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信息科技学院电子工程系“情系瑶乡”团队走过了第9个年头,从“情系苗乡”到“情系瑶乡”蜕变中,团队的名称变了,团队的成员也有调整,但团队肩上的责任不变,爱的初心不变,关爱少数民族留守儿童是一直是他们在脱贫攻坚中不变的初心。
“三三”机制保驾护航
“‘情系瑶乡’实践团队创建了‘三个三’社会实践长效机制,一是学校支援、地方政府支持和受援学校理解的“三位一体”留守儿童关爱联动长效机制;二是学生党员教育、志愿者服务核心价值观教育及社团活动教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养成长效机制;三是爱心书屋、缤纷课堂、亲情呵护形成的活动品牌长效机制,以此推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团队成员金瑶同学一开始便向学生记者分享了实践团队的长效机制。
结对共建走进百家千户
“9年来,‘情系瑶乡’实践团队共吸引了286名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和近135名青年团员和社团成员的加入,电子工程系党总支也率先将志愿者服务的工作形式引入到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方案中。”成员牛百顺在谈到实践体会时说道,“这些年我们走进8个乡镇,12个村寨,7所学校、56个班级,走访了158户留守儿童家庭,与近千名留守儿童成为了同伴。期间,我们开展了心理团辅、物资援助、教育帮扶、调查走访等内容丰富的活动,组织志愿者与留守儿童建立结对服务,与富禄苗族乡仁里小学等单位签署协议成为了长期和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形成了《社会实践队员日志集及感受分享集》。不少留守儿童都很勇敢和坚强,可以一边照顾年迈的老人,一边步行不少于三十分钟的路程上学。”
聚焦媒体引八方资源
“‘情系瑶乡’实践团队项目获得人民网、团区委、广西思政网、柳州日报、三江县程阳桥网及学校媒体的关注,并得到广泛宣传和传播,引起社会各界对苗族地区留守儿童的关注”,团队成员李齐补充,“我们不仅展开线上的宣传,在学校校企联合培养工作中,我们实践项目获得学校和部分企业的关注,如广东毅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几年参加我校校企联合培养活动中了解到这个项目后,毫不犹豫参与捐赠工作来。这些年,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三江县富禄苗族乡仁里小学、纯德小学的教学条件有较大改善。我们团队也多次荣获区级团体奖项10余项,尤其在2014年,‘情系苗乡’实践团队入围团中央举办的“圆梦中国,公益我先行”活动1000强,这里要特别感谢我们的团队指导老师梁自珍和范恒祯两位老师,他(她)们都是我们团队的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