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教育的海水与火焰:11位大咖独家揭秘赛道生存法则

K12教育的海水与火焰:11位大咖独家揭秘赛道生存法则
2018年07月19日 23:18 新浪教育

  新浪教育讯 7月19日,“2018新浪K12教育行业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活动以“K12的海水与火焰”为主题,力邀全国近20家K12教育机构的大咖亮相活动现场。大家通过对传统教培与在线辅导两大领域的深度思考与观点交锋,奉献出一场超高浓度的思辨讨论会。

K12教育行业论坛全体嘉宾合影K12教育行业论坛全体嘉宾合影

  新浪教育总监梁莹发表精彩致辞,在她看来:“2018,是K12教育赛道‘重构与变革’的关键节点。从‘最严减负令’出台,到人工智能开始发力,再到资本的持续强劲注入……这些让原本分散的K12教育市场愈加热闹。目前全国K12在校生约有1.8亿,用户的需求构成了这条赛道的千亿市场刚需。近半年来,K12教育赛道共完成了28起投融资,融资金额达31.27亿人民币。一边是机构突飞猛进的升级发展,另一边,不少机构也面临着用户规模扩张减速、变现难、市场竞争加剧带来的压力。在这样一个热门赛道里,依然是机会与风险并存。该领域的模式众多,玩法不一,要想发展也得先生存。这就需要在对该领域探索的过程中不仅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也要为产品用发展的眼光持续注入新的动力。”

  减负令之下:传统机构生死攸关,教育+科技才是王道?

  今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 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通知强调将严格落实“十项严禁”纪律,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时“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面对号称为“史上最严减负令”的发布,教育机构该何去何从?

一起教育科技 联合创始人 肖 盾一起教育科技 联合创始人 肖 盾

  不少科技类教育机构一致认为,减负令给大家带来的机会将大于挑战。在培训市场不断被规范的过程中,势必会有不合规的机构被清理,淘汰者所释放的市场空间无疑将留给剩下的机构,而科技类教育机构在其中占据优势。一起教育科技联合创始人肖盾甚至认为:“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学习效率,才是减负的解决手段。”在他眼里,表面上看“减负”有减重和提效两种办法,但在标准化的人才选拔背景之下,直接减少学生学习内容行不通。反而人工智能在其中大有可为,它可以把更精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产品分配给学生,再通过提升学习效率来减负。

掌门1对1 联合创始人 余 腾掌门1对1 联合创始人 余 腾

  掌门1对1联合创始人余腾表示,“我们作为在线教育的企业,对我们来讲,这并不是一个坏信号,有一部分生源会流到线上平台。同时我们也在顺应减负的要求,做更多包括素质教育方面的尝试,包括我们推出更多AI+教育的产品,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到减负。”

海风教育 联合创始人兼coo 俞昊晟海风教育 联合创始人兼coo 俞昊晟

  对传统培训机构而言,“减负令”成了它们不得不面对的“生死难关”。行业门槛提高、新课程研发难度增大、运营成本增加、吸引人才困难……都成为不小挑战。京翰教育CEO姜振鹏却认为,“政策出台将会极大的抑制K12培训市场的供给,但是需求不会消失。”甚至在海风教育联合创始人兼coo俞昊晟看来,“减负,其实是把价值观拉回到一个理性的状态,让机构可以把目光聚焦在一些真正为学生提供好的教学环境和方向上。这对机构本身来讲会有一个净化的作用,不符合资质、教育水平不符合标准的培训机构将会被清理。”

北京皮影客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 胥克谦北京皮影客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 胥克谦

  作为一个K12教育赛道的旁观者,北京皮影客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胥克谦看到这次所谓的“最严减负令”一出现,特别多的K12机构立刻就动起来了,这其中机构投入最多的细分领域是小学段的学科教育素质化,但对于全新教学内容的研发来说,这是一件做起来特别“重”的事儿,需要大量的人力、大量时间投入,由此,胥克谦预测未来K12赛道的教育机构将会出现重新洗牌与分化的格局。

精华学校 副总裁 涂涤非精华学校 副总裁 涂涤非

  在对行业格局思考的同时,不少嘉宾也在剖析“减负难”的问题。精华学校副总裁涂涤非认为,“这个‘负’是教育的选拔机制给所有家长、孩子带来的‘必要课业负担’,这个很难改变。如果减负仅仅是去减少学生的课业量,而不在上层建筑上做改变,实际上减负很难真正落实。”在环球优学教育联合创始人张建生眼中,“很多中国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学业问题时,感性大于理性,不怕自己的孩子差,就怕别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强,这样的心境也导致他们更多的关注学生成绩。”

  我们究竟要给孩子减什么负呢?精华学校副总裁涂涤非给出了答案:“我们要改变孩子不好的学习习惯,孩子不太好的学习思维,以及不太好的亲子教育关系给孩子带来的‘负’,而非改变正常课业给孩子带来的所谓的‘负’。”

  K12的未来授课形式,“融合”必将大于“单一”

  自去年以来,在线1对1的课堂形式探讨之风,从在线少儿英语赛道吹到了K12教育赛道。众多机构纷纷涉足该形式,甚至大量资本也开始涌来。与此同时,也有行业人士分析认为,在线1对1授课形式之下,教师课时费占学费比太高、毛利低,这将导致机构很难持续拿出太多钱来砸市场、砸后台……究竟传统面授课、在线1对1、在线小班课……机构会如何选择?多数传统机构与在线教育机构嘉宾给出的回答是:“融合。”

京翰教育 CEO 姜振鹏京翰教育 CEO 姜振鹏

  谈到线上、线下不同的授课模式,京翰教育 CEO姜振鹏分析,“目前针对大班课而言,线上、线下的体验已经完全一致了,如果线上能组起大班课,这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了;小班课目前还面临着生源是不是足够的问题;1对1这种强互动的形式,线上体验与线下体验的差距还是比较大,但在线1对1可以解决三到六线城市所面临的优质师资紧缺的问题,因此也获得了发展。”

  掌门1对1联合创始人余腾在论坛中分享,“我们在最初做选择时,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就是在线1对1是最容易做的,因为它所包含的网络、延迟、音频视频技术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其次1对1的学习效果也是最好的。但是空间距离决定了总会有一部分人离优质教育资源特别近,因此传统的线下机构依然不会消失。”

凹凸个性教育 副总裁 胡剑凹凸个性教育 副总裁 胡剑

  甚至在凹凸个性教育副总裁胡剑看来,“学生的需求是不可能被人工智能或某一种纯线上、纯线下的单一模式所满足的,真正好的方式应该是混合式的个性化教育模式。”

轻轻家教 副总裁 刘斅轻轻家教 副总裁 刘斅

  轻轻家教副总裁刘斅介绍,“轻轻家教搭建的是一个平台,通过数据和科技帮助两端的家长和老师提高效率,并且通过独有的品控体系保证教学规范和质量。轻轻家教主张孩子改变教学场景,通过上门一对一和在线一对一,在家上课,这种模式本身就是给孩子减负。”

  实际上用户需求在授课形式的过程起了主要作用,刘斅还分享了一组数据:“K12培训,大概1对1占40%的市场份额,1对多占10%左右,大班课占10%,剩下的40%是小班课占据着。从人数上来看,1对1的人数占据25%,小班课人数占据60%。其余占15%。“而且一对一还在增长,因为80后家长在对待教育消费时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首先是他们更加关注时间成本,他们希望有自己的时间,希望有人陪伴他们的孩子;其次是他们也更相信专业化的服务,希望因材施教,一对一越来越成为他们的选择;第三是他们对教学或服务过程的透明化要求更高了,希望可以对过程更多掌控。

  在京翰教育CEO姜振鹏看来,“单个业态与1对1业态的差异在于,它们一个是产品驱动,一个是运营驱动。”实际上,1对1的盈利模式类似于制造业,它需要精细地去控制每一个环节,最终通过运营产生利润,它对精准的管理艺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人工智能时代K12教育要如何“变”?

  面对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数据的不断累积、迭代,K12机构要如何变才能让教育更有效?几乎所有的机构负责人都认可人工智能将对教育行业产生“提速”影响,但是大家也理性的认为人工智能只是教育的补充。

  一起教育科技联合创始人肖盾分享了自己对人工智能的认知:第一,人工智能本身的发展是需要数据的,数据的获取本身是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优化;第二,人工智能更核心的是,底层数据应用部分,简单而言就是因材施教。他还认为,“不管科技再怎么发展都不能替代人,不管人工智能怎么迭代,“爱“这个教育的本质永远不会改变。”

文都教育 中小学副总经理 那春雷文都教育 中小学副总经理 那春雷

  文都教育中小学福总经理那春雷理解的人工智能+教育,“是要让学生懂老师;让老师更懂学生;让我们更懂自己;让我们更懂未来。”具体来说,有了大数据积累、语音识别、动作识别等支持,可以通过数据化内容让老师看到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具体变化,进而让老师更好地评估他们。学生能够看到一个更全面的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自己会有一个更全面的认知。最后,让我们更懂未来。我们可以从之前沉淀的数据、画像里找到跟自己很像的人,他们的发展路径,可能对我是有意义的。

学霸君 副总裁 宋超学霸君 副总裁 宋超

  究竟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发展到了怎样的阶段呢?学霸君副总裁宋超认为,“人工智能在底层技术上还是在浅人工智能的层面上,强人工智能或者超人工智能,基本上还是梦想。”在他看来,第一,我们既不能忽视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我们的高考机器人就能够做到自动阅卷,能帮助老师节省大量批改作业和试卷的时间;第二,因为我们有教研团队,会对整个初中、高中阶段的知识体系做出比较完整的梳理,针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知识薄弱点。我们可以推送个性化题目,做到薄弱知识点的强化训练,提升学习效率。

  同时,也不要过度夸大人工智能的作用。有些公司可能为了宣传,为了噱头,说AI以后能够取代老师,我们觉得这个基本上是不太可能实现的。毕竟AI是工具,还是要在人的手里发挥作用,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AI可能会过时,但技术会永生,技术对教育必然会产生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终究来说,教育是在时间维度上的竞争,直播是基础设施,数据是灵魂。而对于人工智能时代的K12教育,京翰教育CEO姜振鹏认为,“无论科技会带给教育怎样的改变,我们希望能够打通学生的学习行为时间轴,并获得学生学习时间轴上的全数据。怎样才能打通?怎么才能获得数据?当越来越多的学习行为被逐渐地转到了直播这样一个基础设施上面时,我们才能够逐渐掌握学习全时间轴上的数据,这就是为什么说在时间轴上面的竞争,直播是基础设施,数据是灵魂。”

  当快资本遇上慢教育:积极拥抱却不能被资本裹挟

  在过去几年里教育巨头、资本巨头纷纷布局教育领域。据IT桔子不完全统计,过去几年里好未来共投资66家机构,总投资金额达47.8亿。新东方系共投资48家机构,总投资额达30亿以上。除了资金方面的支持,他们带给创业机构的还有课程模式、家长资源等等。用一个词概括,就是“聚合”。与此同时,“快资本”寻求3年甚至更短时间的退出与“慢教育”需要至少3年的持续投入才能发生质变,两者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也使得不少机构处于是先变现、还先专注产品的“撕裂”状态。

  “至于资本带给创业机构的聚合和撕裂,有点像我们的主题‘海水与火焰’,这个表达十分形象。”一起教育科技联合创始人肖盾说道,“像一起科技这种商业模式,如果没有资本的加持是根本无法做出来的,与传统机构拥有强大的现金流不同,我们先做大,先覆盖用户,再去思考商业模式,再不断地优化商业模式,这种方法论只有资本介入才可能存在。”

  京翰教育CEO姜振鹏则认为,“对科技型创新教育机构而言,资本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冗余,所有的创新都是以浪费为基础的。在这个行业里,有许多机构融到了巨额资金,他们通过不断的试错与创新在帮助行业选择模式,而试错的成本都是由资本承担的。”对于传统线下教育机构而言,在一级市场中它们很难融到大量的钱,因此也就缺少资金去“浪费”,只有获得较高资金的安全边际,机构才肯去进行创新。如果传统机构盲目的用自己经营现金进行创新,很容易使自己的企业陷入危机。所以,更准确地来讲,资本应该是教育创新的血液,而教育行业也需要接受资本洗礼,这本身就是行业逐渐成熟的标志。

环球优学教育 联合创始人 张建生环球优学教育 联合创始人 张建生

  环球优学教育联合创始人张建生则用更通俗的表述来形容资本与企业。他认为,“资本是养猪的,做企业是养娃的,企业是想把娃养大成人,但资本是想把猪养大,然后卖了。这样的定位决定了资本是非常势利的,哪个方向火,资本就往哪里涌?所以,资本能够助推一个企业快速发展,也能够使得企业快速消亡。”

  轻轻家教副总裁刘斅则认为,“K12有点像汽车行业,产品决策周期都比较长,传统巨头品牌势能短期难以撼动。而各家机构在融到大量资本之后,绝大多数都投入到教研、组织文化建设、研发体系上,但未来绝大部分还是要打营销战。” 刘斅相信教育行业的聚合是一定的,因为各个领域都有这种倾向。撕裂也是一定的,因为没有一家公司想认输,同时也没有一个资本想认输。

  对于未来K12教育赛道的发展,也许正如新浪教育总监梁莹所说:“K12教育赛道的现状就如同今天的论坛主题,海水与火焰并存,未来要如何良性发展?这可能是所有创业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原创编辑:潘程

  责任编辑:马欣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