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教育科技肖盾:全球教育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一起教育科技肖盾:全球教育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2018年07月20日 14:50 新浪教育

  2018年7月19日,“新浪2018中国教育行业论坛”在新浪总部大厦顺利启幕,首场为K12教育行业论坛,本次论坛聚焦政策、资本与科技带给教育的机遇和挑战,与众位行业资深大咖,共同寻找“回归本质”的中国教育培训发展之路。以下为一起教育科技联合创始人 肖盾的论坛发言实录:

一起教育科技 肖盾一起教育科技 肖盾

  肖盾:感谢新浪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能跟各位同行、各个机构进行请教,我来自“一起教育科技”,我们做了7年时间在线教育,2011年开始做,主要是做中小学的教育。

  只有两种办法减负:卸掉压力,增加效率

  针对史上最严减负令,虽然余总讲每年都会出,我自己的感觉,今年出的还是比较严格的。减负令主要是针对学生,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了。但是整个K12的大环境下,所有人的负担都很重,包括家长,据说上海有家长辅导学生作业搭支架了。基本上我见到的老师也都非常辛苦,学校也压力非常大,在一个高竞争的人才选拔环境下,怎么能去培养更好的孩子,怎么能让自己的学校在这个环境中不被淘汰,是很多学校都在思考的问题。

  目前的教育大环境我个人-非常认同的。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参与到一个大的环境下的这些群体如果都是负担重,那么发展就不是特别健康。至少我们-认为在这个时机去出台看起来非常严格的减负的政策,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也是非常-支持的。

  实际上我们公司从最开始做的时候,一直致力于的事情就是减负。最开始我们推出作业产品的时候,我们就调研了所有跟作业相关的用户,包括老师、学生、家长、学校,他们最大的一个需求就是怎么样让这个场景减轻我们的负担。老师提出来一周要花16个小时批改作业,但实际上是重复性的机械劳动。真正对他有帮助的,比如批改完的作业能做一个学习前的分析,这次作业到底对全班的知识点或者某一个能力的掌握情况,老师其实不太了解。或者是某一个学生是不是特别需要帮助,或者某一类的学生是不是已经“吃不饱”了,这些东西他不了解,希望我们帮助他解决。

  同样,学生也有这个问题,我们去采访特别好的学生,他说这些作业对我来说是没有用的,我早就会了,但是我还得做,耽误我的时间。去采访学习相对后进的学生,他们就会说这些作业对我来说也是没有用的,因为我只能抄,我再怎么看也不会,非常受挫。实际上效率也挺低的。

  家长说负担、压力也很大,但是不知道怎么帮助我的孩子,我特别想了解我的孩子,他的作业其实挺高频的,几乎每天都有,但是到底反映出什么问题,知识的问题、能力的问题、学习的态度、学习方法的问题,甚至更高阶的问题,比如他的性格、情感上面的问题,是不是能反映出来?感觉孩子的压力也很大。

  我们一直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

  我讲一个案例,这个案例是通过我们科技和教育的某一个场景结合,减轻作业的负担。案例是山东王瓜店镇中心小学的校长张益强,他原来是政治老师,后来当了校长。他们学校是一个乡镇小学,这个学校没有几个英语老师。张校长教政治,所以他的政治思想觉悟比较高,知道英语对孩子的学习非常重要,于是就想帮助孩子们,让学校的学生能够好好学英语。后来在-一个教育大会上听说了我们这么一个公司叫一起教育科技,他有这么一个产品叫“一起作业”。他非常惊讶,尝试使用。当时面临巨大的阻力,很多家长没有硬件甚至是反对学生上网,或者是对视力有担心,或者是担心学生玩游戏上瘾等等,各种原因。但是他说不行,我们这儿英语老师少,所以你们更是得好好学英语,于是自己作为校长给全校同学布置作业。我们在后台数据上看,他每天早晨5:30,全校几百人,一堆学生在那里跟读、点读、配音等等。我去年年底在上海教育学会会上见到张校长,。见到第一面,他说我太感谢你了。我不知道他是谁,他握着我的手,他说我是山东的张益强,我说我在数据库见你很久了,你怎么有那么多学生?他说我是校长,-我们的学校学生都在用一起作业。

  对于布置作业,他自己确实不用花很多时间干这个事,每天早晨大概几分钟,就把作业都布置了,他学校的学生有很多确实因为有这样的工具之后,就喜欢上英语学习了。一起作业是一扇窗户,有了信息化的手段,他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他们班学生参加山东省口语大赛进入决赛拿到前三名,他们学校的英语成绩在全镇遥遥领先。他去跟济南的学生比,在同年级比,在中等偏上水平。最重要的是这些孩子提高了自信心,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很有信心地跟外国人、其它城市里的孩子交流,分享他们学习的心得。

  这跟减负有什么关系呢?减负有两种方式:一个是把最终的压力卸掉,从工程学的角度来讲,如果滑轮负担非常重,要么把重量减小,这在现阶段是不可行的,人才选拔就是这样一个标准,就是高标准的要求,最终是减不掉的。第二,通过增加效率的方式。讲到底,我自己认为科技能够增加效率的手段无非是两个,第一是跨越时空,把原来那儿没有的资源通过科技的方式传播过去。第二,通过因材施教,更加精准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总书记在十九大提出来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一个好老师要么在最优秀的学校服务最优秀的学生,要么是在偏远的学校服务最差的学生,更不要说一本好书,物理实物的东西分发是有成本的,但是信息的东西分发的边际成本大大降低,不是十分之一的概念,可能是亿分之一的概念。这是我们看到的机遇。只要是科技和教育结合的同行都面临这样一个机遇,在教育不均衡的大背景下,通过教育的方式,一个是跨越时空促进公平,一个是因材施教,提升质量。这是我们可以共同努力的方向。

  主持人:感谢两位老总的精彩解答,准确地说,三位家长的仔细交流。

  接下来进入下一个议题,这个议题就是具体到K12的授课形式上,可能是受少儿英语1对1的影响,去年到现在,在中小学这一块在线1对1也非常火,大家一直非常看好这个授课模式,但是这个授课模式中也存在着一个问题,个人老师可能剥夺了一部分成本,所以成本非常高,有很多机构没有在里边探索出比较清晰的盈利模式。所以,非常想请各位老总一起来分享一下,您认为对于K12这一块授课形式应该如何抉择?

  线下不可能被线上替代

  几个观点。

  第一,线下不可能被线上替代。一个线下的机构提供很多教学外的职能,类似于托管的职能。

  另外,在线下开会,和通过直播的方式会,至少用现在科技的手段还是不太一样的。我和我妈妈微信交流,和她摸着我的头跟我讲两句话,那种感觉不一样。未来肯定还是线上、线下混合的方式。

  我们公司一直没有做过线下产品,但是我们一直是这个观点,线上不可能替代线下,最多就是逐步地渗透。

  至于班型,老师和学生的比例,我们公司其实尝试过1对1,包括少儿英语的1对1,尝试过小班课,1对2,一直到1对20,尝试过大班课,也是通过直播的方式。-

  家长的角度,特别重服务的和没有重服务的两种不太一样,原来在线下就是两个行业,大家更多关注的是教育培训行业,这是重服务的行业,本质上是一种服务,是一种整体的解决方案。还有一个行业大家不太关注,是教育出版行业,卖很多书,包括教材、教辅、课外阅读等等。卖的不是服务,卖的是内容。这不是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解决方案中的一个环节、一个学习材料。我看到的趋势是这两个行业都在朝着同样一个目标在进化。

  培训公司肯定已经从线下大班、小班、录播课程、直播课程,各种各样的班型,已经在往这个方向走了。将来的形式,这两个行业的边界可能变得越来越模糊了,当然时间可能不会特别特别快,也许十年以后可能这两个行业变成一个行业了,从内容出发的东西会越来越重,加入的服务会越来越重,服务的东西也会越来越标准化,做很多内容,最明显就是像好未来,其实在做大量调研、底层的工具和系统。

  从路径上来看,我们公司最后的选择还是偏向于从出版行业进入,最终什么样的形式最好?得有一个方法论。我自己比较认同的方法,用数据来说,过去整个这个行业四个字总结是“感觉有效”,先做一堆广告,再找各种各样的案例,这种案例也不一定是你的,跟你沾边就行,家长就把钱给你,家长确实非常焦虑,没有选择就把钱给你,不给人保证任何效果,给家长讲一些故事。这不是机构的问题,这是现在这个行业没有达到这个阶段,但是最终有一天还是要达到这个阶段的。虽然说教育是一个玄而又玄的东西,我们对大脑的学习、人类教育的目标都有不同的分歧,和我们相对科学地评估这件事没有矛盾。我们还是要有数据,科学方法论来看什么叫学习的效果,什么叫教育的结果,什么叫教育的价值,基于这个再来谈授课形式,这是最表层的选择。

  从商业上我有一个观点,我自己没算清楚1对1规模的账,我感觉1对1最好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是小而美的。当一个老师自己开班的时候,他甚至可以不交税,他是可以对他的生源、对他的教学质量有非常好的控制。我不是特别确定,把1对1做成大规模以后,是怎么保证教师质量的高标准。我相信有些办法,比如教师培训、考核、淘汰机制,但是可能还是不如一个老师那个时候好。当然有一大堆老师形成所谓的规模效应,对进一步迭代、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多大帮助。当然我对这个问题的认知是不够的,现在不管在少儿英语的赛道上,K12主赛道上,这些做1对1的机构也都在资本市场获得了认可。所以,我们从事实来看,也许是我的认知有问题,确实我没想明白这件事情,是我们公司一直没做这件事情的原因。我们就选了一个比较稳的方式,我们原来出版的内容还有两个大的成本,第一个是渠道,就是分发,面面层层的代理,省级、市级、区级,到学校,-,渠道成本多的能占到50%以上。还有生产的边际成本,仓储、物流、印刷,本身也很痛苦。虽然出版行业也不小,在中国至少有上千亿规模,包括教材,但是没有出现利润特别高的公司,因为利润率实在太低了。生产的边际成本也越来越高。

  这是我们现在主要的商业模式,但是这个东西的效果确实有限,它是类似于一本书,而不是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对它的定价也是有限的。1万的外教英语课程,一年基本上就上完了,我们这一本书一年下来大概就收100块钱,差100倍。但100块钱都是利润,而1万块钱的可能还没有利润。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也促进教育公平,甚至好多五六线城市也买了我们这一百块钱线上的书,用完了也确实反馈有效果,觉得也挺好。这个行业就会有价值,有价值就会向前发展。我们也期待,不管从哪个角度切入,随着科技的发展,将来还是会有一个比现在更好的形式,将来有很多技术,包括AR、区块链,肯定是能对形式有新的影响和创新,我们特别期待。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肖总的精彩分享。肖总刚才也抛出了几个问题,在座我们嘉宾的机构里也有做在线1对1的,想请嘉宾在回答的时候顺便回答一下肖总的问题。

  主持人:在授课形式这一块的选择上,融合比单一更有优势,也可能是未来的一个趋势。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个议题,这个议题是人工智能时代K12教育要如何变?其实人工智能也是一个非常热的词,从前几年我们觉得一个概念到现在我们终于觉得人工智能可以改变教育的某一部分。也请我们的嘉宾一起来分享一下,面对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数据的不断迭代,我们的教育机构或者我们K12要如何变来让教育更有效?

  教育的本质是爱,人工智能怎么发展本质不会变

  人工智能对教育肯定还是会有影响的。学习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的输入和加工的过程,人工智能是一种新的对信息的输入和加工的优化。所以,还是会产生一些比较深远的影响。

  第二,现实地讲,至少教育部分的目标是为了让一个人在社会中找到合适的岗位,至少部分岗位将来会被人工智能深度影响。教育改革现在是个很大的方向,也是说我们怎么能从人的学科知识的考核和学习的方式,变成一个从知识到能力,甚至到跨学科能力,包括核心素养,包括学会学习的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等,这些趋势有没有人工智能都会往前走,但是有了人工智能可能会加速这个过程。

  具体怎么变?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自己的认知。

  第一,人工智能本身的发展是需要数据的,如果企业想做人工智能,还是要想办法去收集很多数据。数据的获取本身是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优化的,比如说语音的技术、手写识别技术、自然语言处理的技术、大数据处理的技术,能够在数据获取增加新的场景,比如我们原来不能批改作文,现在可以批改作文了。不但能批改打字打出来的作文,还能批改手写出来的作文,我们的数据更多了。数据多了,算法就更好,反过来进入到正向的闭环。

  第二,因为人工智能做到了因材施教。未来每一个人都能在人工智能泛滥的社会中还能找到一个岗位,要突出每个人的个性。过去工业时代生产的哲学思想是把人当成机器,每个人都能在国家的大的机器里、社会大机器里找到自己小小机器的角色。未来我觉得很多机器就把机器干的事都干了,要回到人的定位上,要个性化。我观察这么多学生,男孩、女孩差异很大,即使同样是父母的孩子,几个孩子之间其实性格差异、兴趣差异很大,而且去做个性化的教育,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有特别全面、特别专家式的1对1的,一直跟着你,辅导你,就这个可能还不够,做一个比喻,像私人医生,就管你一个人,方方面面都了解你,就是私人教师,这是一种办法。另外就是借助人工智能本身的技术,让一个普通的医生,至少知道怎么给你正确的治疗建议。

  我们认为,不管科技再怎么发展不能替代人。从人工智能终极角度思考,什么叫智慧,什么叫能力,什么叫人,最后得出来的结论,人跟机器还是不一样的,《人类简史》作者有一个预测,未来两种人,一种是未来大部分人,另外一种人是神人,主宰者人工智能,也主宰着社会发展。更多的人会找到兴趣,他在兴趣中工作有点像玩,但实际上对社会产生真正的价值,并不是在VR世界、游戏世界纯粹消灭时间,有的人可能成为类似于艺术家,很多人可能创造出来一些更深度的服务性的工作,医生的工作可能能被人工智能替代,但是护士不能,而且护士的数量还会增加,他对你的服务可能更加周到。老师也一样,将来教、育分离。老师教的职责大部分被人工智能替代。但是育的部分人工智能比较困难,还是由老师来做,越来越作为兴趣的引导者、兴趣的传播者、做人的榜样、像妈妈一样爱你。

  关于人工智能我们的另一个思考,教育的本质就是爱。不管人工智能怎么发展,这个本质是不会变的。教育会产生一代人对一代人自然的一种爱,不管是个体最好的东西还是这一代人最好的东西传递下去。我们看到人工智能的影响,应该是会越来越多地激发出来自然的爱。原来我们让老师干一些特别机械化的工作,其实阻挡了他对学生自然的爱。我们让妈妈在教育中天天思考学习,其实是影响他对孩子自然的爱。我觉得这个时代人会转向更加自然的、更加亲密的一种交互的方式,人工智能就会像工业革命替代了或者升级了我们很多事情一样,在这个时代升级我们的大脑,让大脑中其它我们并不擅长的,比如计算、记忆,这些智能解放出来,投入我们更擅长的事情,就是去爱。

  我们自己做了一个底层的智能学习系统,叫苏格拉底,本质上就是基于一个个性化学习,推荐个性化路径的系统,目前给我们自己的产品用。将来我们也希望基于我们对这个东西的理念,去打通其它的教育产品。逻辑上讲内容的生产,我们不应该自己做。我们有这个理想。

  教育一定是有很好回报的行业

  简单讲一讲资本。

  十年前我去给资本讲故事,说把教育、科技结合起来,当时也没有在线教育这个行业,他们都不太认,他们当时就说你们的用户量很小,怎么办?跟教育行业比起来,你居然不收钱,收钱也收不了几块。当时资本家是不太认可的。确实也没想到,十年过来,现在估值上这么认可教育行业。也是非常可以理解的,教育就是一个特别好的行业,基本上在教育行业做的好的公司也会一直好下去,这是自然规律。有些东西,比如说像大山、大海的形成就很不容易,但是让它消亡也很不容易。教育总体就是这么一个行业,百年树人嘛。这个行业在中国有刚需,好多人都讲到选拔竞争激烈的问题,这跟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很大的关系,家族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家长非常关心自己的后代在社会上是什么样的情况。我现在创业,我爸妈经常担心我,给我提很多建议,就是这样,他们对我的教育还一直关心。

  全球的教育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中国是全球教育发展最好的地方,需求特别大,加上跟科技结合起来,能够促进教育更好地发展,有一些社会意义。其实有些社会资本不一定完全百分之百从赚钱的角度来考虑,有10%—20%是从情怀的角度出发。这是特别特别好的一件事情。

  至于聚合和撕裂,有点像咱们讲的“海水”与“火焰”,这个表达挺好,让我联想起来最近特别火的电视剧《权力的游戏》。我觉得资本的介入倒不是权力结合或者是撕裂的东西,像我们这种商业模式,没有资本是根本没法出来的,过去的教育行业模式是现金流非常好。像我们这种是先做大,先去覆盖用户,再去思考商业模式,再不断地把商业模式优化,这种方法论在过去是不存在的,只有资本介入才可能存在,然后才反过来有可能有大量的数据,训练人工智能算法,进一步在做强的方面能够有十倍以上的提升。我们需要定义更宽广的学习目标,对每一个学习目标都有更多的探讨,整个行业都会变得更健康,资本真是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至少我们公司跟资本还是非常共赢的状态,整个行业我感觉也是这样,希望在新浪的带领下,能有更多的资本关注到这个行业,相对传统来说会慢,但是特别有价值,特别有意义,而且一定是有很好回报的行业,跟大家共同成长,多交流。

  “新浪2018中国教育行业论坛”仍在继续,更多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第二场:新浪少儿英语教育行业论坛

  时间:7月26日 13:30—17:30

  第三场:新浪留学语培教育行业论坛

  时间:8月1日 13:30—17:30

  第四场:新浪游学营地教育行业论坛

  时间:8月8日 13:30—17:30

  第五场:新浪素质教育行业论坛

  时间:8月16日 13:30—17:30

  第六场:新浪学前教育论坛

  时间:8月23日 13:30—17:30

  责任编辑:张佳睿 实习编辑:李子云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