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挟孩子以令家长”还是“伴孩子如伴虎”?

是“挟孩子以令家长”还是“伴孩子如伴虎”?
2018年09月25日 18:37 新浪教育

  近日,上海某家幼儿园布置的“奇葩”作业引起社会群众的广泛关注。该幼儿园要求学生家长定期收看一档有关学前教育的网综节目,看完之后要提交1万字观后感。这并不是一项轻松的任务,有的家长为了完成这项作业,甚至熬夜写到了凌晨三点。尽管这所幼儿园表示这项作业的目的是让家长总结并学习更多的育儿知识,但还是遭到很多家长的质疑与不解。为了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家长要去面对如此不合理的要求,难道这不是“挟孩子以令家长”吗?

  也有一部分人指出:“挟孩子以令家长”的背后,其实包含着校方和教师的无奈。教育现状正在一点点压缩教师对学生的管理空间,只保留下老师授课治学的权利。这不仅动摇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与地位,也给老师的教育工作增加了许多障碍与困难。校方“发动”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教学中来,就是希望用家长对孩子的指导来弥补上老师“够不着”的地方。很多老师只能对此苦笑:学生不好管,也不敢管。

  “伴君如伴虎”是古代臣子的难题;“伴孩子如伴虎”是现代教师的窘境。

  还记得那封来自河南驻马店西平县小学四年级老师的辞职信吗?

  这位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因为想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把班级所有孩子在校默写古诗的成绩发至家长群里供家长了解孩子。本来是从对班主任职责负责的态度出发,却没有想到这份公布的成绩单让部分差生家长感到脸上“蒙羞”。这部分家长对此反应激烈,有的扬言要上报教育部处分她,有的甚至威逼恫吓要求她登门给学生致歉。面对这种巨大压力的班主任选择辞职。

  现在存在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孩子就像是一朵娇嫩而美好的花朵,家长对他倍加呵护,为他遮风挡雨,不忍心让他承受一分一毫的伤害……哪怕那是来自园丁的修剪。一些家长仅仅因为老师指出了孩子的不足,就要求老师登门致歉,甚至因此把老师与道德捆绑在一起,殊不知这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家长的保护往往出于对孩子的关爱,但是把对孩子的保护与对孩子的教育对立起来并不是一种正确的态度。批评、纠正、一些合理的惩罚措施…这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必要的。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教师既是保养玉器的人,也是打磨玉器的人。曾有多少优秀学士出于“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尽管古代过于严厉的教育方法并不值得提倡,然而其中蕴含的正是老师们尽职尽责、无私正直的教育品德。

  

       另一方面,“蒙羞”一词也引发了我们进一步的思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本是人之常情,但是现在有很多父母对于子女成材的期望过于迫切。家长努力为孩子谋求更好的教育资源,培养更多的才艺特长,制定更高的学习目标……。他们既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又担心孩子被人中途落下。“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似乎成为了这些家长的逆鳞。这些“教育焦虑”式的家长面对着一个应试选拔的教育环境,和一个独生子女的教育时代。我国实行统考选拔统招录取的教育制度,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价值的标签,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关系密切,容易引起家长的过度关注与紧张。而独生子女的家长与非独家长比承受着更大的教育压力,也把培养孩子的精力全部倾注于唯一的子女身上,这使得他们对孩子的错误与缺点容忍度较低,容易采取较为偏激的教育态度与不当的教育方法,甚至出现一些神经质养育观。随着二孩政策的推行,这种情况会得以淡化。

  一个人向前奔跑是他的进步,一个人摔倒后再站起是他的成长;对高分学生的表扬是优秀的教育,对低分学生的引导是成功的教育。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老师,我们都应该努力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加宽容的环境。成绩是对于学习质量与学习进度的评定标准,但是它不能作为衡量学生与老师的标准,我们的教育观念也不该因此而受到局限。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健康、独立的人。

  家长和老师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当其中一方缺乏“家校共育”的理念时,教育天平就可能发生倾斜。如果离开家长的参与和配合,学校的教育与管理无法顺利进行。而家校双方关系的不平等可能把一部分属于教师的指责推向家长,部分家长因为工作原因难以兼顾,也难以拒绝,容易产生学校的责任转嫁、不作为等现象。教育事业,它需要学生、老师和家长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与共同努力。

  不要让家长被“作业”绑架,不要让老师被“道德”绑架,不要让学生被“教育”绑架。(文/孙雯)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