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乡村教师代言人:盂县牛村镇牛村小学王文妍

寻找乡村教师代言人:盂县牛村镇牛村小学王文妍
2019年08月14日 10:44 新浪教育

  前言:三尺讲台,四季耕耘。在山里田间,乡村教师这个群体为乡村孩子们带去了无数的希望。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乡村教师们既迎来了机遇也面对着挑战,他们感慨于乡村教师群体所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敢于实践与创新的代表人物,也深深被蕴含在其中的大爱所折服。本次活动由新浪教育、教育公益联盟联合主办。旨在充分发挥媒体平台的引领导向、传递正能量的作用,并通过媒体传播,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引导社会各界支持、改善乡村教师群体的工作生活条件,激励教师进一步发挥光与热,从而带动乡村学校更具活力。

  老师简介:

  王文妍,山西省阳泉市盂县牛村镇牛村中心小学教师。

  老师事迹:

  2005年7月,我刚从师范毕业,恰逢盂县教育局公开招聘教师,我顺利通过了招聘考试,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教师。被聘任后分配到了牛村联校大岭小学,开始了我教育教学工作的生涯。那年我刚满20岁,怀着对教育事业无限的憧憬,踏上了从教之路,然而我没有想到这条路会有多艰辛。

  大岭村位于盂县牛村镇东11公里处,这里既是偏远的山区,也是生养我的家乡。2005年9月,我被分配到自己曾经读书的小学任教,感到很亲切,儿时的许多回忆浮现在眼前。当时大岭小学是周边三个自然村唯一的一所小学。学校有幼儿和六个年级,共有80余名学生,但只有父亲1名公办教师和两名村代教,五间教室和一间办公室,这样就面临有两个年级要复试。眼前的这一幕让我开始怀疑自己对人生理想憧憬的构想。可当望着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睛,我恨不得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教学中。于是告诫自己:不能退缩,要努力奋斗,为孩子服务,这里需要我。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许是出于责任,初登讲台,我主动承担了复式班教学,担任了三、四年级复式班的班主任工作和所有课程的教学工作。从此,每天,当第一缕阳光射进教室时,我已在教室检查家庭作业;课后,我有的放失地辅导学生,让每个孩子茁壮成长;黄昏,踏着最后一抹夕阳,目送学生安全地离去;晚上,在灯下我精心地备好每一节课,一丝不苟地批阅着学生的每一本作业,力求让知识播撒到每位学生心中。这就是我的一天,重复单调的一天,但也是最充实的一天。

  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冬天来了,为了取暖,教室里生了火炉。说实话,虽然我在农村长大的,但是真的不会生火。每到周一,就的向我爸请教如何生火。有一次,爸爸有事不在学校,我怕冻着孩子们就自己生火,结果弄了一脸黑,也没生着火。看着满教室孩子们期待的眼光,我鼻子一酸,眼睛涩涩的,为了孩子们,我必须学会生火。

  走上讲台,我就担任了班主任。我是农村长大的,深知农村孩子的腼腆与单纯,不善于表现自己。针对这种现象,作为班主任,我决定从小事开始做起。首先我要以一颗慈母之心,信任他们。其次我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抓住每一个教育良机,适时地表扬、鼓励他们,不遗弃任何一名学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会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严得能让学生理解、接受。记得刚接班时,我们班的孩子写的作业卷面特别不整洁,字也不规范。我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孩子们还是能写好的,只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坏习惯不是一天形成的,好习惯也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于是,我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语言向他们提出要求并耐心指导。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后的作业,只要孩子们书写有进步,我就及时表扬,力求使他们感到温暖、亲切,经过一番努力,孩子们的坏习惯逐日改正了。每天看着一摞摞整齐、漂亮的作业,我为孩子们的进步感到高兴。

  2006年9月1日是个高兴的日子,在父亲的努力下,学校又新建了一排教室,同时又分配来一名教师,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教师人数也增加了,大大缓解了村里孩子们的上学问题。搬到新教室,我和孩子们一起布置教室,通过办黑板报、学习园地,来记录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孩子们感到无比快乐。

  春天注定是个播种的季节,当万物苏醒时,父亲也在默默地耕耘于自己事业的土壤中。07年的春天,父亲课后组织教师和学生一起美化校园,我们植树、种花、写标语、涂字等,经过几天的辛勤劳动,整个校园被打扮的焕然一新。校园里回响着师生的笑声。美丽的校园,我们的家。

  由于自己工作积极认真,勇于创新,成绩突出。2007年9月,我担任了毕业班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为了更好地胜任班主任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中,我没有忘记父亲对我说的话:根深才能叶茂。在工作之余,我除了学习教育书刊,提高专业素养,还积极参加学历培训。我于2007年参加了专升本的数学专业考试,2010年我顺利地拿到了毕业证。同时也收获了许多教育教学方面的荣誉。

  2010年寒假过后,新学期开始,我返校工作,学校只剩下我和爸爸两名教师及刚刚派来的忻州师院支教大学生。和我一起分配来的同事们都已离开。看着同事们相继离开,我真的有些动心。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也很渴望到一所校容校貌各方面都相对优越的学校工作。去向更多更优秀的教师学习,学习更多更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但转念一想,父亲在山区工作30余年,从青丝到白发,始终坚守三尺讲台,把自己一生最美的年华奉献给了山村教育事业,现在大学生都到山区支教,那么我为何不能在山区工作呢?况且,我走了,谁又肯来教这些孩子呢,没有老师来,孩子们就要每天步行到离家3公里以外的学校读书。一想到这些,心里酸酸的,于是又一次告诫自己,这里需要我,我爱这里的一切。与其让这么多孩子们受苦受累,不如辛苦我一人。从这一年开始,初为人母的我除了要搞好毕业班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还承担了辅导支教学生的工作。我每天从县城赶往学校,来回往返45公里路程,早出晚归,希望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带动学校的教研工作。我知道,我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会是最努力的。我和支教学生一起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学习新课标,精心设计教学。通过示范课、经验交流等方式,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学、所知、所悟介绍给支教学生,让她们实实在在地从我身上学到点什么。

  我喜欢和支教学生一起交流,更确切地说,我从骨子里崇拜她们。感谢她们任劳任怨地在山区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感谢她们把青春奉献给山里的孩子们。因为你们,山里孩子们的明天更精彩了;因为你们,知识改变了山里孩子们的命运;因为你们,山里孩子们已经走在追寻幸福感的路上。

  作为教师,我认为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教材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作为教师,要深刻地懂得:备课时既要尊重教材,钻研教材,又要敢于跳出教材。教师不是教材忠实的执行者,而是合理的开发者,教师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这个“静态的文本”变成“动态的生成”。

  例如,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的意义》,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内容上看,“成正比例的量”这一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历来都是学生怕学的内容。学生不仅要理解其意义,还要学会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同时还要理解用字母公式来表示正比例关系。怎样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这给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留下广阔的空间。

  过去我按教材所提供的例题进行教学时,一般是直接出示研究内容,课虽没上砸,但学生学习兴趣并不高,而且例题选择太“数学化”,没有生活情趣,好像要研究多么深的知识。当通过反馈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将知识内化时,我发现学生在这样严谨的课堂上,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关系式。

  这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我把它作为补充今后教学的材料养分,同时也拓宽了我的教学思路。我明白了:一节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都是学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善于把蕴藏在教材中那些隐含的知识点挖掘出来,组织探究活动。于是,我再设计《成正比例的量》教学时,不仅考虑了数学自身的特点,还强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将这部分知识进行了适当改动。使枯燥、抽象的知识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即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其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提供给学生大量熟悉和有趣的数学统计表。教学时,首先用学生熟悉的数学统计表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学习材料中寻求知识,弄清什么叫“两种相关联的量”以及相关量之间的变化规律。然后通过适当地引导、耐心地等待,让学生在不断变化的两种量中抓住永远不变的量(比值),凸显学生的思维过程,把隐形的内容显性化,有效地渗透函数思想。这就初步突破了理解正比例关系的难点。随后鼓励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总结出一般规律。最后通过对练习题目的思考,突出和强化教学重难点,即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比值,千变万化的是两个相关联的量。

  教学实践是我忠于事业、追求理想中最富活力的部分,教学设计的再次修改,最终让学生学得非常轻松、快乐,教学质量也非常好。

  在牛村镇大岭小学工作九年后,由于学校工作的需要,于2014年2月调入牛村镇牛村小学工作至今。这些年不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我每天坚持到校。同时我也从父亲身上收获了很多东西,体验到了职业的幸福,学会了坚持,懂得了奉献。虽然苦些累些,但从老师赞许的眼神里,从同学们渴望的目光中,从家长们热烈的掌声中,我认为从教之路是无悔的,我为我的人生经历感到幸福!

  回顾我平凡的工作历程,我有过迷茫,有过挫折……但我始终都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在教书育人的探索中默默地耕耘,希望用青春点燃生命的火焰,用执着诠释事业的美丽。

  如有企业机构及公益组织愿意对乡村教师进行帮助,可联系他们,官方邮箱:edugongyi@vip.sina.com 官方微博:教育公益联盟 联系电话:18519308616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