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校毕业季。
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将有820万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再创历史新高。面对如此庞大的竞争压力,超过80%的学生认为就业有难度。
为了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早在2015年,教育部就规定,高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得低于总课时的30%”。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也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通过实习的途径提升就业竞争力。
但是,每年全国仍有400万大学生抱怨找不到实习工作,要么是岗位不匹配,要么是盲目海投没有反馈。与此同时,企业也面临人才缺乏的困境。
“招人难,招合适的人更难”仍然是企业HR和管理者最头痛的问题。如何能在合适的时机招到合适的人才是越来越多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1、实习招聘或成企业重要的人才输送通道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产业结构加快转型、新兴产业迅速崛起,过去不少创业型企业由于面临快速的发展和生存压力,对用工抱着“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态度,心态上过于急功近利。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则把实习招聘当成最重要的人才储备和用工通道,因为这样不仅降低公司人力成本,还能尽早吸纳优质人才。
据实习僧权威发布的《2018中国实习招聘行业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在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中,明确表示可以转正或面议的占比高达95%,表明企业越来越希望通过招聘实习生来培养全职员工。同时,学生对实习岗位能转正的期望高达94%,说明学生越来越重视实习岗位是否可以转正,并渴望通过实习这一途径实现成功就业。
一个有意思的数据表明,在实习生中,高达40%的学生来自211或者985大学,说明即使是随机选择实习生,每3个人中就有1个人来自重点大学!
2、短期实习岗位不足,企业更偏爱长期实习生
大部分企业更希望招募长期实习生。虽然经过市场的教育和磨合,仍有数据表明,多达61%的企业要求实习时长为3-6个月,这导致1-2个月的短期实习岗位供应量非常少。该数据虽然只占到3.62%,但是每个岗位的人均投递量却很高,说明大学生有旺盛的短期实习需求。
企业如果能适当提供短期实习岗位,将会进一步降低学生实习的门槛,从而吸纳更多的实习生。
3、一线城市人才虹吸现象减弱,长尾效应凸显
随着城市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新一线城市企业开始招募实习生,吸引了超过20%的学生投递简历。
虽然数据显示北上广深对人才的吸引力依旧很大,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依然旺盛,达到80%,但是城市的长尾效应已经凸显,杭州、成都、武汉、南京几个新一线城市的人才需求量加起来占比达16.4%,简历投递量首次超过需求量,达到19.3%,新一线城市有望迎来人才缓慢但持续地回流。
数据来源:《2018中国实习招聘行业大数据分析报告》、《2018求职旺季人才趋势报告》
4、热门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仍然紧俏,企业应提前储备人才
据《2018中国实习招聘行业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互联网行业仍占据企业人才需求量的首位,占比36.3%,教育、金融、服务咨询行业紧随其后,需求量均占比10%左右。
而从学生投递简历的数据分析,互联网是人才供应最多的行业,学生的投递占比为47%,,其次为金融。而服务咨询、教育培训行业相对供小于求,尤其是今年在线教育行业迎来井喷式发展,人才缺口最大,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提前储备人才。
从热门职位来看,学生最喜欢投递的岗位是软件开发,占总投递数的11%,其次是人力资源和运营类岗位,均占总投递数的9%左右。而销售岗位是大家最不愿意投简历的岗位!
5、大公司对人才吸引的规模效应显著,小公司更应塑造雇主品牌
有数据表明,创业型公司(人数<150人)的人才吸引力明显不如有雇主品牌效应的大企业。2000人以上大型企业的实习生需求量达到30%,学生端简历投递量近39%,而创业型小公司则出现了8.8%的人才缺口。
这意味着公司规模越大,越受到实习生及求职者的青睐,学生投递简历的占比就越高,并且大规模公司平均职位投递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创业型公司由于创立初期,各种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建设不完善,相对于稳定发展的大公司缺乏人才吸引力。因此,创业型公司更应加强在雇主品牌方面的建设,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6、企业应善用大数据和AI技术 提高招聘效率
根据全球最大职场社交平台领英发布的《2018中国人才招聘趋势报告》显示,在经济发展的新浪潮下,将有四个趋势深刻影响招聘模式,这四个趋势分别是:人才多元化、新的面试形式、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不同于以往招聘的繁琐和机械重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作为新技术已深入应用在招聘领域, 比如,实习僧通过大数据和AI技术的深刻应用,通过挖掘自身积累的千万量级的用户数据分析,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企业发布职位最集中的时间段是5月,而学生投递简历集中在6月。如果企业能够通过大数据了解到这一规律,能在学生投递简历比较多的6月发布职位将会极大地提高招聘效率。
以上六大趋势,综合了招聘行业各大权威数据报告,对于解决企业招人难的问题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企业可以前瞻性地进行人才布局和规划,并且采用的是更灵活、更具创新的方式。但是,最不容忽视的一大趋势是,企业人才争夺战的重心逐渐向人才供应端的上游延伸,也许未来,就是实习生的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