 严谨 求实 创新

  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长久的历史积淀使北京大学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说勤奋,战争年代的北大学子在炮火和硝烟中笔耕不辍,和平年代的图书馆、实验室中依然是北大人忙碌的身影;论严谨,文史学科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理工学科精益求精、锱铢必较;讲求实,费孝通深入江村开展社会调查,马寅初校长“单枪匹马”坚持“新人口论”的风采犹存;谈创新,北大一直在持续改革中前进,引领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进步,培养着“引领未来的人”。

  87、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延揽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在北京大学就职或任教。蔡元培说:“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88、繁荣学术 追求真理

  北大成立25周年时,身为北大教员的李大钊感言:“只有学术上的发展,值得作大学的纪念。只有学术上的建树,值得‘北京大学万万岁’的欢呼!” 新中国成立后,北大师生在“两弹一星”研制、百万次电子计算机问世、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等国家重大战略工程中建立了不朽功勋;改革开放以来,北大人贡献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稀土分离理论及其应用、股份制与产权制度改革等重大科技和思想理论成果,继续发挥着引领时代进步的作用。北京大学也在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北大必须把繁荣学术、追求真理作为根本追求。”

  89、《新青年》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新青年》杂志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至北京。北大迅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北大师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军。自此,北京大学传承新文化运动的薪火,在大学精神的塑造和大学文化的建设中发挥着示范引领的重要作用。

  90、“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

  鲁迅在《我观北大》中说:“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长期以来,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办学方向和价值导向的基础上,北京大学始终引领社会之风气,挺立时代之潮头,投身社会发展的洪流中,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但开风气不为师”。

北大120周年校庆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