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小宁:教会孩子爱这个历尽沧桑又充满希望的地球

翟小宁:教会孩子爱这个历尽沧桑又充满希望的地球
2018年11月28日 21:41 新浪教育

  11月27-28日,由新浪网教育频道主办的新浪2018中国教育盛典在北京举行。2018对中国教育来说是“求新求变”的一年。新需求、新技术、新产品、新观念层出不穷,促进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而教育环境、教育政策、教育受众的升级,也给当下教育生态带来全新挑战。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实体教学、线上教学都已不再是“孤岛”,只有“融合”方能主导行业发展。

  本届盛典聚焦新高考、K12、国际教育、教育自媒体、教育公益等领域,超过500位国内外权威教育专家,教育部及政府领导、知名高校代表、重点中学校长、新媒体负责人、各国使馆及文化教育协会官员、知名教育机构负责人共同出席活动,同时,一线跨界明星、教育公益项目代表等也将参会,共同探讨教育融合创新之道。

  在盛典“大咖说”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委员、人大附中校长、特级教师翟小宁先生以“生命与使命同行”为主题发表了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委员、人大附中校长、特级教师翟小宁先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委员、人大附中校长、特级教师翟小宁先生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这是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这也是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开学典礼上的一场振奋人心的朗读,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委员、人大附中校长、特级教师翟小宁带着全校师生进行,发人深省。

  翟小宁表示,这样的一场朗读是为了教会每一个孩子要有爱国心,要有家国情怀,要知道自己的发展与民族的振兴、人类的进步融为一体,学校的工作是为了学生健康成长,塑造一个大写的“我 ”。

  人的发展是教育者应该探索的问题,教育是为了什么?为了学生,翟小宁举例人大附中的教育理念是“立德树人,为国育才”,所有工作的出发点都是学生。

  要塑造“人”这个主体的前提则是“舒展”,他指出,学校要减轻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要让孩子们幸福愉快,有时间和空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研究一些自己喜欢的学问,要让他的身体健康而美好并保持精力充沛,眼睛炯炯有神,要让孩子的个性充足发展,成为最好的自己。人大附中开设有300多门选修课,200多个社团,为孩子提供成为最好自己的最好条件。

  同时,他强调,教育是爱与尊重,是爱与关怀,人不是独立的个体,就像鲁迅先生所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要让孩子拥有大爱精神,“爱一切需要关爱的人,爱我们这个历尽沧桑又充满希望和力量的地球和人类”,还要让孩子拥有“中国魂”,成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以下为嘉宾演讲实录:

  亲爱的各位同仁,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荣幸参加新浪中国教育盛典。刚才这段视频是今年人大附中开学典礼的一个场景,我跟全体同学一起高声朗诵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在学生们进入校园的时候,我带领老师们在学校大门口迎接每一位新生,跟每一位新生握手,我要通过这样一种仪式告诉孩子们,到了人大附中,他是最重要的,学校是为他而存在的,学校的工作就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幸福和成长,而在开学典礼上,我要告诉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一颗爱国心,都要有家国情怀,要把自己的发展与民族的振兴融为一体,与人类的进步融为一体,塑造一个大写的“我”。我要告诉孩子们:我们除了关注自身的命运之外,祖国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关心和热爱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密切相关,人类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类的个体所应该关心的,因为每一个人类的个体都与人类息息相关。所以人大附中的教育使命是“立德树人,为国育才”。首先要从人的发展出发,来探索教育的问题,来思考教育的使命,教育是为了人的,具体说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学生是中心,没有学生就没有学校,以爱与关怀之水浇灌学生,学生成长,学校才能成长、国家才能发展。所以人大附中所有的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都是人、都是学生。

  人的发展有一个前提,即要舒展。所以我特别倡导“舒展生命的教育”,舒展,是指心灵上的舒畅。学生在校园中不仅要收获知识,更要过得幸福愉快,要有时间和空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研究一些自己喜欢的学问,要让他的身体健康而美好并保持精力充沛,要让他的眼睛炯炯有神。我们要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育是爱的事业,爱与尊重、爱与关怀,就像教育的甘霖,一雨降,万物同润。爱的阳光,爱的甘霖泽及到每个孩子身上,每个孩子顺着天性和个性成长,成为最好的自己,这就是我们的教育追求。

  我们要使每一个生命得以舒展,每一个生命的天性充分发挥,充分发展,让他成为最好的自己。为此我们有300多门选修课,200多个学生社团,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在那样一种氛围中自由幸福成长。我们特别注重项目式学习,每个学生都要有课题都要有自己的研究项目,这个项目式学习我们称为个性化课程,这些课程跟他的考试没有关系,但是跟他的兴趣有关,我们设置了基础类课程、发展类课程和高端类课程,基础类课程面向全体,打好共同基础,发展类课题面向部分,因材施教,高端类课程面向个体,使学有余力的孩子能够学得更好。为此,人大附中特别注重STEAM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已经开设了大量的课程,让学生在中学阶段体验人工智能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是我们更注重孩子们的品德的培养。我在人大附中提出来:人大附中要培养道德心、塑造中国魂。要使每一个孩子根基正,这个“根基”是道德的根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要使每一个孩子爱自己的国家,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这是为什么在今年的开学典礼上我特别要设计,要带领全校师生共同朗诵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我要播下这样一颗种子,让孩子们知道少年强则国强。

  我们还要引导学生,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来看待人类的命运。我们有一个孩子从人大附中毕业之后,考入耶鲁大学,因为在人大附中他从事公益事业,到耶鲁大学继续从事公益事业,他到非洲肯尼亚难民营考察难民生活,发现那里最重要的需要是教育,于是他就筹款30万建了一所难民学校,学校建起来之后,他发现其实孩子们最缺的不是学校,而是适合他们的课程,于是他又跟他的同伴一起设计适合难民孩子的课程。

  人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幸运都与他人息息相关。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当难民的孩子、当贫民窟的孩子在贫困受难的时候,我们好像也在贫困受难,所以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有一种大爱精神。人大附中有一个学生志愿团,他们的志愿精神已经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在志愿团一次活动中,我跟同学们说:有一种精神像春风一样可以吹走天空的阴霾,这就是慈爱;有一种情怀,像阳光一样可以温暖人的心灵,这就是悲悯。一个人由慈爱自身开始,进而生发一种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的大爱精神,由悲悯弱者开始,进而生发一种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这个人就是人世间善美的花朵,他的心灵就会实时散发仁爱的芳香。正是仁爱,能够将人的命运,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命运密切相关,而仁爱的教育要从小开始,所以教育一个重要使命是培养学生的大爱精神,使他爱自己,爱他人,爱父母,爱亲友,爱社会,爱一切需要关爱的人,爱我们的祖国和民族,爱我们这个历尽沧桑又充满希望、充满力量的地球和人类。

想了解北京国际学校最新招生动态?点击(这里)参与新浪2020国际学校秋冬择校巡展!国际教育大咖支招升学择校难题,干货满满!

择校展

热门推荐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