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上午,2019年度“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启动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京师学堂京师厅举办。“看中国”由北京师范大学会林文化基金、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AICCC)联合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会林文化基金理事长、“看中国”创始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阿根廷驻华使馆文化参赞豪尔赫·萨托尔(Jorge Sartor)、墨西哥驻华使馆文化新闻专员塔妮亚·劳拉(Tania Lara)、西班牙驻华使馆文化处行政专员桑德拉·卡斯蒂略(Sandra Castillo) 、意大利使馆文化专员梅礼(Ombretta Melli)、新加坡驻华大使馆教育处一等秘书吴佰声(Goh Pai Shen)、瑞士驻华使馆文化媒体处副主任浩民(Romain Barrabas)等6国使馆代表,全国政协常委、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龙新民、北京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刘川生、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原党组书记兼常务副主席齐鸣秋、中国文联副主席郭运德、中华文化促进会驻会副主席于广华、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影视处处长张辛以及来自匈牙利、俄罗斯、巴西、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波兰、阿根廷、墨西哥、捷克、新加坡、土耳其、保加利亚等13国共31位青年代表与三位外方指导教师出席启动仪式。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拥有117年历史的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十分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人来到北师大,为北师大带来多元文化的碰撞交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席近期对意大利、摩纳哥、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为新时期中欧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共建“一带一路”开辟新空间。相信外方青年参与“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的的奇妙旅程,必定会成为中外青年们共同的美好回忆,也相信倾注了热情与汗水的纪录短片作品,一定能够带给全世界一个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视角。
启动仪式上,黄会林教授介绍了“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的具体情况。“看中国”项目开始于2011年,截止到2018年,“看中国”约请到55个国家508名外国青年,落地了中国24个省市自治区,在当地师生协助下进行文化体验和影像创作,完成507部短片,共获100余项国际性奖项。
2019年,“看中国”共邀请40国45高校100位外国青年落地中国10省市,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西南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四川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鄂尔多斯市新媒体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等10个高校和组织的配合帮助下,以“时刻·时节·时光”为年度主题,进行文化体验和纪录短片的创作。
黄会林资深教授代表主办方为首发三支队伍“广东行”“四川行”“重庆行”的外国青年及中国志愿者代表授旗,这标志着2019“看中国”正式起航!
“重庆行”指导教师、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弗朗西斯科·卡尔迪纳利(Francesco Cardinali)教授连续第三年参加“看中国”的指导教师工作,他提及利玛窦对于中国文化与意大利文化相似之处的教诲,希望通过新一年的“看中国”活动继续寻找和发现文化的相通之处;“四川行”指导教师、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德尔电影大学奥古斯丁·门迪拉阿苏(Agustín Mendilaharzu)教授认为电影制作是了解世界展示其惊人的文化多样性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感谢“看中国”给了他和青年导演进行文化体验与创作的机会。“广东行”指导教师、葡萄牙卢索福纳大学托比亚斯·弗罗摩根(Tobias Frühmorgen)教授相信“故事拯救了世界”。因为在故事中我们可以试着去理解彼此并学会互相尊重与合作,他感谢“看中国”给了青年导演讲故事的机会,并呼吁彼此敞开心扉、尽情交流。外国青年代表、来自墨西哥的乔尔·奥尔特加·奥尔蒂斯(Joel Ortega Ortiz,)代表外国学生发言,他表示将尽最大的努力,用外国青年独特的视角来代表中国的精髓和文化;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戚嘉瑄代表中方志愿者发言,表达了她对外国青年的欢迎,并表示非常荣幸能够参与活动、成为“北京行”志愿者中一员。
年度主题“时刻·时节·时光”
2019年“看中国”的年度主题是“时刻·时节·时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看中国”希望通过这个主题一起观察和表现时间里的中国故事、中国变化。千古江山美如画,九州旧貌换新颜,期间蕴藏了多少故事变迁,期待外国青年用独特的视角来讲述这些中国故事。
启动仪式由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特聘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高峰主持。
第五届“看中国·金目奖”颁奖典礼
2019年4月9日上午,第五届“看中国·金目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京师厅举行。“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 由北京师范大学会林文化基金、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AICCC)联合主办,是一项国际青年文化交流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八届,取得了丰硕成果。2014年,项目设置“金目奖”,旨在奖励“看中国”优秀作品。第五届颁奖典礼由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高峰主持。
第五届“金目奖”面向2018年度“看中国”产生的103部影片进行评选,经过中外师生推荐、初评、终评,以“独特的文化发现”、“出色的艺术表达”、“良好的中外合作精神”作为评选标准,通过9位海内外专家认真评选,共产生一等奖影片1部,二等奖4部,三等奖9部,另有“最佳文化发现奖”、“最佳艺术表达奖”、“最佳网络传播奖”各一部、特别奖2部。
终评评委会由九位中外专家组成,他们是:
1. 评委会主席:“看中国”创始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 黄会林
2. 印度萨基特亚特雷伊影视学院院长、导演系教授 阿默雷什·克拉巴尔迪(Amaresh Chakrabarti)
3. 厄瓜多尔高等影视技术学院院长 卡米洛·卢祖里亚加(Camilo Luzuriaga)
4. 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特聘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 高峰
5.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维多利亚影视艺术学院教授 伊安·朗(Ian Lang)
6. 中共中央宣传部对外推广局影视交流处处长 孙海东
7. 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特聘教授、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向云驹
8. 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俞虹
9. 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影视处处长 张辛
第五届金目奖终评评委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特聘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理事、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向云驹介绍,“金目奖”是“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主办方会林文化基金和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共同发起的公益奖,2014年初设立。“金目”取意“古代望远之具”,旨在引导创作方向、提高专业水平。评奖坚持导向性、权威性、公正性原则;根据“看中国”三大指导标准:独特的文化发现视角、出色的艺术表达方式和良好的中外合作精神,评选外国青年导演拍摄表现中国文化的优秀纪录短片。通过评奖,提升“看中国”项目质量,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第五届“金目奖”一等奖桂冠被纪录片《板波森》(Stone Village)摘得。该片由新加坡青年导演吴凯源(Ng Kai Yuan)拍摄;影片聚焦贵州石头寨布依族传统的婚恋风俗,讲述了普通人的人生故事,更展现出伟大的人类之爱以及跨越种族的同理之心。作为“回访组”成员,吴凯源亲临现场领奖,并即将奔赴四川,开启2019“看中国·四川行”的再思考。新加坡驻华使馆教育处一等秘书吴佰声为《板波森》宣奖,全国政协常委、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龙新民为导演吴凯源颁奖。
最佳文化发现奖由来自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影视学院青年导演丹尼尔·奥姆斯·奥乔亚(Daniel Olmos Ochoa)拍摄的《摩族猎人》(Bikespotting)揽获。影片聚焦于都市的共享单车,展现了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带来的便利与困惑,以及当代青年对生态环保的关注和助力。北京电影学院黄式宪教授宣奖。
最佳艺术表达奖颁给来自瑞士苏黎世艺术大学的青年导演伊曼纽尔·汉森伯格(Emanuel Hänsenberger)创作的影片《画·家》(The Painter’s Quest)。《画•家》采用日常访谈方式,与几位胡同中的爱好绘画的居民和来访者进行交流,具有丰富的市井风情。瑞士驻华使馆文化媒体处副主任浩民(Romain Barrabas)为《画•家》宣奖。
最佳文化发现奖和最佳艺术表达奖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金目奖评选理念的两个方面,让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和高水平的艺术表达并举,凸显文化艺术在国际交流合作上的重要意义。
本届金目奖最佳网络传播奖的竞争同样如火如荼,多部优秀作品都在网络上获得了数以万计的支持投票。最终经过历时几个月的激烈角逐,最佳网络传播奖桂冠由意大利青年导演罗伯特·皮奥·蒙特贝罗(Roberto Pio Montebello)的作品《衡》(Balance)摘得。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总经理谷国庆为《衡》宣奖。
此外,《贯通》(Connection)等四部作品获得金目奖二等奖。其中影片《贯通》导演阿莉萨·帕什科娃(Alisa Pashkova)来到颁奖典礼现场,并受邀参加2019年“看中国·广东行”。中国文联副主席郭运德先生为影片《画沙成林》(Painting A Forest)和《贯通》宣读颁奖词,北京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刘川生教授为《贯通》导演阿莉萨·帕什科娃颁奖。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为影片《念桥边》(Maple at Night)《隐藏的故事》(Hidden Story)宣奖。
《养象人 胡鹏》(Hu Peng)等9部影片分获金目奖三等奖。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于丹教授、阿根廷驻华使馆文化参赞萨托尔、央视法语频道总监宋嘉宁、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贾磊磊分别为9部获奖影片宣读颁奖词。中华文化促进会驻会副主席于广华为《父亲 鸟》导演安格尔斯·美兰哲(Angels Melange)颁奖。
此外,2018年度“回访组”中诞生两项“金目奖特别奖”,分别由南非青年克里斯蒂安·格罗贝拉(Christian Grobbelaar)的作品《山民》(Mountain Folk)和挪威导演迈克尔·伦乔(Michael Renjo)的作品《早夏》(Early Summer)斩获。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赵葆华宣读颁奖词。
2018年度“看中国”的中方合作机构:西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艺术与传播学院、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新闻传播学院、辽宁师范大学、共青团贵州大学委员会、苏州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青海师范大学新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鄂尔多斯市新媒体中心、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分获“最佳组织奖”。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原党组书记兼常务副主席齐鸣秋为上述合作机构宣奖;墨西哥驻华使馆文化新闻专员及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影视处处长张辛等嘉宾为其颁奖。
“看中国”是对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先生提出的“第三极文化”理论的实践。外国青年通过参加“看中国”活动,最终以影像的方式将他们感受到的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为国际青年架起了桥梁,实现了文化的交流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