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系统合力抗击疫情守护校园纪实

全国教育系统合力抗击疫情守护校园纪实
2020年02月19日 08:13 中国教育报

  一切为了师生的生命安全

  全国教育系统合力抗击疫情守护校园纪实

  疫情之下,生命重于泰山!

  防止疫情向学校扩散、守护师生安全、维护校园稳定,是教育系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全国教育系统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投入到战“疫”中来,全力构筑阻断疫情进入校园的第一道防线,为全国近3亿师生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把责任担起来,把战斗组织好

  疫情发生以来,教育部党组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决策部署,快速研究、迅速行动。

  教育部迅速成立了由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为组长的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坚持组长、副组长“日部署、日研判、日调度”机制,加强对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持续部署推进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教育部的部署下,各地各校纷纷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力量开展防控,把责任落实到单位、落实到具体人,及时指导行政区域内教育部门和学校做好防控工作,以最高等级、最严密措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当前,疫情防控正处在关键阶段,学生返校、考试、就业等问题将给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战时状态要有非常举措,要把问题想得更严重一些,应对措施更坚决一些,一切要想在前面、做在前面,一切都要做细做实,坚决防止疫情在校园蔓延。”2月7日,在全国教育系统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上,陈宝生强调,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守住校园这片净土,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教育部要求,未经学校批准,学生一律不准返校,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门,师生进入校门一律核验身份和检测体温,对发烧咳嗽者一律实行医学隔离观察,不服从管理者一律严肃处理。要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学校书记和校长,必须坚守岗位、靠前指挥,真正把责任担起来,把战斗组织好。

  为了保护师生安全,早在1月27日,教育部就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大中小学延迟春季开学。全国各地积极响应,纷纷推迟了原先制定的开学时间,北京、广东等多地明确,开学时间要基于孩子们的健康情况、疫情的发展情况评估后确定,届时提前向社会公布。

  保护好自己,就是在为这场战疫作贡献。2月3日,教育部发布《致全国大学生的信》,呼吁全国的大学生做“守护者”“修行者”“识途者”,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健康,听从学校的安排,并通过网络资源,做到学习不延期。

  读完这封饱含关爱的信后,中国农业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食品学院学生李方巍说:“宅在家中是控制疫情扩散的有力手段,更是广大学生最容易完成的任务。听指挥、少出门、不聚集、勤洗手、戴口罩,是这场战斗对我们最基本的要求。”

  减少聚集性活动是抗疫的重要前提。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招生单位在疫情流行期间不举办大型聚集性活动和考试,及时研究、调整、部署本地区本单位2020年研究生考试招生近期有关工作方案,推迟2020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教师资格认定有关工作。

  教育部、人社部等五部委印发通知,暂停各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场招聘活动,加大线上招聘力度。

  为摸清疫情对用人单位招聘的影响,湖南省教育厅下发通知,要求各高校开展“互联网+”视频招聘活动和就业手续办理。北京出台了暂停现场招聘、鼓励线上服务、简化就业手续、推迟业务办理时间4项高校毕业生就业安全便捷举措。湖北省教育厅要求,尽量不延迟毕业生的毕业时间,利用网络视频等方式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评审。

  为压实各校责任,江西省教育系统采取“互联网+督查”的方式,以属地为主、地市自查、省厅抽查的原则,强化履职监督,落实人员筛查、疫情报告等重点任务。

  “教育系统师生数量庞大,我们要把‘大大的一锅饭一小碗一小碗地吃下去’。”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景李虎介绍,广东制定“四精准”开学方案,返校实现分院系、分年级、分班级、分省份、分期、分批,确保安全、精准地安排好。

  守好责任田,护好“一校人”

  平日里,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白米中心小学教师钱程宽除了负责学校的体育教学,还是学校的“门神”,负责守校护校,长年坚持一日三巡。

  疫情发生后,这位有4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非常时期,学校的安全不能有丝毫懈怠。”钱程宽便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一步也没离开过自己的岗位。

  防止疫情向学校扩散,最大限度降低校园疫情风险,是当前教育系统最重要、最急迫的工作。

  为避免人群聚集可能带来的传染风险,江苏、南昌、厦门等地学校的体育场馆暂停向社会开放。江苏所有高校全部实行封闭管理,建立进出校门测体温和登记制度。在上海,高校安保人员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体温测量、刷卡登记等措施。

  “每天打电话、发微信详细了解全班53名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学习情况,填写学生健康卡,宣传防治知识,是这个不一样的假期必须坚持的。”湖北省鄂州市葛店高中高一(5)班班主任牛娟说。

  在抗疫主战场,1月20日以来,武汉市江夏区全区教师就没有度过一天真正意义上的假期。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摸排、统计学生晨报。湖北宜昌充分利用联络员、班主任工作网络展开拉网式筛查,每天摸排全市50多万师生外出情况,对重点人群进行分类统计。在湖北鄂州,307所中小学通过校园网、教师群、班级群、家长群等渠道,建立了师生“一人一卡”健康档案,对全市师生健康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和动态监测。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各地各校相继实施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加强与重点疫情防控地区有来往师生的精准摸排,确保全覆盖、无遗漏。加强家校合作,全面了解师生健康情况、外出情况,做到动态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第一时间上报、措施第一时间到位、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在家不要出门,做好家中消毒。调整学习生活计划,保持好的状态!可随时与我联系……”连日来,哈尔滨理工大学辅导员通过电话和网络隔空叮嘱3万余名学子。

  辅导员是学校工作落实的终端环节,也是感知学生情况的“神经末梢”。面对疫情,哈尔滨理工大学100多名辅导员绷紧了神经,每日排查疫情数据,并进行心理疏导。为确保工作落实和信息统计有效、畅通,学校建立重点人群数据库、微信群,对重点群体一对一关怀、引导。

  “面对疫情蔓延,难免会出现恐慌、焦虑现象。当你感到紧张害怕的时候,请尝试做深呼吸三次,想象自己正沿着一条小路走进一片森林……”这是山东建筑大学心理中心微信平台里的心理放松小技巧。学生留言说,自疫情发生以来,时常感到焦虑,现在每天会按照这样的方法做一下放松练习,心情会平静下来,读书做题变得专注。

  为满足因疫情而产生不良情绪的人群需求,高校在第一时间响应。北京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等高校开通了疫情心理援助热线。广东全省有139所高校心理健康团队“把脉”校内学生的心理情况,并遴选了10所高校面向社会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新疆组织一批高校的专家教授组成心理援助团队,向师生提供电话咨询和网络辅导。

  以战斗姿态,保卫校园战“疫”第一道防线

  “对不起,您不能进校,必须有预约备案。”

  “不好意思,您送货有正式手续吗?”

  “对不起,如果不影响您开学上课,请您回家安心备课,最好从网上收集相关资料。”

  ……

  全天24小时站岗,无数次接待询问,每天对校园进行例行检查,赶上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2月初的北京化工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校园几乎不见人影,但保卫干部们仍留在岗位上守护着暂时封闭的校门。

  每所学校的大门,都是责任开始的地方。而校园保卫工作者是阻止疫情向学校蔓延的第一道防线。连日来,从安保人员闻令返岗,到给留校的学生发放临时出入证,再到严控校外人员及车辆进校、严格执行进校人员体温监测和出入登记,各地各校严把进出校园的第一道关口,全力以赴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大学第一时间成立了由保卫部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及时研判分析相关情况,制定防控工作方案。在前期校门管制措施基础上,一再升级管控,未经批准的校外人员、车辆一律不允许进校,同时安排充足人力,确保所有进校人员身份核验准确、体温检测到位。

  “务必将病毒、疫情挡在校门外,为广大师生员工筑起安全的长城。”天津大学保卫处在非常时期保持“战时状态、战时机制、战时思维、战时工作方法”,不仅“守好家门”,还联合后勤保障部、校医院等部门开展校门周边区域的卫生消杀工作、配合参与在校留学生的管理,筑起守卫校园安全的“护城河”。

  中国海洋大学保卫处与学生工作部门、后勤保障处等密切协作,针对教学公共区域、学生住宿区域、后勤保障区域等不同场所,拉网式排查校园的每一幢楼宇、每一个房间、每一名人员,分类施策,全力做好学校安全管理服务和校内师生的安全保障服务,织密学校安全网。

  “逢人必检、人车同检”是中国人民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加强校门管理的要求。同时,学校还对校内师生员工、家属区住户、社会人员等不同人群进行了分类管理。

  当前疫情形势仍十分严峻,随着假期结束、师生返校,学校的战“疫”将进入更为关键的阶段。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登峰日前表示,将主要抓开学、开学或返校的过程、返校后对不同地区的学生采取不同措施3个环节,进行错峰、错区域、错层次开学,确保返校过程安全、有序、错峰,应对接下来的校园疫情防控工作。

  保障师生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始终是教育事业一切工作的底线和红线。疫情发生以来,教育系统直面挑战,以最高等级、最严密措施守好学校防控阵地,为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统稿:记者 王家源 于珍 采写:记者 李澈 张利军 潘玉娇 程墨 刘盾 曹曦 张兴华 阳锡叶 冯丽 特约通讯员 杨汉杰 通讯员 吴银旺 高杰 黎鉴远 徐状)

  来源:《中国教育报》

新浪教育微信号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