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 父母是培养习惯的老师

孙云晓: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 父母是培养习惯的老师
2018年11月29日 12:33 新浪教育

  11月27-28日,由新浪网教育频道主办的新浪2018中国教育盛典在北京举行。2018对中国教育来说是“求新求变”的一年。新需求、新技术、新产品、新观念层出不穷,促进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而教育环境、教育政策、教育受众的升级,也给当下教育生态带来全新挑战。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实体教学、线上教学都已不再是“孤岛”,只有“融合”方能主导行业发展。

  本届盛典聚焦新高考、K12、国际教育、教育自媒体、教育公益等领域,超过00位国内外权威教育专家,教育部及政府领导、知名高校代表、重点中学校长、新媒体负责人、各国使馆及文化教育协会官员、知名教育机构负责人共同出席活动,同时,一线跨界明星、教育公益项目代表等也将参会,共同探讨教育融合创新之道。

  新浪教育特别独家对话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与他一起关注教育的融合和发展。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 孙云晓

  孙云晓表示,学校教育本质上是知识教育,家庭教育本质上是生活教育,但现在,很多家庭都过于注重知识,对孩子没有及时进行好的的生活教育,甚至把生活教育的时间压得扁扁的,这导致孩子的成长有所缺失,也影响了亲密亲子关系的建立。

  在他看来,好的教育并不是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关心学习是正常的,但同时也应该关注孩子的成长规律,注意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父母要学会发现孩子的潜能,引导孩子走适合他自己的道路,建立密切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获得良好发展。如果说家庭教育目标过于功利和片面,家里除了学习没有别的,孩子的发展就会是畸形的发展。

  谈到对不同阶段孩子的教育,孙云晓说,成长是有规律的,教育也是有规律的,父母要尊重这种规律性,教育欲速则不达。

  以下为访谈实录:

  新浪教育:非常欢迎孙老师来参加新浪2018中国教育盛典,首先请您跟我们的网友打一声招呼,介绍一下您自己。

  孙云晓:大家好,老朋友好,我是孙云晓,我很早就开了新浪微博。

  新浪教育:孙老师也是新浪的老朋友了,非常欢迎今年来参加我们的盛典。我们今年教育盛典的主题是“融”,您作为教育圈资深人士,想请您谈一下您感受到的教育的“融”有那些?

  孙云晓:我觉得中国的教育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家、校和社会的合作,可是这个表面上搞的很热闹,实际上里面存在着很多的危机和误区。比方说,家校合作,不是让家庭变成学校,而是让家庭更像家庭,现在有一种趋势,就是家庭像第二课堂,父母像老师的助教,这对孩子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这个“融”,融也有度,不能说家庭教育学校化就是融过头了,真正的融应该是适合儿童的需要,儿童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新浪教育:那就是说学校应该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家庭要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更加地和谐,共同地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帮助。

  孙云晓:学校的教育本质上是知识教育,家庭教育在本质上是生活教育,现在知识教育把生活教育挤得扁扁的,小小的,这个对几代人都是一个很大的伤害,所以这是需要反思的一个问题。

  新浪教育:其实我们刚刚聊到说家庭教育,也聊到父母和孩子的一些关系,其实现在中国有很多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比较紧张,在您看来,如果来建立好的亲子关系,父母需要注意一些什么?

  孙云晓:你这个问题问的很到位,因为我们刚刚做完了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四个国家中小学生的家庭的亲子关系的变化,以及网络时代亲子关系变化的研究。发现中国的父母跟孩子之间的关系在四个国家中是偏差的,为什么偏差呢?因为中国的父母最关心的是学习,话题最多的也是学习,永远都是学习、学习、学习,孩子就非常地反感。所以这就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中国的家长的确有焦虑,有功利的倾向,这样跟孩子没法儿沟通,这是必须改变的现状,我们有大量的数据。

  新浪教育:您刚刚谈到说中国父母的教育焦虑,其实现在也是非常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而现在也有很多不同的机构在贩卖焦虑,这可能让焦虑适度地增加了一些,在您看来这个现象如何来缓解?父母如何来处理自己的教育焦虑呢?

  孙云晓:其实,一个好的教育并不是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关心学习是正常的,关键是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是什么呢?一定是属于培养健康人格是最核心的目标,然后要发现孩子的潜能,走适合他的道路,而且有密切的亲子关系,这样的教育非能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孩子也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如果说过于功利和片面,家里除了学习没有别的。这个孩子的发展就一定是畸形的发展。在美国的心理学会的前主席斯通伯格,他认为人有三大成功智力,就是学习智力或者是分析型智力。第二个是生活智力,或者叫实践智力。第三是创新智力。你会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孩子一碰到压力和矛盾的时候就不想活了,或者说杀人、伤人,为什么呢?就说明他的生活经验太少,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没有选项,你打我我得打你,你害我我也用极端的方式害你。如果一个人生活经验丰富,碰到这个挑战的时候有太多的选项,可以缓和啊,可以表面上服从他啊,可以想出一些办法来啊,保全自己,这不是很需要吗?这就是说生活经验对孩子来说是直接经验,现在中国的孩子间接经验太多,直接经验太少。其实,父母最擅长、最有经验的、最方便进行的就是生活教育而生活教育是孩子最需要、最适合、最有力的教育。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反思家庭教育的方向,这个不容易。

  新浪教育:中国的父母也在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好父母。

  孙云晓:但是我觉得今天参加新浪的教育盛典很好,胡军、田朴珺的发言都讲到了这样的变化,讲到平等交流。比如说胡军带着他的儿子去草原上当骑士,这跟学习没有什么关系,但这比复习功课更有价值。

  新浪教育:所能给予孩子的更多。

  孙云晓:他完全自信,是完全的益智,这是一个人学习好、发展好的关键。所以有时候父母要反思,不要整天抓学习,上无数个班就一定是最好的教育,那绝对不是。

  新浪教育:所以我们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应该还是回归到人,父母的教育理念应该还是有所转变,树立一个正确的教育理念。

  孙云晓:中国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就倡导知行教育,陶行知曾经有一句名言“春天不是读书天”,陶行知的本意并不是说春天真的不读书,而是说春天来了,草长莺飞,这时候孩子去贴近自然,比做功课还要重要。他良好的状态,和大自然息息相关,密切交融,也就是“融”,融进去了,他就是一个身心健康发展的孩子。不用担心他的学习有问题,我们现在是属于太功利、太焦虑了,要是用一个词来讲的话,叫做“成就焦虑”,就是说过于对成就而焦虑,考多少分,第几名啊,这个是欲速则不达的。我的女儿很少上什么各种补习班,但她小时候当小学生记者,中学当中学生记者,后来她大学毕业成为了记者,梦想就是当记者,现在当中国驻外记者。她找了一个适合自己、喜欢的道路,所以有时候是欲速则不达,成长是有规律的,教育也是有规律的,这不是我们发狠、使劲,不让他睡觉,你以为这就是好的教育,其实未必的。

  新浪教育:谈到教育规律,在您看来,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父母有哪些不同的侧重点和要注意的呢?

  孙云晓:规律是这样的,从幼儿园要养成一个礼貌、卫生、生活习惯这样的一些好的生活习惯,小学要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索。到了中学很重要,中学生不能像管小学生一样了,管头管脚,中学生最讨厌别人来管我,中学生需要什么?最需要的是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是很关键的一点,你尊重他,他自我管理了,就会获得好的发展,这就是在不同阶段的。所以日本的教育家提出来,家庭是培养习惯的学校,父母是培养习惯的老师。

  新浪教育:非常感谢孙老师,我们今天的访谈就先到这里。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闫国杏 

想了解北京国际学校最新招生动态?点击(这里)参与新浪2020国际学校秋冬择校巡展!国际教育大咖支招升学择校难题,干货满满!

择校展

热门推荐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