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诗话
http://www.sina.com.cn 2001/01/10 14:27 新浪文教
新浪网友:欺世盗名
之一
今秋江南多雨,从深秋一直绵延到初冬。今晚的雨越来越大,我坐在住所宿舍的窗前,关了灯,关了电视,关了电脑,静听着窗外的雨声。这是极易催生诗情的时刻,我首先想到的是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第一句便将思绪拉到千里之外,拉出了一个巨大的空间。上半句,远方的人儿在询问作者的归期。下半句,立刻回答:“未有期”。便又为时间留下了一个悠悠的悬念。
“巴山夜雨涨秋池”。轻轻一转,从千里之外回到身边,白描式地写出了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既为“未有期”作个注,又进一步延伸了时间的悬念。
“何当共剪西窗烛”。想象中的时间继续后延,空间又拉到千里之外去了。离时思聚,冷时思暖。时空的距离和直接的对话,使诗中的烛光分外诱人。
“却话巴山夜雨时”。妙。空间又拉回来了,但这次并不是简单地回到眼前,而是回到了一个过去式的现在。当离人相聚、共拥烛光的幸福时刻,再回忆孤独面对的巴山夜雨,那离愁岂不是一种独特的美丽。
短短四句,二十八个字,还有意识地重复了五个字,竟制造出一个巨大的时空。悠悠诗情,便在这广袤的时空中回荡,回荡。冷冷秋雨,便在这不停的回荡中奇妙地变幻,变幻。终于,它化成红红烛光,和宇宙间的一片温情。
我的房间依然暗着。但前辈诗人的光芒,分明已跨越千年,照亮我心。
之二
如果秋雨伴着秋风,那就自然会想到潘大临了。一句“满城风雨近重阳”,留下千古绝唱。
也是在一个秋风秋雨的日子,我想起这位不幸而又大幸的诗人,想和他开个玩笑,便作戏续潘大临句两首。
其一:满城风雨近重阳,难得今年秋气狂。
纵是衫湿鬓发乱,一样登高饮菊黄。
我想,潘大临写诗时,可能是豪情居多。突然遇到扫兴的事,豪情不再,一首好诗便夭折了。如果本来就想写个悲悲戚戚的,接着悲就是了。不知这个推论是否有点道理。
转而又想,如果豪情被打断,写个悲的也未尝不可,本来悲秋的诗就不少。于是,代他写了其二:满城风雨近重阳,愁绪无端对白墙。
坐看阶前菊花老,明日登高更断肠。
看来,这一句诗的妙处正在这里:它是一种不定的情绪,你不知它将把你引向何方。就像断臂的维纳斯,一种无法猜测、无法补充的残缺之美。
|